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胡云霞 《人民论坛》2012,(23):164-165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过程中形成的。青年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核心内容是在批判性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西方进步文化,创造中西交融、服务于中国实际的新型文化;在现实应用中,要注意发挥不同文化在不同层面、领域的特长。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和公民及社会发展的基础,重视校园文化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现状与互动融合,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探索了基于校园文化的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梅英 《传承》2009,(16):154-155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新等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主要包括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创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上的统一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新等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主要包括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创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上的统一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5.
中西新闻报道观念的差异及其文化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概念出发,考察中西方新闻报道观念的本质区别,并对形成这一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讲和谐与讲对立是中西文化的根本分野,它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维度上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也带来了新闻报道观念的不同。只有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和超越才能带来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也才能带来新闻报道实践的真正创新。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香港中产阶层由于其独特的阶层特点,决定了其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特点。概括地说,香港中产阶层的文化认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贵和、诚信,同时也秉承西方文化中崇尚民主自由和法治精神等核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马维娜 《前沿》2011,(6):148-151
中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对时间的使用有着很大的不同,换言之,中西方文化的时间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概括起来,中国文化是典型的过去时间价值取向;而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和西、北欧国家的文化则是典型的将来时间价值取向。本文将从东西方文化的起源、经济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哲学等方面探寻这两种不同时间价值取向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德育建构于西方文化由宗教文化向现代文化跃迁的背景中,启蒙运动是实现西方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中介。现代文化是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为气质的文化,现代西方德育从不同侧面弘扬和扩展了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形成了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德育模式.对于我国德育的现代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尤明慧 《前沿》2011,(13):160-163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在比较中显现的,壮族与鄂伦春族由于所处地域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模式,通过对他们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内容,即主要涉及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内涵的分析,揭示壮族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的普遍意义的现代价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对于建构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当代社会人文素质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李建立 《前沿》2010,(1):184-187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整体主义思想,注重对民族、国家的责任、奉献意识,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至上、推崇自我的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思中西传统文化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汲取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实现中西传统文化的整合、超越与和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既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2.
在孙中山研究中,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孙中山在阐发其孙文主义中,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文化的看法,形成了中国文化观。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建立在文化开放心态上,既是向西方近代文化看齐的,又是自强不息的本位文化观;建立在文化平等心态上,既是积极取法西方的,又是自尊自信的本位文化观;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发展观上,既是正确取舍西方近代文化的,又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观。孙中山的中国文化观是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观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的巨大差异,中西方对行政文化的核心价值有着明显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受根深蒂固的官僚政治影响,其传统行政文化未能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当前的行政改革,中国除应向西方学习成功经验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化执行力和内外监督来整肃官纪,并在此基础上重塑自己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内化气质的抽象,是在大学校园传统文化基础上,对校园文化主体的思维活动、心理状态、实践中形成的群体意识,经过积淀、选择、凝聚、发展,形成的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结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与人文并举,二是爱国与爱校相通,三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四是求实与求新互应。其形成与文化传统、时代要求、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地域文化四个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琼 《求索》2012,(3):59-61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现代性视为人的全面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对社会的奉献付出;人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克己自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作为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结果即人的现代性;反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单纯模仿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思考人的现代性问题,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进而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崇尚自然、信奉天地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宇宙观。在此基础上 ,中华民族在认识上体现出重视自然界的整体性 ,较多地表现为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及形成了以阴阳太极图表达的自然构造对称性的思想 ,这是中国在科学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2 0世纪初 ,西方科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大大提高。中、西方对宇宙基本问题的看法也逐步趋于一致。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宇宙观 ,发掘她的科学精神和文化底蕴 ,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菁 《人民论坛》2012,(20):190-191
虽然就文学思潮而言,西方浪漫主义已经过时,但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早已深深地烙刻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之上。浪漫主义更是直接影响到西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以今天的视野来研究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文化价值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西方浪漫主义的起源、对艺术的主要影响、主要精神价值所在以及浪漫主义对今天西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西方浪漫主义传统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任淑艳 《长白学刊》2013,(3):148-151
全球化已呈现不可逆之势,对各国文化的走向也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影响。在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并非在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对等交流,信息流向遵循了由高向低的规律。现实表明,全球化不会轻而易举地消解传统文化,但也不会自动实现文化平等,要靠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思考,避免全球化下的西方话语专制。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李明辉 《长白学刊》2012,(2):139-14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