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影响大、危害深的社会思潮,其形成和发展有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否定中国革命史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手法否定和歪曲历史,力图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为"罪史",为全盘西化寻找历史依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它妨碍人们对历史的科学认知,割裂革命与建设、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它妨碍历史共识与政治共识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世界历史特别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历史表明,现代文明正经由两条道路发展起来,一条是由封建主义经过工业革命而走向资本主、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另一条道是从封建主义或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如果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否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达到了否定的否定,走出了一条有可能把现代文明发展的两条道路中发现的社会进步成果加以综合的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现实表现:2013年正值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关于如何评价"文革"及毛泽东晚年错误,社会各界展开广泛讨论。有些人借机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有人甚至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断章取义,散布"取消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谣言。核心观点:历史虚无主义,从字面上解释是否定历史的意思。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否定历史,而是通过否定和歪曲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来宣传他们逆时代潮流而动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中国一以贯之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年初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是对党的十八大关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精神的完善发展,也是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蕴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尤其是他的实事求是辩证否定观 ,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都采取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辩证否定观的态度。这对于我国面向 2 1世纪 ,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建设好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进一步研究十月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当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任务之一,也是学术界的应负责任。研究和理解历史,包括研究十月革命的历史,不能完全用今天的理念和感受去评价,也不能完全用常规社会条件下的道德认知去衡量,更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情境。历史事件是有鲜明政治性的,不同政治立场会带来不同的解读,但基础是必须依据事实,而不是仅凭所谓的道德义愤,否则任何解读都不会有生命力。对十月革命既不能否定也不能教条僵化: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不能否定;十月革命本质上具有"历史发展殊途并进"之深刻含意;十月革命所代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五个方面。因此,十月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和源头,否定十月革命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中国和俄国的国情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走俄国人的路与走自己的路结合起来,有继承、有扬弃、有创新、有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如果说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承和发展,那么,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既是历史对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回报,也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确证,证明十月革命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不容质疑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这个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以翻历史旧账开始,到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导致否定党的历史,又由否定党的历史到否  相似文献   

9.
执政的共产党的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的理论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削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打着"档案解密""还原真相""范式转换"的幌子,通过虚无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和发展观,从而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因为苏东剧变的波及、西方思潮的激荡、传播平台的失控、特定人群的发泄而沉渣泛起,其流毒甚广,危害至深。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敢于并善于与历史虚无主义持续斗争,才能赢得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与"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中形成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他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掩盖其虚无主义本质的伎俩,认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露其真实面目;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否定共产党领导的错误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资产阶级一切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强调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一切非无产阶级分子的做法,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依靠广大劳动群众来创造。列宁这一思想对当前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认识、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部人类政治上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政治民主化渐进和发展的历史。人类政治文明及人类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之过程。其"肯定"阶段为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和部落制度,"否定"阶段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而"否定之否定"阶段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化是迄今人类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历史 ,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并开始趋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论证 ,而且也为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而产生的。作为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否定 ,但是 ,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 ,而是扬弃 ,即是在吸纳了资本产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基础上的否定。以往的在原始社会以后的社会形态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运动的社会形态 ,而社会…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概念,与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从唯物史观考察,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它带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和政治诉求,实质是要通过否定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当前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对执政党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科学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霞 《同舟共进》2011,(8):9-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探索奋斗。中共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否定她的奋斗历史就等于否定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奋斗历史。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认为,逻辑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既有一致性的方面,也有差异和对立的方面。"两个不能否定"论断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不能否定与当时当下历史相统一的逻辑及其实践;第二,应当否定和校正与当时当下历史相背离的逻辑及其实践;第三,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决不是否定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8.
重视总结和汲取党的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注意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青年、教育干部,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近年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人否定和歪曲党的历史,贬损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光荣传统,就是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试想,如果党的历史和党的传统被歪曲被否定了,党的领袖人物被贬损或丑化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所领导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不同性质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私有———公有”、“统一———分离———统—”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这是我们党总结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然而,近些年来,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根本否定这一结论,大肆叫嚣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