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椰宗元在诗文中几次提到过“潇水”,然而“潇水”发源于何处,却历代注家各异。对此,我想谈一点看法。 据《大清一统志》云:“潇湘虽自古并称,然《汉志》、《水经》,俱无潇水之名。柳宗元《愚溪诗序》始称谪潇水之上。”这说明柳宗元之前“潇水”作为水名是不存在的。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写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冬),而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志》  相似文献   

2.
不少词书、成语书、寓言故事书,都收有《新序》“叶公好龙”的故事,据清人《申子》辑本和刘向《新序》卷5《杂事》,这故事前面还有一段:陈国人子张听说鲁哀公好士,便不远千里赶到鲁国,,想干一番事业。但“子张见鲁哀公,七日,哀公不礼焉。”子张这才知道鲁哀公好士是假,怕士是真,于是编了“叶公好龙”的故事,托人转告哀公,随即离开鲁国。很显然,子张所编故事中的“叶公”,乃是影射鲁哀公。意谓哀公所怕的,乃是子张这样的“人龙”。 在我国古代,一些贤人常用龙自喻。子张在他所编故事里,也是以龙自喻的。检索史籍,子张确乎为一时俊杰。子张名叫颛孙师,“子张”是他的  相似文献   

3.
宋安娜 《天津人大》2011,(11):44-45
柳宗元不仅是有唐一代重要的文学家,也是有唐一代重要的思想家。作为士子的柳宗元,遵从孔子教诲,从不语怪力乱神;作为思想家的柳宗元,他的《天对》、《天说》等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推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理论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永州,美丽而又神秘。提起湖南永州,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遭贬为永州司马,期间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不少千古美文。特别是《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文中说的永州,  相似文献   

5.
官戒     
最近,翻阅《古文观止》,重读了柳宗元的《种树郭囊驼传》,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6.
漫谈中华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谈中华龙文化徐佩瑛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吉祥动物形象。《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大约只是一种既能登天又能入水的鳞虫神物。古代传说中龙有多种。《广雅》云:“有鳞...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有这种往来的事实。万历《云南通志·大理府古迹》载:“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逮光古(“逮”字误。光古非日本僧人,说见后)、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元末日本僧人迁谪云南之事,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国初,日本僧入贡者,多谴谪居滇南。”王宗载《四夷馆考·日本国》说:“洪武十七年,僧如瑶又来贡,坐通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河间传》一文,近千年来,学者们都认为是影射宪宗的。如南宋著名学者胡寅提出,柳宗元作《河间传》,“托讽淫妇人有始无卒者以诋宪宗”①。此后,明代学者刘定之、方鹏等人,也都附和宣传胡说。时至今日,南京大学中文系卞孝萱教授又进一步指出:“屈原以‘美人’比楚君,柳宗元以‘淫妇人’‘诋宪宗’,手法相同。”②可见这种观点,从南宋开始,一直到现在,长期流行不衰,从未有人提出过异议,似乎已成定论,毋庸置疑了。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及逻辑上的漏洞。这也就是说,在《河间传》一文中,除…  相似文献   

9.
论柳宗元的生民史观——兼与瞿林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刊载了瞿林东同志的一篇文章:《柳宗元史论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下简称瞿文)。该文对柳宗元在古代历史理论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为柳宗元思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文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指出柳宗元《贞符》与《封建论》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他的史论“是从对历史的宏观整体来阐述自己的见解的,因而鲜明地带着哲学的形式”等等,都非常深刻,使人受到启发。但读过文章之后,还觉得有些意  相似文献   

10.
名人自喻     
董必武自喻“补丁”,他说:“我就是一块补丁,党把我补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起自己的一点作用。” 王若飞自喻“牛”,他说:“对敌人我们要像猛虎,对人民来说,我们就是一头牛。”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郭橐驼传》里记载,郭橐驼种树不仅植下即活,且结果早而多。其诀窍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即是说,根据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束种植。移植栽植栽培时要像关怀爱护小孩一样细心谨慎,栽好以后,就“勿动,勿虐,去不复顾”。如此顺乎自然,成活率就高了。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东蒙文豪”的苏赫巴鲁,1938年(戊寅)生人,故取“威虎”之意的蒙语名字。他有自喻诗一首《葵花向阳》,若解其意,即得美文一篇。顺笔录其绝句如下:名威性善且柔刚,一代天骄系列长。背负多鞍归一路,葵花之本永向阳。名威性善的苏赫巴鲁常说:“信赖天才的人,吊死在悲树下;信赖勤奋的人,沙漠上可种花。”在那段十年文化洪荒里,他却在一半花、一半草的查干花草原,学着金蜂酿制花蜜的本领,大量地采集着如文学血液的蒙古族民间文学,如《蒙古族婚礼歌》(1983年版)、《蒙古族风俗志》(1990年版)、《查干湖的…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向来解说不一。有的说两岸弯曲倒影多,造成明灭现象;有的说看去若明若暗。为什么会若明若暗呢?我以为这是写九月水涸季节,愚溪水在左右参错凹凸不平的石板河床上流过,  相似文献   

14.
孟庄 《人民公安》2006,(16):10-10
有网民引柳宗元《捕蛇者说》来形容永州这一评选“十佳”活动.称其为永州又一特产。语虽有点狠.可想想却不无道理。如果谁手上有点资源.都想着歪点子去圈钱.这社会生态环境不就遍地毒蛇了吗?  相似文献   

15.
纵观整个唐代,虽没出现大规模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但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其中涉及许多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晚年身体欠佳,医生让他吃茯苓治疗,没想到集市上卖的却是用老芋头假冒的茯苓。柳宗元进食后病情反而加重,遂怒作《辩茯神文并序》:“呜呼!物固多伪兮知者盖寡,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祸。”另外还存在其他问题,如短斤少两,酒中掺水。中唐诗人韦应物在《酒肆行》中反映:“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中的经典之篇“触龙说赵太后”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文章反对“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力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同时还描绘了一个“擅长思想工作,化干戈为玉帛”的栩栩如生形象。  相似文献   

17.
影视推介     
片名《黄石的孩子》,剧名:《女人花》,片名:《食客》(或译《食神争霸》),片名:《双食记》,片名:《诈欺师猎人》,片名:《三国志见龙卸甲》  相似文献   

18.
人生在世,安身立命,最终要凭能力、凭真功。没有内在的功夫,而仅靠雕虫小技,抑或是徒有其表的炫技,必;然成不了事,还会害人害已。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罴说》一文讲,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以其诱捕野兽。  相似文献   

19.
佐人 《现代领导》2008,(8):15-15
“面壁”和“破壁”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南北朝时代的传说。前者说,迭摩老祖钻研佛学,曾经面壁坐禅在嵩山少林寺,迭十年之久(见《神僧传》)。后者说,名画师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生态盎然,但都未画眼睛,问他为何不画眼睛,他回答说:画了眼睛.龙就要飞了。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写过一则寓言叫《赖蝂传》,介绍了一种叫赖蝂的小虫:这种小虫喜欢背东西,在行进中遇到东西就要去抓取,高昂着头背在背上。抓取的东西越来越多,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赖蝂终于被东西压倒而爬不起来。有人怜悯它,替它去掉重负,但它爬起来以后,又像原来一样掠取财物不止。赖蝂又喜欢爬高,用尽力气也不停止,终于掉下来被摔死。接着,柳宗元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