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归责是侵权责任的核心,是侵权责任法的灵魂。侵权责任归责,是认识和理解侵权责任法的钥匙和必经途径。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的是二元归责原则。本文从适用过错责任(过错推定)的物的侵权与无过错责任的物的侵权两种情况对归责原则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不同情形下的侵权责任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责任形态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归责是侵权责任的核心,是侵权责任法的灵魂.侵权责任归责,是认识和理解侵权责任法的钥匙和必经途径.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的是二元归责原则.本文从适用过错责任(过错推定)的物的侵权与无过错责任的物的侵权两种情况对归责原则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不同情形下的侵权责任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责任形态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柯丽娟 《法制与经济》2010,(8):85-85,87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项特殊的归责原则,它的适用范围是极为有限的,不具有普通归责原则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我国法律虽然确立了这项归责原则,但是尚未设计出完备的适用制度,使得该归责原则在适用过程中产生“同法不同果”的局面。本文就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立新 《河北法学》2012,(12):26-32
《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采体系化方法,规定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归责原则,辅之以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管理损害责任,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于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三种归责原则分别调整四种不同的医疗损害责任类型,并决定了这些不同的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归责原则体现不同的责任分配思想和责任承担基础,因此其责任主体的认定标准也不相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没有采纳单一的归责原则,而是区分不同的责任范围和交通事故类型分别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是危险责任原则下保有者或者运行供用者的判断标准,因此将其作为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判断标准必然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一)项所确立的过错责任相冲突。我国未来制定的民法典应当在厘清归责原则与责任主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定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并规定与之相适应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6.
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念及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归责原则配置之前提,是找到促进损害发生的真正原因.归责原则需要解决责任成立的正当性问题.不同归责原则有不同的归责理念.过错责任原则针对过错而归责,有过错即有责任,有过错才有责任.过错戍为责任的-般性正当理由,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无过错责任针对无过错(危险)归责,它是在考察过错、发现不存在可归责过错的基础上,针对造成损害的危险而归责的-种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可以有免责事由,也可以适用过错相抵.公平责任原则是一种利益平衡器,有助于舒缓社会的紧张关系.归责原则的适用,是个案的判断.归责原则存在互相配合适用的体系效应.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合同法上的严格责任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同法上严格责任归责原则的确立是我国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合同法的一个重大举措。本文剖析了严格责任原则的含义及其价值、功能,认为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上有其适用的合理性,但在具体适用中应有例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侵权损害归责原则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探讨,并就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情况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目前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同时存在着三个归责原则:一般侵权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损害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无行为能力的人致人损害而监护人不能赔偿的特别案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这三个归责原则从不同的方面调整着侵权损害中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解决着不同类型的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上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ISP著作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著作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不同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侵权赔偿的原则。ISP与传统媒体不同,对其规制也不能简单类比出版商。ISP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对ISP著作权侵权赔偿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这符合法理,符合国情,有利于平衡ISP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有利于惩罚侵权行为,也有利于保护互联网产业。  相似文献   

10.
王姗 《法制与社会》2013,(28):14-14,20
有论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也应遵从传统隐私权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一般原则,以其他归责原则为特殊情形的例外适用。另有学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认定不能僵化固守以过错责任为主的传统侵权责任原则,而应当实行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作为民法中对侵权行为人追究责任的标准和依据,实质上是在设置一种损失承担和责任分配的机制。从损失、责任分配的角度出发分析应采取怎样的归责原则,应当沿着不同思考路径,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新宝 《法学论坛》2006,21(2):117-121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汽车成为大众的普通代步工具,交通事故逐渐成为最常见的一种人身伤害事故。各国立法者开始高度注意道路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问题,逐步建立起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确立了一个归责原则体系,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责任承担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这样的规定最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同时也不至于让加害人承担过重的赔偿责任;同时,设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张宝 《现代法学》2011,33(4):89-96
归责原则是环境侵权制度的核心和关键,考察现行归责原则理论和实践不难发现,学说上存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之争,立法上面临《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的抵牾,实践中不同类型案件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这三重悖论的根源,在于环境侵权未能依据环境学规律区分为拟制型污染侵权和实质型污染侵权,进而适用相应的归责原则:实质型污染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拟制型污染侵权适用过错推定责任,超标视为过错,在双方均无过错时,则以公平责任作为损失分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雇主替代责任是侵权法从惩罚功能向补偿功能倾斜的表现,是侵权法“自己责任”理念的一种例外.雇主替代责任是种特殊的责任承担方式,是单一归责原则而非复合归责原则.雇主替代责任是实用性主义的产物,并不能完全按照侵权的一般理论来理解和训析,否则雇主替代责任的适用将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产权上的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形式应分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知识产权上的请求权 ,两者性质不同 ,构成要件也不相同 ,分属不同的民事责任制度。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知识产权上的请求权则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要件。TRIPS协议中的侵权归责原则仍然是过错责任原则。我国应当分别确立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和知识产权上的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归责原则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和核心。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民事责任规则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归责原则,主要适用于特殊侵权。环境侵权作为一项特殊的侵权行为,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行为人承担责任的依据,我国确立了无过错原则作为环境侵权的归责依据。本文旨在明确该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应用,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违反民事义务的性质决定了民事责任方式与归责原则。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多种侵权责任方式,其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赔偿损失一般适用过错责任,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恢复原状是赔偿损失的特殊方法,其适用的归责原则与赔偿损失适用的归责原则没有区别。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返还财产适用无过错责任(不问侵权人有无过错)。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与恢复名誉适用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7.
论专利侵权赔偿损失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中国法学》2012,(2):119-130
专利授权公告不应具有使公众应知的法律效力。专利侵权赔偿适用一般过错推定说对行为人显失公平,专利侵权纠纷中也不存在特殊过错推定说的法定事由。因此,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不能作为专利侵权赔偿损失的一般归责原则。专利侵权属于一种特殊侵权,在归责上不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我国应基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宗旨、专利权的排他权性及专利侵权判定的复杂性,并借鉴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例,区分专利侵权产品首次销售前后的不同侵权行为,分别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刁胜先 《河北法学》2011,29(6):92-98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之前,我国侵权法确立的网络侵权规则适用于个人信息的网络侵权,能较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安全。但是,比较考察国内外相关立法,考虑个人信息本身及网络侵权的特殊性,对其民事救济,立法应着眼于责任形式和侵权主体的不同而确立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多元归责原则,在立体式的综合运用中全面、有力地保护其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关于雇主代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本文认为不应适用过错责任,因为这限制了雇主责任而使受害人难以获得救济。更不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因为这不当扩大了雇主责任。而应适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该原则是一种转承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妥当地衡平受害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由合同责任向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演进。我国对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观点不一,现行产品质量法确立的产品质量归责原则是一种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为辅的综合归责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