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树立"学术自信"意识,归纳、总结历史上的优秀中华学术传统,只有立足于中国,创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才能真正复兴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思想理念的语言表达,是传播给舆论场并影响甚或控制其受众思想理念的行为过程,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主体之间或相异的学术派别之间的博弈方式或交往方式。伴随中国思想史的展开,中国的学术话语史也绵延至今。中国古代学术话语体系,以"内以修身、外以治国"为基本内涵、"直觉理性、短言隽语"为表达方式,直到明末清初,才转向革新创进的呼吁;中国近代学术话语体系,在"西学东渐"的环境中展开,以"变革社会、振兴中华"为基本内涵、"古今联结、中西配合"为表达方式,直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建构,以"观念转型、道路探索"为基本内涵、"经验清理、思想批判"为表达方式,直到"南方谈话",才明晰建构这一学术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并奠定当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这一当代学术话语体系,已在十八大后明确其建构方向,走上了自觉创建的道路,它在"文化复兴"和新鲜经验的学术总结的结合中,加快创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西方学术界以民族—国家理论为基础,不断试图从学理上解构历史上的中国及其边疆形态,挑战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从所谓的"民族主义"、"全球史"、"新清史"的视角重新构建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下的中国边疆理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其"汉人中国"的偏见。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应该被中国学界予以回应,而且应该注意到,客观认识历史上中国边疆形态的多样性与连续性特点,应基于中国多民族国家演变的自身实践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与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对外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必要性"在于展示中国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展示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并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例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可行能"路径主要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凝聚、升华为对外话语体系的新表述,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辩证统一,打造对外话语体系的"全媒体"传播路径,实施对外话语体系的"分众性"传播方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新的概念、范畴与术语,创建新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体系。批判与清理"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中国语境中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根基;提炼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规律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游国恩的楚辞学思想吸收了古代学术思想的精华,借用了中国思想史上"天道"、"人事"、"天算"等概念,并在楚辞学语境中使用,来构建其楚辞学体系,阐明其学术思想。游国恩继承了中国楚辞学的传统,中国学术的传统特征,如经世思想和批判精神潜隐于他的楚辞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大学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基因与历史基因的差异。在理解中国当代的大学精神及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大学模式。中国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治理必须牢牢扎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在继承发扬"内圣外王"与"家国之治"历史传承的合理内核之上,紧紧抓住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的当代际遇,以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辩证发展为逻辑起点,逐步推动学术权利回归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先后经历了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多元理性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政策分析的因果关系主义途径、实用主义途径、实证规律主义途径、建构主义途径,通过分析反思西方政策分析研究途径背后的基本预设,发现西方在政策分析研究中存在预设者、预设主义、科学主义预设、实用主义预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研究要在对西方政策分析途径预设反思的基础之上注重"持续批判吸收"与"根植中国场域"相结合,推动"战略化政策分析途径"的创新,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构建"我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专有学问,避免研究"绝对主义"的误区,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公共政策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近代社会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就主导着整个世界。当代中国人以"中国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但是"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旁落西方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学术话语则已经陷入"贫困"和"失语"的境地。因此,建构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是主体意识和使命意识正在觉醒的当代中国学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理性的视域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就是多元性知识主体进行多元性异识整合的一个平台或者说学术交流的公域空间,同时也可以说是催生与促进公共理性成长的摇篮与温床,也是原创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学术话语是对学术问题的言说与表达,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学术话语体系是对学术话语符号元素的有机整合,是在一定价值观念、方法体系与理论体系支撑下,由合理有序的架构将话语符号整合在一起的有机语词体系。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面向当代中国现实生活世界进行话语追问与提升,对中国问题进行语词提炼,嫁接与推展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最后学术期刊要担当公共责任,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生成,催生中国原创学术成果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老子范式中的"柔实力"概念,对柔性力量与刚性力量之间关系、柔性力量发挥作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守柔等方面,都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充满了东方智慧,有些内涵甚至远超越了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一些方面克服了软实力理论的局限性。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视野"中,发掘传统文化典籍中"柔实力"等内容并使之现代化,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后冷战时期西方定义中国身份的一个重要话语,以西方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学术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西方学术界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维度建立中国模式与中国身份之间的关联,以简单而又有明确内涵的"西方中国模式"为中国定义身份。西方"中国模式"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认知图式和身份认同叙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中国的自我身份、解构西方叙事、提升解读中国道路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不断增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正当性阐释,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3.
<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都是知识的载体,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知识,学科是指按照知识的性质划分的科学门类,话语则是指所对应的特定学术与学科的话语体现和显性表达。“三大体系”需要通过基础性、整体性知识框架,连接成共同发挥作用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因此,完善“三大体系”建设,应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中心内容。中国特色党的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延光 《群众》2024,(3):39-4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他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8,(1)
海南省地处祖国南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尚处于西部地区。结合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情况,可从建设"南海学学科群"和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两方面推进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强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8月5日,《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组织“妇女解放、革命传统与历史叙事”学术工作坊,以丛小平教授新著《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为讨论基底,结合学界近年来在革命史、妇女史、文艺史、传播史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深入研讨中国革命与中国妇女的关系,以及将妇女解放历史经验理论化的研究方法和视野,进一步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本专题为此次学术工作坊专家学者发言基础上形成的笔谈。  相似文献   

17.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而又理直气壮地呼唤中国理论自觉自信自强和学术话语权。要走出"双重失语危机",就必须牢牢树立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意识,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家、跳出国外,正确总结"中国理念"、科学概括"中国经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中国社会学的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治国理政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构建中国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加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三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握独立性、综合性和交叉性特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建设,构建国家安全学的知识体系;把握社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建设,构建国家安全学的活动体系;把握主体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特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话语体系建设,构建国家安全学的言说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杨艳秋 《求索》2023,(2):55-61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基于研究者的国籍、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指导思想还是基本概念体系或研究方法,"中国法学"作为学术概念都不可避免其逻辑上的矛盾.坚持所谓"中国法学",追求中国法学自身的所谓特殊性、主体性,会导致法学研究的学术方向性问题:背离学术的前提--普遍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