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2018年中国网络空间正在走向清朗,承载网络舆情典型性、极化性的网络流行语正在理性前行。网络流行语发声者有着理性表达,网络流行语演绎者有着理性延展,网络流行语评判者有着理性倡导,我们要继续关注、大力弘扬网络流行语的理性走向,担当起引导网络流行语理性走向的责任,使之在网络舆论空间发挥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 正义(或译公正),是西方哲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正义理论,虽然源远流长,观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正义观。第一,正义就是各尽其职。在古希腊,正义与智慧、勇敢、节制一起构成“四主德”,因此柏拉图也就把正义看成是其他美德实现的最高境界。柏拉图认为,就个人来说,当他的理性(其美德是智慧)、意志(其美德是勇敢)和欲望(其美德是节制)三者和谐地发挥职  相似文献   

3.
唐美云 《求索》2011,(7):104-106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制度正义为核心,这个理论强调制度正义及其原则决定个体道德,却轻视了个体道德对制度正义的作用。他在论证过程中却抛开人的道德特性,孤立地谈论制度德性,缺乏全面思考。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应于全社会范围内作为制度的正义,重视微观个体道德建设,应成为社会公正的道德基础建设思考的现实所向。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带有与生俱来的非正义性,网络交往共同体在享有线上权利、解构传统权力主体的同时,所形成的对线下群体的排斥、权利虚拟化、表达滥觞、无责任感、无真诚性等,使得网络空间转化为权利悖论的试验场。网络空间中的权利鸿沟、主体异化、意识形态垄断、表达迷恋、技术控制等造成了民主及其权利的幻象。而要调节非正义的网络空间,必须遵守合法、公共、平等、自律、真实、诚实的综合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和谐公正的网络空间及其合理的网络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5.
网络诚信的伦理本质要求网络空间中的参与者,必须真正做到自主的道德自律,与此同时,也要对其道德行为加以有效的他律规范,让二者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诚信自觉。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空间的主体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海兵  赵勇 《人民论坛》2012,(2):116-117
在网络空间里,传统社会中群体的身份认同被网络空间瓦解,稳定单一的认同也出现了危机。主体身份的电子文本化和流动性,充分反映了人的创造性,主体身份的虚拟性使个体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得以在网络里重新整合。网络空间中主体的自我认同不仅是能够实现的,而且是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如今,网络公共领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网民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平台,主体独立性消解、网络交往理性缺失、网络空间公共性弱化,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三大问题。构建网络公共领域新秩序,要秉承正确的网络空间治理理念,加强网络公共领域法治建设,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早在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从“公平”、“正义”、“平等”、“善”、“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正、善的化身.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明了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9.
何菁 《电子政务》2011,(11):9-15
从网络反腐的视角,对网络正义诉求责任伦理的建构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对网络正义诉求的主体性状况进行伦理审视,深入剖析了网络诉求主体的"自我"与"失自我"、"个性化"与"失个性化"的双重性特质,提出必须要建构一套正当、公正并具有前瞻性的伦理规范和相关制度,以明确规约网络正义诉求主体的诸多责任;其次,指出网络正义诉求的前瞻...  相似文献   

10.
冤案的发生暴露出现行侦查体制在程序公正、人权保护以及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程序正义的大视野下进行改革,满足程序正义对侦查工作的最低要求,从而实现侦查程序的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刑事诉讼作为国家与个人之间严重刑事争端解决机制应具有的法律功能,就必须树立法律真实观、正当程序观与消解冲突观等与现代刑事诉讼相适应的新型诉讼理念。法律真实要求刑事诉讼过程必须以现有的证据事实为基础,必须尊重蕴含程序正义价值的刑事程序要求;只有保证刑事诉讼的过程公正,实体公正的实现才具有正当性与可能性;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协同于刑事争端的最终解决,罪责得到确定,权利与秩序得到恢复。法律真实、正当程序与消解冲突等理念成为成熟而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2.
常志伟 《思想战线》2013,(Z1):181-183
"正义"是人类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正义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包括其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通过追求正义而实现城邦和个人的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公正"中也阐释了正义思想,指出了公正的"个人的品质"和"适度"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3.
程序正义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以实体公正为本位、忽视程序的相对独立价值,而使实体正义的实现陷入困境入手,进而分析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由社会实质正义的价值指引,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必要前提,缺乏程序正义要件实现的实体正义是畸形的正义,与法治精神和社会实质正义要求相悖;程序正义又以实体正义为归依,正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才更显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应同是我国法治实践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的核心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公正。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的组成部分,其公正程度是衡量是否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标准。“高考移民”现象暴露出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公民权利缺乏制度化的保障,本文在充分分析这一现象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社会正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是信息网络时代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反应,具有即时性与开放性、虚拟性与现实性、复杂性与非理性等特征,表现出理性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和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两种基本样态。大学生作为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参与者、传播者和受众,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受这一思潮两大基本样态的影响,即满足情绪表达和造成思想混乱并存、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引发非理想政治参与并存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诱发虚无主义心态并存。因此,我们需要在净化网络环境,做好网上引导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和实现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6.
正义理念大致沿着美德正义、神性正义、契约正义、分配正义的路径衍变。在当代社会,分配正义是正义的核心关涉;福利正义是其核心组体,指称福利分配体现的公正、适当、恰如其分。福利正义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价值要素(需要、应得、平等)和实现要素(再分配、承认、权利)。福利正义通过再分配和承认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权利——在现代社会概化为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此赋予法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是通过网络化身的沟通与交流构建的。青少年作为网络主体在选择网络化身的过程中,同时也为确立怎样的身份认同提供了线索。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化身形象是个体在虚拟空间的重要人格表征,而选择网络化身形象的过程又是个体能对现实人格进行重塑的过程。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空间中,如何选择网络化身,依托网络化身怎样开展网络生活,对于青少年形成现实与虚拟整合的人格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努斯鲍姆认为,当代社会中某些僵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持成本—收益分析的功利主义仅仅从事实与理性的角度试图构建起正义的大厦。在这种理论中,人以普遍性的理性选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难免沦为物,成为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理性经济人。她由此提出诗性正义的思想,认为借助文学想象和情感能够形成完整的理性,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诗性正义的思想既深化了人们对正义的认识,也促使人们反思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实现社会公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正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实现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所有的社会公正中,政治的公正是最重要、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核心因素。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政治文明的最高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