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它试图通过对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奋斗史,从而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文章在梳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注起的过程、深刻解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基础上,着重从教育者主体、大学生自身和新媒体传播等三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5,(9)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歪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用意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要害和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绝非什么一般的思潮或流派,而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散布,以否定共产党领导、搞乱社会主义国家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目的,以攻击、丑化和污蔑人民革命及革命领袖、英模人物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甚至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曹岩 《世纪桥》2020,(1):63-65
历史虚无主义不顾历史事实,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其本质在入侵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否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对国家的管理、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负面影响出发,阐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应对策,为推动意识形态领域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新动向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它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支流代替主流,进而歪曲历史、消解革命、否定崇高。历史虚无主义拿历史做文章,目的却不是为了深化历史研究,而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与历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些年的大学生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的混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因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们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党史,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随意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现阶段,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1)
正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虚无历史颠覆价值观念、颠覆政权和社会基础,是一种攻击的武器和斗争的手段。习近平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效开展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必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是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历史虚无主义",进而以更加彻底的形式否定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肆虐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错误思潮,它以反历史、反科学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持续泛滥,造成当代大学生信仰模糊、价值观扭曲、思想混乱,同时也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思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遵循意识形态社会管理规律,通过坚守理论标准、立足转化创新、更新传播媒介、完善制度设计等对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道路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是对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错误回答。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并非虚无以往的所有历史,而是重点放在攻击近现代中国革命,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主要包括:美化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告别革命”,颂扬改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对近现代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引导人们自觉抑制其消极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本质上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武器.其破坏性早已被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所证实。它承认支流.否定主流.孤立分析历史进程中的某一事件进而否定整个历史进程的特征.更是让许多专家学者直指其实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自赫鲁晓夫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萌芽到形成一股思潮.矛头直指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标志性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事件.力图通过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来彻底摧毁苏联的历史功绩.制造俄罗斯历史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15.
<正>(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微信、微博、杂志、影视中泛滥,并呈现新特征从世纪之交到现在,在思想多元化和改革开放扩大的背景下,以学术面貌为外衣,全面歪曲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为主要表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于新媒体,在我国流毒甚广。至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仍然是2016年度危害巨大的错误思潮,在网络、微信、微博、杂志、影视中泛滥,并呈现新特征。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实上产生的巨大危害已经无需赘言,如何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是关键所在。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逻辑机理必须明晰,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戳穿其"虚无化"的本质。通过从存在论的哲学视野,将历史虚无主义与价值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主观主义,历史主义,历史怀疑论、不可知论,历史终结论、历史决定论、历史进步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并列考察,试图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发生和泛起的思想根源,明晰其本质,进而遏制其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枝节代替主流、以臆想代替史实,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歪曲和消解,扰乱人们的思想。近期这股思潮再次泛起,抛售"历史迷雾论",其现实针对性和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其本质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予以揭露和反击,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思想理论界开始出现暗潮涌动,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具有"虚"与"实"的双重特征,就其"虚"而言,是要通过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割裂党的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段历史、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等手段来虚无党的历史;就其"实"而言,是要采取怀疑党的指导思想的真理性、质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义性、否定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否定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等方式来否定党的领导。这种思潮带有明显的迷惑性、欺骗性和渗透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它源于西方的虚无主义,并借助资本的盛行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在中国日益蔓延。现实中,历史虚无主义常冠以学术研究之名,极具隐蔽性与迷惑性。但从其理论内在逻辑看来,实则是扭曲马克思主义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政治思潮。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度看,廓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政治目标、泛起原因以及传播方式等核心问题,能构建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祛除路径,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迷思,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林书红 《理论导报》2014,(12):14-15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平台扩散、流行且呈泛滥之态势,是国际国内各种思潮交互作用的反映,其特点及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价值取向更趋明显。借助新媒体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与传统方式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虽然传播的路径不同,但是隐藏在其华丽外表下的险恶用心与价值取向却是相同的,目的都是否定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