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某件事开展“特别调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权力,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种监督方式。宪法第七十一条和地方组织法第三十一、五十二条,对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作出了明确规定。相比起其他监督方式来说,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这种监督方式灵活性更大、适应性更广、针对性更强,监督效果也更明显。但由于这种监督方式在实践中较少被使用,对不少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因而,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运用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监督时,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未经代表大会或者常委会…  相似文献   

2.
正人大代表如何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1.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含义调查权是代议机关行使其职权的重要前提,也是代议机关更好地履行其职责的重要保障。代表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临时性调查机构。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权力机关法定的调查方式,其设立目的是通过调查强化监督。因此,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有  相似文献   

3.
特定问题调查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监督职权。但是,这一人大监督的"重型武器"在实践中几乎处于"沉睡状态",全国和省一级层面的人大常委会从未运用该项职权。2016年6月8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正式启动特定问题调查。这是全国首次省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该项监督权,也是一次开创性的探索。因此,有必要对本次江西省特定问题调查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以丰富和完善特定问题调查的理论和制度,也为今后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特定问题调查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目前,对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的这次特调会,存在不同的声音,本刊欢迎大家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和地方人大的实践,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主要形式或主要手段有: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预算、审查规范性文件、执法检查、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个案监督、询问和质问、特定问题调查、罢免和撤职等。从20年来的实践看,这些监督形式有的被广泛和经常性地运用,有的较少运用,有的则基本未用。特定问题调查就是极少运用或基本未用的一种监督形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此试作一番梳理和思考,以期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力度,推动人大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我国人大特定问题调查…  相似文献   

5.
蔡宁 《人大研究》2004,(11):48-49
人民检察院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派生出的法律监督机关,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宪法确立的重要制度。多年来的检察工作实践证明,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支持和促进。检察机关只有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才能更好地正确行使检察职权。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必须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人民检察院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是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体现。各级人大通过听取和审议检察机关的工作报告,掌握检察机关的工作情况,对其行使监…  相似文献   

6.
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志静 《人大研究》2004,(10):28-30
据媒体报道 ,由于法院错误执行造成了国家粮库利益的重大损失 ,辽宁省兴城市人大常委会日前为此启动特定问题调查程序 ,对兴城市法院错误执行裁定作出决议 :责成兴城市法院撤销原裁定 ,按法律程序重新办理案件 ,同时责成法院对涉案主要人员及主管领导做出严肃处理[1] 。这被誉为全国第二个人大行使特定问题调查监督权的案例引起人们广泛的争论。笔者拟就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行使监督权进行梳理 ,以期能够深化对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的思考。一、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宪政来源特定问题调查权 ,在西方国家一般被称为“国政调查权…  相似文献   

7.
特定问题调查权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监督法还专设“特定问题调查”一章,对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主体和范围、调查委员会的组成和权限、调查报告的提出和审议等,作了全面的、统一的规定。然而,这一刚性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却少有运用;也可能基于此,  相似文献   

8.
正在地方人大的各项法定监督权中,特定问题调查罕见运用,几乎处于被搁置状态,导致一些本该解决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因此,对于特定问题调查这一法定监督权,地方人大应如何认识、如何运用的确是事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认识特定问题调查的法定属性特定问题调查是人大为正确行使法定监督权就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的调查活动,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措施。《预算法》第83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  相似文献   

9.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职权的行使,需要在勇于开拓和大胆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具体地讲:1.监督权的行使,应进一步增强力度。无论是监督手段还是监督的效果,都应体现出人大特有的权威性、制约性和影响力。认准核实的问题,应敢于见事见人,依法追究和处理,法定的询问、质询、撤销、组织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该运用的应敢于运用。2.地方立法权的行使,应突出在体现地方特色上狠下功夫。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  相似文献   

10.
特定问题调查报告。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成立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反映调查结果使用的一种专用公文。特定问题调查报告属陈述性、上行性、报情性公文。是调查报告中的特殊性公文:一是对特定问题是否调查要依法确定;二是调查报告作者要依法产生;三是必须向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人代会或常委会对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一般要进行审议,必要时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的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工作评议,是地方人大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评议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组织人大代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一个时期里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或勤政廉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积极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被评议单位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改进作风的一种监督形式。这种形式是地方人大对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组织视察、执法检查、质询和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形式的重大发展和补充。近几年来,地方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不断探索、总结和交流经验,推动了评议  相似文献   

12.
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有效地行使人大监督权,是各级人大常委需要认真对待的。为此,我认为需要把握好几个辩证关系。1.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有效地行使人大监督职权,一是要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敢用监督权;二是要讲究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监督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特定问题调查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监督权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权力滥用、保障公民权利的有效方式。虽然特定问题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力,但在实践中,各级人大很少启动特定问题调查。究其原因,除了传统观念的桎梏、所涉问题的复杂、启动要件的严苛等因素的限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对于何为"特定问题"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得人大在启动特定问题调查时顾虑较多,导致特定问题调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大常委会借鉴西方议会制的做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权,有效地解决了本行政区域内的一些重大或疑难问题。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彰显了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力度。在此,我们姑且不说锦江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究竟取得了何种实效,单讲媒体报道所采用的“借鉴”一词,读罢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国宪法第71条明确规定,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5.
<正>重大事项决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现行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  相似文献   

16.
特定问题调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保证正确决策而进行的一种调查活动,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乡镇人大的监督工作通过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在乡镇具体工作中,还有许多有碍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因素存在,导致人大监督力度不够,实效不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增强主动性宪法和法律赋予乡镇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监督本级政  相似文献   

18.
代表议案,是各级人大代表向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或者地方各级人大提出的议事原案。从理论上讲,代表议案包括修改宪法的议案、选举案、质询案、罢免案、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议案以及在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提出的一般性议案等。实践中,除了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一般性议案外,其他代表议案的提出概率极低。  相似文献   

19.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进行监督的一种特殊方式。 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还不太习惯运用这一监督方式,在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性质、作用、法律效果、调查方式和后续手段的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差,制约了这一方式的运用,本文就运用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这一监督方式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利与弊—谈宪法监督与人大监督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嗣元 《人大研究》2004,9(7):24-28
在理论与实践中 ,人们一谈到宪法监督往往想到的是人大监督。那么 ,宪法监督是否就是指人大监督 ?宪法监督是否可以作为人大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 ?宪法监督权由人大行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