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学术界对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研究多是从心理学和犯罪学等微观角度来进行,较少考察社会因素对犯罪主体的重要影响,鉴于这一情况,应着重探讨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宏观社会背景,从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分析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机理,进而从社会融合理论的角度提出化解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路径,实现对受社会排斥的社会群体的融合,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和凸显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发,对此类暴力事件的犯罪行为必须以预防为主.从近年来发生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广为关注的几起校园凶杀案可以看出,个人极端暴力行为已经从自杀型向报复型转变.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类型分为报复性杀人型和泄愤性攻击型两种,要在对典型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中,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从之初的个别省市偶发逐渐蔓延至全国且逐年攀升,并呈现出以男性犯罪人为主、以纵火和爆炸为主要作案手段、公共场所及中小学校园成为主要作案地点、私人恩怨和个人需求未得到政府满足为案件主要起因、以不特定公众为主要侵害对象、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为了有效防控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需要全面提高罪前的综合防控与预测预警能力、罪中的现场处置与应急反应能力以及罪后的严厉打击与妥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5例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具有作案直接、诱因简单、施暴行为征兆性弱、作案对象无辜被害、作案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暴露出对极端人员监测化解难度大、极端人员作案模仿性强、被害人防控意识与能力弱、应急快反协同处置较迟滞等社会安全隐患。有鉴于此,亟需从健全职业领域监测干预机制、阻断极端人员作案学习渠道、提升被害人防控意识与能力、加强应急快反协同处置建设等方面,科学设计与有效落实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发案数量明显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多发、积累和激化造成的。依靠群众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最基本的经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对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暴力犯罪,具有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作案手段的极端暴力性、作案人一般单独作案等明显特征,社会危害极大。目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呈多发态势,分析其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作案人的个人因素,也有惩治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要有效遏制这类犯罪,必须科学施策,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体系,规范新闻媒体报道,净化公共文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以来,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给稳定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受犯罪侦查手段、治理理念及畏难思想影响,一些地方单纯以见警率、管事率为抓手,在科学用警和警务技术应用方面较为薄弱,对极端事件的防控治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基于智慧警务建设形成的大数据优势,警务部门以治安要素异常行为管控为抓手,多维度收集汇总关联数据,以大数据预警方式查找潜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人员。在治理理念上,将预防个人极端暴力案件扩展到防控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在找准矛盾源头多部门协同化解、高效快捷矛盾排查流转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枫桥经验”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潜在个人极端案事件源头防控与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日益严峻,以经济问题为主要原因所导致的贫困大学生极端暴力犯罪现象也随之暴露。贫困大学生极端暴力犯罪心理的生成主要基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是因经济问题所引起的紧张心理,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问题导致低的社会控制。针对个体面临的客观问题,贫困大学生应当形成理性的挫折反应和准确的角色定位,努力平衡自身的需要结构,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扬长避短,实现个人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个人极端暴力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犯罪动机进行动态(纵向)的分析,从源头上探讨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尽管女权运动警示学者们社会科学的发展应当以性别平等为前提,但是关于暴力犯罪的研究仍然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西方犯罪学家梅塞施密特主张:"犯罪行为是男性表达男子气概的手段",[1]并指出对极端男子主义的理解是剖析暴力犯罪的前提。然而近年来,女性暴力犯罪数量大幅增加,尽管越来越多的犯罪学者试图从女权主义学理论中寻求指引以期剖析社会性别结构并探究性别与暴力的关联,但是针对女性主义与暴力犯罪的文献仍相对较少。因此,尽管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均证明极端男子主义与暴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是要形成对暴力犯罪的全面认知,极端女性主义也必须被纳入研究的范畴,即全面认知暴力犯罪不仅需要解构极端男子主义,同时也需要探索极端女子主义。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中,频发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敲击着中国社会的风险认知能力,丰县爆炸案的发生对犯罪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犯罪生成结构的复杂化与犯罪控制疲软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犯罪治理策略存在系统性风险,通过研究风险社会中犯罪发生的机理,形成犯罪风险与犯罪治理相契合的影像,从而有效地规制与惩戒极端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2.
以刀斧砍杀手段实施犯罪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中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其作案随机性强、作案工具简单、作案手段残忍,给案件的预防和现场处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强对刀斧砍杀类案件的研究,能为防控、处置刀斧砍杀类案件提供参考性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和风险积聚,我国各类公共冲突不断发生,其中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作案手段极其残暴,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极大担忧。我们必须从社会公共冲突管理的视角审视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提前预防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会显现出来。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可能演变为心理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导致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笔者借犯罪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试图解析原因以期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社会治理,社会矛盾化解之策。  相似文献   

15.
"警种化"调解工作机制,是将调解工作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部门、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牵领的多种调解模式在社会矛盾化解、群众纠纷解决中的作用,预防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化为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甚至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做到规范执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为对"独狼"恐怖分子画像,可将"独狼"恐怖主义原则上定义为一人独立实施的暴力犯罪。从其激进化过程看,"独狼"恐怖主义可分为基于"自我封闭"和基于"个人怨恨"两种不同的形态及其理论。这两种激进化过程理论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后者提出的"个人怨恨和政治怨恨产生—同情极端组织或支持者—获得他人帮助或被煽动者激励—表明恐袭意图—激发事件—实施恐怖袭击"的个人激进理论更能指导我国的反恐实践。针对"独狼"恐怖主义激进化的特点和行为特征,我国应重点做好网络监控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社区警务的线索排查、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和重点目标防范四个方面的工作,全面预防"独狼"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乌坎事件体现出我国群体性事件由自发松散型趋向于组织严密型、由一地的矛盾冲突趋向于多地的串联与互动、由单纯泄愤型或经济诉求型趋向于经济政治复合诉求型等新趋向。我们要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这些新趋向。  相似文献   

18.
恐怖活动犯罪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力犯罪之一,具有主体多元化、动机多样化、手段科技化、活动全球化、后果严重化等特征。根据政治主张、形成原因和主要侵害对象,可将其分为极左恐怖组织和极右恐怖组织,民族分裂主义组织和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国家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极端恐怖主义组织等多种犯罪类型。恐怖活动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防控恐怖犯罪活动,需要从强化反恐意识、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反恐法律体系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暴力犯罪诱因解析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校园暴力犯罪日趋严重,对家庭、高校造成压力,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分析高校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解决高校校园暴力犯罪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警察犯罪中以警察暴力犯罪最具代表性。警察暴力犯罪是警察心理出现问题或偏差,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而造成的,与其自身个性问题、情绪调节与应激能力及特殊的职业背景所导致的心理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