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市实行禁鞭已经好几年了,尽管禁鞭的力度很大,但总有一些不守规矩的人千方百计地想讨个痛快。2001年春节,春光明媚,人们正在欢庆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到来。家住武昌区中华路红巷18号的李梓豪跟大家一样高兴,才10岁的他,个子已有一米四五,圆圆的脸,十分惹人喜爱。正月初四上午,他和四五个同学高高兴兴地出了家门,来到省某局机关宿舍大楼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新春,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伴随着春节的到来,很多外出打工、在外工作的人们正在家里与家人团聚,享受团圆之乐。但众多保安员仍坚守存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客户单位、  相似文献   

3.
“要过‘两江’只有游过去才不会堵。”周小姐家住江北,在南坪上班,每天她都需要经过嘉陵江大桥和长江大桥。随着春节购车高峰的到来,周小姐感到越来越堵。“私家车太多了,很多车又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道,公交车随意上下客,这让本来就堵的高峰期更堵了。”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2)
正恐归族是对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却有很多辛酸的原因。春节临近,春运抢票也进入"白热化"。又逢一年春节团聚,一些人苦恼于返乡途中的"一票难求",但也有一些人却因担心节日烦恼,对春节团圆百感交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就意味着团聚,但是近年来,有个新名词几乎每逢春节都会被舆论关注,这就是"恐归族"。近乡情怯,对于漂泊在外的他们,为何"恐惧"回家?  相似文献   

5.
除了孩子之外,中国人对长假的感觉是爱你实在不容易。但不管如何,人们期盼的春节长假依然悄然而至。回眸2012年中秋、国庆节长假,全世界对中国人的休假和出游热情都有了直观的了解:很多高速公路成了停车场,在休假途中的人们下车打牌、野餐,以别样的方式度过了第一个高速公路免费的假期,中国传统的春节的到来,意味着又一个长假的来临。2012年,假期消费让决策者们看到了中国消费增长的潜力。中秋、国庆长假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期间增长15%左右。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年     
<正>春节虽然已过去,但春节期间,《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有调查称,37%的受访者今年过年不回老家,"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占到其中的47%。回家过年,在一些地方异化成了相互攀比,似乎只有衣锦还乡才有面子。春节本是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然而如今越来越多人既盼望春节的到来,又害怕回家,既渴望团圆却又充满顾虑,这究竟是怎么了呢?其实,过年累、怕过年的心态背后,是"过年"越来越功利化、传统节日越来越异化的表现。年轻人要么拿起时髦的奢侈品炫耀,要  相似文献   

7.
曹琪 《今日上海》2012,(2):30-31
作为我国四时八节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所有国人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即使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过“洋”节,但其热闹程度仍无法与春节相比。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中华民族由古至今皆以“龙的传人”自居,因此龙年春节的到来更是让国人由衷地感到了“神州大地喜气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圣诞文化的“疯狂登陆”,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却“日渐式微”起来,直至导致一些学者开始了其“忧患行动”,国内一些学者甚至还发出了《保卫春节宣言》: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非物质遗产”,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应注重对它的“保护”。河南大学师生还发出了“保卫春节”的倡议,并得到一些市民的响应。(据1月4日《时代信报》) 的确,尽管春节的过节气氛变得一年比一年寡淡,尽管各种洋节在国人间显出了强劲的成长势头,但具体到中西节日在  相似文献   

9.
天涯共此时──海外华人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许多传统习俗可谓根深蒂固,一些海外华人、华侨,虽远离祖国,但每逢春节到来,仍以各种方式共庆佳节。美国的华人过春节别有一番情。年初一,美国朋友只要与熟悉的美籍华人或在美国生活多年的...  相似文献   

10.
孟涛 《人民论坛》2011,(10):104-105
民间法司法化为民间法进入司法裁判领域提供了一个重要路径,但唯有保证民间法与诉讼程序充分结合,民间法司法化才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命题。尽管司法实践部门已将民间规范适用于个案,但这并不代表民间法司法化时代的到来,民间法司法化最基本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根本障碍并未被移除。  相似文献   

11.
民间法司法化为民间法进入司法裁判领域提供了一个重要路径,但唯有保证民间法与诉讼程序充分结合,民间法司法化才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命题。尽管司法实践部门已将民间规范适用于个案,但这并不代表民间法司法化时代的到来,民间法司法化最基本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根本障碍并未被移除。  相似文献   

12.
伊加 《警察技术》2000,(3):34-35
顽固性酒后开车司机是指在血液酒精浓度大于0.15 %或更高状态下经常开车的司机。他们可能有不止一次因酒后开车被捕的记录 ,而且尽管过去受过处罚、治疗和教育但仍然顽固拒绝悔改。对交通管理部门来说 ,与他们作斗争往往就象是打游击战。事实证明 ,对付这一小部分顽固饮酒的司机光靠一些不稳定的打击方案和法规是不够的。尽管执法机关、交管部门和法院在减少与饮酒有关的交通死伤事故方面已经作出很大努力 ,但是在与顽固性饮酒司机作斗争方面收效不大。交通管理部门急需一套跨机构、跨管区的系统、综合的治理方法 ,并需要地方各级交通管…  相似文献   

13.
几千年来,不管城头的大王旗如何变幻,中国人对家的情怀几乎始终如一,它已化人血脉里,或许曾受梗塞,但从未消绝。过年的时候,其表现更是极尽其致。到如今,尽管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还是没有什么传统能像过年团圆一样,调动起从庙堂到乡野的举国情感。正因为凝聚着全体中国人的情感,这个年,才成为“中国年”,它是绵延千年的农历春节,而非改元百年以来的西历元旦。  相似文献   

14.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选用中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西方竞选制度中合理的成分应该可以为我所用。从目前地方的实践来看,尽管竞选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但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对于深化干部选用制度改革来说,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图说     
回归春节因为简单,所以快乐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有人说,年味儿越来越淡,或者有一天会可有可无;也许有人说,过年就是劳命伤财,疲于应酬。但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春节情结,浓得化都化不开。也许是因为心底的牵挂,也许是祈盼理由最为充分的相聚。  相似文献   

16.
一、商场:节日购物方兴未艾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春节期间郑州商业方面的基本情况。龙年春节,郑州市不少大中型商场都出现了平时少见的购物热潮,顾客大包小包购物,商家大把大把收钱过节时的购物热潮成了节日的一种景观,商战必争佳节时这种现象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龙年春节的到来对商场的销售而言犹如注入了兴奋剂,为了做好春节的生意,绝大多数商场都变“春节打烊”为“照常营业”,有的甚至还延时服务。商场的春节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燎乱,吸引着顾客变心动为行动,结果自然是顾客满载而归,商家大赚其钱,有的商场甚至达到了…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我的新年愿望,是建一座"花园式宾馆式"的敬老院,吸引更多老人住进来,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十九大代表、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殡葬服务业全年无休,春节轮到我值班,我必须坚守岗位。虽无法回家过年,但我不觉得孤单。有很多像我一样因工作无法回家团聚的同事,在各自岗位上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郑婶的春节     
张涛 《今日海南》2014,(3):19-19
<正>年,对于郑婶来说,在大年初五就结束了。郑婶今年64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了,儿子何子宁和女儿何子慧长年在广东打工,一年里只有春节才会回家看看。平日里,郑婶就独自守着家里几亩胡椒地,一小块菜园,忙忙碌碌,倒是也能自给自足。"最难捱的是晚上,整个屋子空荡荡的,一个人一盏灯冷冷清清,家里静得仿佛掉根针都听得见。"一句感叹,道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普遍凄凉。春节是郑婶一年最大的盼头。离春  相似文献   

19.
《时事报告》2005,(2):15-16
在第三个9&#183;11周年纪念来临之日,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与一年前或是2001年9月11日甚至是冷战结束以后相比,当今的世界是更加安全了,还是更加危险?事实上,尽管反恐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了3个年头,但真正意义上的较量似乎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0,(4)
正春节期间的"家政荒"只是家政服务市场需求缺口的集中体现。如何填补家政服务缺口,解决行业痛点,不仅是社会关注,更是民生关切。每到春节前,各地特别是很多大城市都会出现月嫂、保姆、小时工等家政服务人员短缺的情况,"家政荒"不仅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现象。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家政服务业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