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结合广告营销学、心理学理论,主要探讨了审讯交际活动的特殊性、纠结及感化原则,指出感化原则是审讯活动中应贯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索取型审讯向交换型审讯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杨文秀 《前沿》2013,(19):24-28
隐性冲突话语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时所使用的话语,亦简称为“戴着面纱”的冲突性话语.本文通过分析影视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发现了隐性冲突话语常见的“面纱”,即各种修辞手法.本文最后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理性概念,解释了隐性冲突话语产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内含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伦理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人际关系发生的过程,商品的质量折射着市场主体的道德素质,而市场主体的道德素质又直接反作用于体现着人际关系过程的市场交换,进而影响着市场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梁爱民 《青年论坛》2010,(4):133-136
语言是一个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交际是一个信息在交际者之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信息的共享是交际活动的目的,信息的互动是交际活动的本质,语言的运用是交际的主要形式。“情感过滤”是一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和信息输入、输出产生的影响。学习动机、语言焦虑、语言态度、自我意象、自信心和移情等是造成“情感过滤”的主要因素,关注交际意义而非形式、关注交际情境、实现可理解性信息输入是降低“情感过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引入交际理念的新型“听说课”,在保留传统教学法语言知识系统性优点的同时,以积累语言知识为基础,积极组织多处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中,在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将强化听、说两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赋予了现代人际交往的结构及互动方式新的内涵,为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网络人际关系目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在解决网络人际关系问题上,不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积极影响。儒家学说注重人伦关系,最关心的是“人事”,其“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儒家文化不仅影响过封建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且对当今网络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调适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网络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网络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李宇飞 《求索》2005,(1):128-130
在管理科学发展的三阶段中,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应变理论分别是以“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为假设前提,因此管理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的核心。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分析,提出人是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现实的人处在不同的需要层次。以这种人性假设为前提,适应当今社会的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就必须根据企业现实情况,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间信任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旭  黄平 《求索》2010,(9):5-7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出口依赖局面,以及保增长、促就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中国发生的国际服务外包活动中,发包方(主要是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在伙伴选择、外包合作中处于强势地位和买方市场。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对社会交换理论的阐释,从分析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区别入手论述了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间信任的作用机理和社会交换原则,为研究国际服务外包中发包方对承接方信任的产生和构建的前因性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李硕 《甘肃理论学刊》2002,(5):80-80,F003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领域中各种经济关系及其活动规律的基础课程 ,内容庞杂 ,涵盖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及实践经验。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以供学习参考。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指出 :在世界市场上 ,商品的价值即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样同一种商品就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尺度。在国际交换中 ,以国际价值作为等价交换的标准。以此推论 :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用一个工作日的国别价值就可以交换…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使得可译性限度和不可译性成为无法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打破传统的以语言学理论来解决语言学问题的思路,借鉴系统论和控制论领域中的灰色系统理论,论证以该理论为依托来处理不可译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政治场域的资源配置有其独特性,从方式上而言,很多资源的配置既不通过价格也不通过权力运作,而是通过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的交换来实现。处于乡土社会中的乡镇干部,依然遵循了上述资源配置逻辑,通过运作“关系”获取利益,并形成类似费孝通式的“差序格局”,其运作逻辑在乡镇干部的寻求庇护行为、选择性行政以及“拉关系”争资跑项行为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场”的理论中两大关键词就是关系、斗争。文学场域是一个特殊的社群,基于文学和学术活动而客观存在着长幼、世代等人际关系,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说,文学场域也就存在因文学活动而产生的人际伦理关系,称为“文艺伦理”。台湾文艺期刊《文汛》创力、25年,作为文学场中的活跃因素,从办刊方针和编辑策略,以及重塑文艺界和谐、温馨、有序的文艺伦理,传承与创新文学经验等方面出发,以栏目设计、活动策划等方式为载体,进一步凸显自身的组织策划功能,积极倡导并自觉承担营建文学场域良好的文艺伦理的重任,并由此彰显了极具人文关怀的刊物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3.
鹤壁市委紧紧围绕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采取多样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 一、以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为着眼点,深入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三个代表”的根本是“先进”,关键是“代表”。要实践好“三个代表”,就必须使思想观念打上“先进”和“代表”的烙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此,我们以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为着眼点,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明确了教育目标,严把学习教育质量关。“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一开始,市委就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确定学习教育内容。坚持把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了学习教育活动的逐步深入。二是建立健全干部学习机制,建立了学习考核档案,实行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我们如今是生活在“圆”的世界之中,也有人说,我们是挣扎在“网”的社会里,而我却说,每个人都是运转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圈”中。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发“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的感叹,一个“围”字圈就了大千世界纷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氛围的产生,皆为受制于社会上各种各类的“圈”。一日由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圈。在远古时代,人类按血缘划分人际关系,但当人类进入丁以地缘划分人际关系范围的时代,就产生了以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文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喜庆活动已经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人们消费逐渐由“吃喝”向“玩乐”转化;春节交往由“亲情”逐渐向“友情”扩散,家庭式交往向社会化交际转变;以良好祝愿为代表的节日气氛、以拜年和团拜为主要标志的春节活动,有逐渐淡化之势,而多元化、趣味化、随意化和追  相似文献   

16.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06,(3):122-126
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干。它的优秀成果,集真、善、美于一体,光彩四射,引人入胜。特别是“中和”观、“仁爱”观、“尚公”观、“忠信”观、“自强”观、“廉政”观、“民本”观等,过去对于弘扬优秀中华民族精神,陶冶人们高尚情操,培育国民美好品行,调节社会各方面人际关系,都发挥过无比重要的理论影响,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不可低估的重大理论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以给我们以许多重要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笔者分别为来自司法系统的60余名干部(大多为监狱长)和40名大学三年级学生讲授《管理学》。考试时,出了一个相同的题目:联系实际谈谈对“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看法。结果是,100多人无一例外地肯定性论述了“管理的核心就是协调人际关系”。另据资料,国外有对一些大公司总经理的调查显示,导致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人际交往问题。也有管理学家认为,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的核心,人际关系的协调是有效管理的结果。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影响,相互满足需要的状态。人际关系可分为以感情为…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仁”与“礼”是对如何做人的一种探索。“仁”是个人道德修身的最高境界 ,“礼”是个人所处的人际关系。“仁”与“礼”是儒学的自我的两个方面。自我既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又是一个道德精神发展的动态过程。成“圣”之道是精神的个体性与伦理的社会性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中自我得以实现的辩证活动 ,经过重新诠释的成“圣”之道可望发挥教化大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曾经题词:“注重经验总结,推动理论研究。”他强调,要“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尊重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倡导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际交流在当今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际交流的原则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巴金作品《家》中人物的对话分析,阐述了语境,权势与亲疏对人际交流的影响。遵守这些交际原则将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影响人际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每个人在交际过程中都要考虑这些原则,以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