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马传贫病毒实验感染的18匹马,在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屠宰,检查病毒在体内分布和致病原因。 一、4匹马接种传贫病毒后,在潜伏期屠宰。其中两匹马在屠宰前尚未出现病毒血症,屠宰后经过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脏器组织有任何变化。另外两匹马在屠宰前已开始出现病毒血症的症状,经检查发现在肝脏及血清内均有病毒。 二、在病毒血症高潮后立即进行屠宰的病马,主要从肝、脾和血清中检出了病毒(10~(4·5)~10~(5·0)TCID_(50))。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病(EIA)在临床上可分为三个型,即急性、慢性和隐性型。急性型EIA主要的症状为发热和出血,有时发生马匹死亡。病毒在马体内大量繁殖,严重地破坏了巨噬细胞。大约在感染后16~30天内,马血清转为阳性,同时产生抗gp90及gp45的中和抗体。随后,耐过的感染马进入慢  相似文献   

3.
将50只30日龄的健康鹅随机分为攻毒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采集样品,检测抗体水平、病毒血症、病毒载量,应用real-time PCR(RT-PCR)方法检测肝、心脏组织中β-防御素(Av BDs)、Toll样受体(TLRs)、细胞因子(cytokines)等基因表达量。初探人工感染鸡源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对鹅的致病性及机体对该病毒形成的天然免疫反应机制。结果显示,感染该FAdV-4毒株后,鹅均没有明显病症和死亡发生。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肝、心脏组织出现病理学变化,宿主排毒率和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感染早期(36 h和72 h),Av BD1、2、5、9、16,TLR2、3、7、15,IL-1β、2、6、8、18以及髓样分化因子(My D88)在肝中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或有上调趋势。证实,鸡源FAdV-4对鹅的致病性较弱,可能与实验动物品种、日龄差异或感染途径等条件有关。宿主可通过TLRs-My D88途径引起机体产生大量的免疫因子,参与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FAdV-4与宿主早期天然免疫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物轮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各国医学工作者相继注意到轮状病毒(Rotavirus),也称类呼肠孤病毒因子(ReoviruslikeAgents)、环状病毒(Orbivirus)或双层病毒(Duovirus),是一组引起牛、猪、马、绵山羊、兔、鹿和鼠等多种动物的新生儿及其幼畜发生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因,也是人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因。已在上述患者的腹泻粪便中检出了轮状病毒。最近又有豚鼠血清学轮状病毒感染的报道。实验研究已证明轮状病毒能引起其自然宿主的急性胃肠炎,而且有些还能使自然宿主外的其它畜种感染发病。此外,曾从南非小猴的直  相似文献   

5.
反转录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引起持久性终生感染,对人和动物危害较大。研究安全有效的疫苗对控制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正从不同途径研制反转录病毒疫苗,并有部分疫苗已获得成功。(一)灭活疫苗 这类疫苗当前研究最多,有一些已获得初步成功。Marx等用福尔马林灭活猴反转录病毒-1(SRV-1),以苏氨酸-胞壁酰二肽(TMD)为佐剂免疫恒河猴,可诱导产生中等滴度的中和抗体,使其能防御同源病毒的攻击,表明这种灭活疫苗可用来预防同源反转录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猴艾滋病),由于该疫苗是第一个用于灵长类的反转录病毒疫苗,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为β逆转录病毒家族成员,是绵羊肺腺瘤(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OPA)病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大量扩增造成肿瘤疾病。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 JSRV)是存在于动物基因组中的前病毒DNA序列,伴随宿主基因组遗传,可干扰exJSRV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exJSRV感染致瘤。本文针对exJSRV及en JSRV就其致瘤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即日本裂体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蠕虫病之一。人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哺乳动物是该吸虫的宿主动物。从人体血吸虫病出发,常称这些动物为贮蓄宿主或保虫宿主。 (一)家畜作为日本血吸虫宿主动物的一般情况 1.宿主种类:据调查,我国能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家畜有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犬和猫。其中以黄牛、水牛和猪为主,山羊、绵羊、犬和猫次之,马、驴、骡又次之。野生哺乳动物发现感染血吸虫的有刺猬、灰麝鼩、臭鼩鼱、野兔、赤腹松  相似文献   

8.
尽管猪水泡病(SVD)和科赛奇B_5型(CxB_5)二种肠道病毒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血清学关系,但是通过各种途径,将此型科赛奇病毒接种易感猪均不发生临床疾病。 攻毒之后,没有检出病毒血症,但是从粪便和口拭子断断续续地找到了病毒。曾证实了在一些猪只的粪便培养物中是一种混合病毒群,包括科赛奇B_5病毒和其它病原,大概是本地的猪肠道病毒,初次攻击之后一直到8天粪便中的科赛奇病毒量才开始下降。 抗科赛奇病毒的血清中和抗体显现出一种暂时的上升,攻击之后14天达到高峰,28天即降低到可查证滴度之下。所获抗体滴度与所给予的病毒剂量是相应的,并且中和SVD和CxB_5两种病毒的程度也是很相近的。 攻击CxB5病毒之后28天再交叉攻击SVD病毒,虽然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对两种病毒均显示出一种特有的既往症的反应,但是大部分动物(5/6)没有典型的水泡损伤。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     
(一)病的概要和发生状况 口蹄疫在家畜传染病中是感受性最高、最易传播的疫病之一。自然宿主包括牛、猪、绵羊、山羊等主要家畜在内的偶蹄动物有三十种以上,其生态是多样的。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air-borne),对宿主动物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在突然发高烧的同时,在口、蹄、乳房周围等处发生水泡性病变,可见到明显的流涎和跛行。水泡迅即破裂,广泛出现烂斑,很快转向康复。但也有因细菌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恢复很慢的情  相似文献   

10.
1888年Babes首次在罗马尼亚的牛、羊血液中发现巴贝斯焦虫(Babesia)以来,已90多年了。目前它仍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危害牛的重要血液寄生虫。以前一直认为各种巴贝斯焦虫株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但自1957年发现第一个人感染巴贝斯焦虫的病例至今,见于报道的人巴贝斯焦虫病已有17例。通过染色血液涂片显微镜检查、实验室动物分离和血清学方法。将感染人的巴斯焦虫鉴定为:四个属于牛源——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和分歧巴贝斯焦虫(Babesia divergens);一个属于马源——马巴贝斯焦  相似文献   

11.
病毒对动物之最小发病量或最小致死量,作为病毒的滴度(毒价)。实际上这种剂量很难测定,因为动物个体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把能使50%试验动物死亡的病毒剂量,作为病毒的滴度,这个剂量称之50%致死量(LD_(50))。LD_(50)通常以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病毒稀释度倒数的对数表示之。如10~(-7.5)稀释度的病毒能使半数动物死亡,则10~(-7.5)的倒数为10~(7.5),10~(7.5)的对数为7.5,此病毒的LD_(50)即为7.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管瘤病变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HN06克隆株的致病情况,通过人工接种7日龄SPF雏鸡ALV-J HN06株,检测HN06株对鸡体的影响。结果发现,感染鸡生长较慢,体重比对照组低。HN06株对胸腺抑制显著,对法氏囊影响不明显,外周免疫器官的脾指数比对照组大。PCR检测病毒在免疫器官中的分布结果显示,骨髓和脾在攻毒后第7天可检测到病毒整合到基因组中,法氏囊和胸腺则分别在攻毒后第14天和第21天才能检测到。通过ELISA和细胞培养技术检测病毒血症、抗体产生和排毒情况,发现HN06感染鸡血浆中第7天即出现病毒(7/21),第28天出现抗体(2/21),第21天泄殖腔出现排毒(2/21)。随着产生抗体鸡的比例升高,排毒鸡逐渐减少,42d后无排毒现象。由此可见,试验鸡后天感染HN06株出现病毒血症,HN06不但抑制机体生长,还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HN06首先感染免疫器官中的骨髓和脾,再感染法氏囊和胸腺;抗体的产生能抑制排毒,但病毒血症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冠状病毒是所有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正链RNA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与多种动物和人类的疫病有关。在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内复制、组装、运输及出芽释放过程中,宿主细胞骨架与冠状病毒密切接触。本文对冠状病毒诱导或劫持的细胞骨架结构(包括肌动蛋白、微管和中间纤维)机制作简要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骨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一种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动物病。人和各种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均能感染。马呈急性经过。下面着重介绍马乙脑。 病原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传染性较弱而免疫性较强的病毒。能在鸡胚、地鼠肾、小白鼠肾和人胎肾等组织上培养。可用50%中性甘油在低温下保存。通常,抗菌素、磺胺、升汞等对它无明显作用。乙醚和氧化剂等可使其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猪水泡病感染的猪舍空气为病毒标本。在多级采样器中,与6微米以上的尘粒相关的病毒滴度达10~(2·6TCID_(50),3—6微米的尘粒达10~(1·6),小于3微米的尘 粒,滴度为10~(1·4)或者更低。与猪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的工作人员的鼻中,病毒滴度达10~(2·4TCID_(50)。在发病2—3天过程中,曾从空气中检出病毒,通过接种 或接触而感染的猪体中,最高病毒滴度出现于病损泛化后的第二到第三天中,其病毒量比口蹄疫病猪少约160倍,自分泌物中检出病毒的时间和数量暗示,空气中猪 水泡病病毒的来源可能是损伤部位和皮肤,而不是呼吸道。  相似文献   

16.
蠓类是双翅目细角类(Diptera,Nematocerous)的微小型昆虫,以主动寻觅人、畜,叮刺吸食血液为其生活习性,给人、畜造成骚扰性危害,还可将携带的病原注入人、畜体内,引起多种人、畜疾病。如西方马脑炎和东方马脑炎已在实验室感染成功,巴西曾发生奥普罗病流行,蓝舌病、马瘟在欧、美和日本流行,蟠尾锥虫病也被证实。  相似文献   

17.
该病毒科最先是1984年,由Horzinek和Weiss提出的,命名为花托状病毒科(Toroviridae),是由"Tortes"一词引伸来的,有圆环,花托等含意。表示病毒核衣壳尤如弯曲而成的一个开着的花托,其粒子的形状像是一个“炸面圈”。该病毒科有两个代表种:一是马伯尔尼病毒(Berne Virus)(BEV),是1972年,在瑞士的伯尔尼,从一匹患有假膜肠炎和粟粒性肉芽肿的马中分离出来的;另一种是牛布雷达病毒(BredaVirus)(BRV),是1982年Woode等人,在美国,衣阿华州的布雷达,从腹泻的小牛中分离出来的。 (一)病毒的感染谱 BEV的P138/72株已适应于马真皮(E.dcm)和马胎儿皮肤(EMS),并且该病毒能引起致细胞病变作用(CPE)。BRV迄今为止,还不能适应于细胞培养,只能在牛体内传代。有证据表明该科病毒在有蹄动物,兔形动物,啮齿类动物以及人中都有存在。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口蹄疫病毒存活的因素、传播途径和最小感染量,口蹄疫感染动物不同组织、体液中口蹄疫病毒的带毒量和病毒存活能力,口蹄疫病毒在各类畜产品中的存活能力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各类畜产品传播口蹄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解剖学、组织学(AE)、组织化学(ANAE,RNA)、免疫组织化学(BAS)、电镜技术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对28日龄雏鸡人工感染IBDV-J_1-C_7F_5强毒株后不同时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反应、病毒抗原组织定位和病毒消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IBDV经口感染后可经血液和粘膜上皮侵入法氏囊,病毒在体内运行有两次病毒血症过程。IBDV主要致法氏囊淋巴组织的坏死和萎缩,受损的法氏囊具有可复性。在IBD的抗损伤反应中,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起主要作用,细胞免疫作用不明显。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染色法应用于IBDV抗原组织定位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该法可用于早期对IBD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住肉孢子虫是一类具有严格二宿主特性的原生动物。它们在草食性中间宿主和肉食性终末宿主动物间交替寄生,构成生长发育循环圈。这类原虫种类繁多,仅Levrne(1986)综合报道的就有122种之多,各有其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马的住肉孢子虫分布十分广泛,但有关马住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