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昌智 《理论月刊》2006,10(9):115-117
京派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主题思想以及美学追求上同荆楚文化有着流与源的隐性关系。它的崇尚自然、沉醉田园、返朴归真、性灵自由、耽于幻想、浪漫奇诡、精致和谐、冲淡悠远等等情感旨趣及艺术品性与荆楚文化的“道法自然”、“物我合一”、“逍遥”、“心游”、想象宏富、神奇诡谲、自性成佛、宁静淡远、虚静和谐形成了一种审美追求上的趋同。从文化本源上,京派小说良好地承继与蕃衍了荆楚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虚静论”的观点引入课堂机制,强调教师在文学教学中必须“再造虚静心境”。通过对虚静的心理内涵的阐释,论证了教师的“心境再造”对营造文学课堂教学中复合性审美氛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6,(6)
正"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人到世间,为人处事,只要心态自然平和,在心田修篱种菊,就能消除欲念,就可平静安然。"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保持自然平和的心境,无论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能"此心安处即吾乡"。心境之宽,包容为善。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善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宁薇 《求索》2008,(10):199-201
作为“花间鼻祖”,温庭筠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但同时,温词也呈现出委婉含蓄与清新疏朗之美。温庭筠词风的形成,除了与晚唐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文化传承等有关外,道学上清派对温庭筠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独特的成仙思想、修炼方式以及以女性为祖师的神仙崇拜等促成了温庭筠词“静境”、“心境”和“艳境”之形成。  相似文献   

6.
《北京观察》2013,(11):58-61
凡艺术创作能有动人之处贵为其“真”,真情、真挚、真言。正如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安云霁也是个单纯的艺术家,他始终有着一颗感恩求教的赤诚心,在他看来“作画讲究的是‘画心’,书画也是传达心境的一种方式。”“我希望借‘荷’的这个谐音,让作品成为促进人们友好相处的桥梁。”“我的《卧虎图》里没有发成、发怒的虎,我希望体现一种和谐的境界,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哲学是天人合一为主导的哲学,并凶此确立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心源与造化的和谐关系。因人与自然之素和,中国人远较西方人为早地将自然物移之于丹青,使山水及花鸟类绘画成为独立的画科。且中国人善于藉鸟兽草木之名,比兴于人之喜怒哀乐,移人之精神遐想,自“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推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花鸟画、花鸟诗,莫不是人之心声。故前人曰:“诗言志,”“画者,从于心者也”。笔者把“从于心”看得特别重,“从于心”是最真诚的创作冲动,是保证艺术质量、艺术品味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负了心,变了心,将创作原则异化为“从于利”了,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 积极 快乐 愉悦的心境会激发 , 、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学生 ,学习的动机 忧郁 恐惧 担心 没有兴趣的心 ,、 、 、境则会分散注意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 一种美 。 ,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因此 教师要注重调理好学生的心境 。 , 。 第一 树立必胜的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 , 。而言 信心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 它是意志 , ,顽强 精神愉快的反映 是积极向上的良好心 、 ,境的表现 教师要教育学生经常保持乐观的 。心境 要意志坚强 循理而行 力求心神宁静…  相似文献   

9.
龚著剑 《前沿》2010,(6):30-32
禅宗的"禅观自然"的方式和"明心见性"的参悟过程,是抽离人为界定的自然界概念,还"空性"自然纯粹物质本真。它非逻辑的思维特性及独特的世界观,给予文人画家打破所谓严格法度的桎梏,放怀自由创作之心,营造画中意出尘外的"心化之境"以理念上的支撑。禅诗中对自然界证"空"的描述,并同诗人的超越情怀,转化为文人画中的"心化"意境。"心化之境"缘起于禅宗思想和禅诗空境。  相似文献   

10.
心不偷     
老祖母生前教育晚辈,常说一句顺口溜:“心不偷,凉溜溜。”意思是:只要保持一颗不贪的心,人生就不会翻船、出纰漏,没什么后怕的人,心绪自然定定当当。有人贪污受贿东窗事发,往往怨这怨那,什么“听了老婆话、没有跟党走”,什么“送礼人是叮皮蚤、推不脱打不掉”,什么“市场经济诱惑多、水里有钩岸上也有钩”,就是没有问一问:面对诱惑,你的心是怎么动的?毛泽东曾指出一种人,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是英雄,却在糖弹面前吃了败仗。其实,哪里何曾交手,糖弹不过在眼前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体育场域的游戏化形态摆脱了现代竞技的焦虑,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运动冲动,其超越性内涵与感性表达方式提供了观者幻想世界的快慰,构建了体育场域中的人境、物境、心境协调统一的美学视野。在此,具体分析了少数民族体育场域的肢体游戏、情感游戏以及心理游戏表现,论述了少数民族体育游戏"以美育体"、"以美育人"、"以美育己"的美育向度,揭示了游戏化体育的终极意义,即让人懂得享受体育娱乐,也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对绘画之“境”的深化与追求,贯穿着整个绘画史。而“我”的表达,则是创造“境”的支点。“我”赋予独立人格、主体意识与客体高度融合,是一切真正艺术家成功的先决条件;“境”则是情理形神诗般的结合,是审美情感与自然精神的和谐统一。不同人群、不同时代对“我”与“境”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3,(6):1-1
这两个月的光景里,在万方动员、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社会氛围中,又十分自然地想起了那句老话——“生于忧患”。“非典”这个病魔,是在经济成长迅速、很多人习惯于考虑的东西已经是怎样开辟个人消费新领域的环境中出现的。为了有效地防止病魔入侵,需要人们从诸如轻轻松松计划旅游黄金周之类的悠然闲适心境向另外一种心境即提高警惕、谨慎行止的心境转换。这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现象:短短数日内,人们的话题多了几分的沉重,有的人更是多了几分忧心忡忡。也就是说,在全民预防“非典”的前后,人们的心态确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反差。出现这样的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力,中西创作论中较有影响的“虚静”说与“迷狂”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相同的一面是,二者都主张创作状态的非理性、无意识,都主张诉诸非个体性的内心体验。这是由文艺的共同规律所决定的。相异的一面主要在于,虚静从根本上要求主体的超然、旁观,舍弃一切感性意念,不为情性所动,从而上升到与自然之道的契合;而迷狂则是一种激情的进发,指向更深一层的生命意义的体验。这映射出中西文化精神的差异:不同的哲学体认,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不同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秦首先 《黄埔》2012,(2):76-77
“情由心发,境由心造。我的书法创作既重书法技巧,更重书写内容,每一幅作品怎么用笔、如何用墨、采用何种布局不是自己随意决定的,而是根据书写内容去安排。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创作一千幅作品,应该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意境。”一见面,高亚仑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一个充满自然魅力和文化诱惑的地方,它地处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是福建省唯一一个以山命名的城市──虽然被称作山,却是一个有山有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相连的地方,1999年12月,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被正式通过。 古代中国的皇帝,尤其是清朝的皇帝,似乎有一种微服出游的嗜好。他们特别喜欢到南方去旅行,与皇都所在的北方干燥、广袤相比,南方的温润秀美更容易使帝王们获得一份好心境。但是,他们中几乎没有人到过武夷山这个山水奇美之境。在古代,这个距皇城千万里之遥…  相似文献   

17.
心思决定心境,心态决定状态。由"心"及"形"的自然互动反应,掩饰不住人的心理变化及行为表象。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  相似文献   

18.
浙江青年画家章先怀是大画的高手,他的创造几乎都是宏幅巨制,篇幅之大,往往超于常人意料。如,他的创作之“振八裔”、“和气苏醒”以及“生命与自然”等。这些作品无不给人以感观上的强大冲击力,使观者如身临其境,融入自然的新奇感。这正是章先怀作品引人入胜之处。  相似文献   

19.
购房合同上写明购买的是16.17层的房子,拿到手的却偏偏是14,15自然层的房子。而引发这一怪事的原由,竟是房屋开发商避讳“不吉利”数字跳层编号惹的祸。那么,民间避讳“不吉利”数字的习俗能得到法律认可吗?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演化与中国文化同步,浸透了中国以感悟为本的智慧。中国书法至博至深,而自然是书法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书法于自足之体系之中,代有高手,各臻其妙,顺应天地之大美。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必以观之于天、悟之于心、应之于手为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