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陆正林 《前沿》2011,(10):20-22,27
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甚至"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怎样的生活,就是怎样的教育。德育要回归生活,但不是回归任何一种生活,而是回归"值得过的生活"。"值得过的生活"是一种真实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是一种卓越的生活,也是一种反思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节能和减排作为了约束性目标。近两年,国家又提出并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创新建筑节能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波 《政策》2009,(1):42-44
推进建筑节能,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常康 《前沿》2010,(3):17-21
李贽"自然人性论"使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呈现平民主义色彩,至今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核心价值和内涵蕴藉表现为:重视提炼"有德之言",追求表现"凿凿有味"的朴实生活美;强调"尽意""无声"审美效益,主张"以自然之为美"的艺术生活美;倡导倾听"百姓之迩言",崇尚表现"率真""俗善"的拙朴生活美;讲究"格"、"调"、"情"、"性",欣赏悲壮激越生活之旨趣;呼吁恢复"童心"创作"至文",追求"化工"的生活审美之境界。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所创立的平民主义"生活美学",不但丰富了中国美学史宝库,而且至今仍昭示着它生活审美哲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精神生活以及与此接近的诸如"精神世界"、"精神家园"、"心灵"、"灵魂"、"人文精神"、"文化自觉"等说法,频频出现在我国报刊论著和大众传媒之中。昔日,谈论精神生活时,多半用古老东方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程荣  蔡钊 《求索》2010,(5):109-111
本文阐述原生态艺术中的庄子"天籁"思想,通过传统文化复苏之"天籁"、理想生活之"天籁"、视听感官之"天籁"三部分论证得出:为使"原生态艺术"能顺其本性良性发展,应该力图还原"原生态艺术"的本质特征,坚持其理想纯朴生活的追求,继承并发展其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意义的"物我两忘"审美方式,这是现代艺术还原其本真的必然之策。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12,(9):49-49
"不养生"是作家王蒙的养生之道。生活中,有的吃补药吃出了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坏,都是养生过头的缘故。王蒙"不养生",意思是逍遥而游、无为而治,让身心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王蒙刻过一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就是对"不养生"的注释。生活中,"不设防"可能会吃亏。但从长远看来,不设防,对人推心置腹、与人为善,可以交上一些真心朋友,还减轻了心理负担,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伦理是以自然伦理实体—家庭为主体的"神的规律"的产物,但它却孕育了"人的规律"的伦理可能。生活伦理的合法性不仅是来自于非课题的伦常生活有效积习的自明性,还表现为生活伦理对家庭及一般社群的伦理奠基性。生活伦理维系了家庭秩序化,构成一般社群伦理的先决价值。  相似文献   

9.
崔晨  张涛 《北京观察》2011,(5):14-17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的"节能减排"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截至2009年,北京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了37.8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了14.86%。  相似文献   

10.
"儿子是学医的,我退休后,他就动员我去农村生活,找个环境好的地方安享晚年。"来自广州的黄肖凤乐呵呵地说。为了给自己找个"安乐窝",儿子带她"考察"了不少地方,最终"相中"了巴马这块"风水宝地"。2009年,黄肖凤花7万多元在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买了一套小产权房,使用期20年。虽然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但出门就见青山绿水,爬山、做健身操、享受粗茶淡饭,她将"巴马生活"过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民生是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内容更多,提法更新,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要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共和国总理把对民生的关切和重视提升到人民生活"尊严"的高度。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民政部门如何在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责中,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本刊特摘要辑发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对民生民政的关注点以及一些建言建议,供各地民政部门在解决民生的实践中,把代表委员们的智慧转化为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12.
魏长龙 《前沿》2010,(10):47-50
杨昌济把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点运用到生活中,形成了他"求实致用"的生活伦理观。他的生活伦理观的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也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主要包括节俭的生活态度、勤奋的劳动品质、自立的奋斗精神,特别是他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亲""孝"以新的内容,极大地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他的这些生活伦理观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来,我国消费品价格猛涨,特别是农副产品的价格犹如坐了过山车一般,上窜下跳的厉害,我们时常能听见"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词语玩笑。农副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它的价格起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最为剧烈。201 0年11月20日,国务院稳定物价的"国1 6条"正式出台。第一条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海归"选择回国创业这条道路,许多人是"白手起家"。而对国内信息和生活环境缺乏了解,会给他们带来许多问题。相对于国内创业者来说,资金、人脉和信息的掌握都成为"海归"创业的"软肋"。其中,资金是创业起始阶段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邸利平 《前沿》2009,(11):30-33
如何理解"自然"是人类认识世界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与建立在外在对立和征服前提之下的近现代"自然主义"理解范式不同,古希腊哲学考察了宇宙生成、人类灵魂和城邦生活的自然本性,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古典"自然主义"观念,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一体,而且表达了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美好秩序的追寻,从而具有更加丰富、合理的理论旨趣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在进一步提高五保对象生活质量上,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使全市16000多名五保对象的住房质量、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五保对象切实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无所忧"。主要做法:一是新建五保家园和敬老院859所,解决五保对象住房问题。2008年"5·12"地  相似文献   

17.
礼仪的消失导致日常生活中看不到"中国"--今天的中国,缺乏的恰恰是公共生活,是公共生活中的文化礼仪。  相似文献   

18.
刘丽丽 《公安学刊》2010,(5):63-64,68
最近发生的"校园惨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在悲伤之余纷纷探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多数人认为,社会不公平、制度不完善、贫富差距过大,加上媒体负面报道导致犯罪的传染效应,是"校园惨案"在短时期内连续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然而,通过对这几起事件,特别是几个作案人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性格的缺陷、道德和信仰的缺失,以及"中年危机"给他们原本窘迫生活的负面冲击,才是他们做出如此灭绝人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无房、情变、失业、生病等生活上的"挫折"、"困难"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是在"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十二五"发展开局起步的形势下召开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切实增强发展的机遇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世界"可以称为个人或组织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具有主观性、直观性,是支撑制度、意义、价值、模式的基础。讨论"生活世界的民主",绝不是否定价值观和政体(制度)层面的民主,而是将前二者鲜活化、真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