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政务》2006,(1):3
中国电子政务的2005年在谨慎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中过去了.政府内的实践者、产业界的建设者、以及关注、研究和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试图通过不同的"求证"找到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心得和体会!我们面对的事实就是:初步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但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政务的2005年在谨慎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中过去了,政府内的实践者、产业界的建设者、以及关注、研究和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试图通过不同的“求证”找到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心得和体会!我们面对的事实就是:初步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但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2006年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随着建设和应用的逐步深入,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都浮出了水面。“解决问题,服务实践”成为业界的共同呼声,“理论、方法、工具、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这已成为业界…  相似文献   

3.
绿色电子政务理念、方法及意义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电子政务是中国电子政务研究过程中新的理论产物,它的出现为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务研究与建设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绿色电子政务通过其独特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手段保障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其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5,是新政年,推动行政改革,政务公开;2005,是门户年,开启“国”网一统,地方政府“门”户为王;2005,是资源年,倡导信息公开、资源共享;2005,是规划年,总结十五,规划十一五;2005年,行政体制改革、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农业信息化升温、务实消除不同地区的信息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成为当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主基调,真正在信息社会一步步落实“为民”的执政理念。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为指导,2005是中国各领域发展关键的一年,中国电子政务业界开始务实理性推动信息化应用进程,电子政务应用逐步走向理性务实。2005年,成了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年!在这种背景下,《电子政务》杂志编辑部对全年发生在中国电子政务及信息化领域内的大事进行了遴选,推出了“中国电子政务2005十大焦点事件”。  相似文献   

5.
EDITOR’S DESK     
《电子政务》2008,(10):3-3
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其绩效进行评估显得日益重要.国内学界和信息化研究机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政府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也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本期"专题研究"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为主题,分析国际国内政府机构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背景,界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和内涵,归纳总结国际国内已有的各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具体实践,并对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对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6年的中国电子政务,可以用“好戏连台“来形容,领导的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的频频出台、论坛会议的热烈交流等,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期文章《回顾:2006年中国电子政务大事记》).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朗,各地政府在推动各自的电子政务建设时也越来越务实,这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电子政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维护、测评等阶段,随着总体氛围的逐渐成熟,2007年的中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将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2006年1月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可以说是中国电子政务的头等大事。中国政府网的开通,不仅仅结束了中国国家长期无“国网”的状态,也扮演着中国的网络国家“名片”。1999年是中国的“政府上网年”,中国在各地大面积地推动政府上网。迄今从中央政府各部委到县级以上政府,全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上万家。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后,各国都在推行电子政务,大部分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门户网,而中国在推行电子政务的进程中,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家门户网站。而国家门户网站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另外,电子政务不应仅仅是政府部…  相似文献   

8.
宁家骏 《电子政务》2011,(10):50-59
指出新时期电子政务的内涵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的理念,重点应助力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了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在理念模式、整合治理和应对互联网政治挑战方面的新趋势,指出其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归纳了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并提出新时期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通过电子政务加快政府转型,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主管部门、电子政务相关企事业和研究单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是由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指导,由电子政务理事会主办,由《电子政务》杂志社、赛普(CSIP)实验室、北京大道政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常设性服务于官产学研的交流平台。论坛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为国家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建设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定期举办“主题论坛”,适时举办“专场论坛”和“特别活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已于2006年7月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成功开幕,举办了首次论坛并正式成立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中国电子政务,可以用“好戏连台”来形容,领导的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的频频出台、论坛会议的热烈交流等,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期文章《回顾:2006年中国电子政务大事记》)。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朗,各地政府在推动各自的电子政务建设时也越来越务实,这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电子政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维护、测评等阶段,随着总体氛围的逐渐成熟,2007年的中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将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1.“组织架构(EA)”和“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结合将是电子…  相似文献   

11.
王珏 《电子政务》2007,(12):60-63
通过案例分析了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改进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一站式"电子政务门户、"一号通"公众服务热线、乡镇一级的"柜台"公众服务中心等县、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和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全面实施,开启了中国电子政务产业大门。我们心怀电子政务的产业憧憬,迎面而来的却是无数的孤岛、黑洞、沙丘,电子政务的棋局扑朔迷离。成功的路线和位置成了电子政务企业的战略难题。电子政务,简而言之,是“电子”+“政务”,“政务”是“主语”,“电子”是定语,“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2001年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进展:主要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基本上完成,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度大幅提高;电子政务网上公共服务取得明显进展,公众对政府电子服务的接受度也有很大提高;电子政务进入到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阶段;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建设日益受重视;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受到相当的重视.指出了中国电子政务的三个发展方向:要突出以用户为中心、以“公共服务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及低成本高效益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21-22日,“200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暨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区县电子政务建设”为主题,邀请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上海市徐汇区,广州市越秀区,天津市津南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江苏省如皋市,湖北省荆门市摄刀区等区县电子政务的一线建设者和政府CIO交流了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在此次会议上,还举行了“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200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暨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活动剪影…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首家大型电子政务行业期刊。《电子政务》以“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为核心办刊理念,致力于探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进程,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决策者、思想者、建设者和应用者的专业媒体。2007年《电子政务》设定的栏目包括:政策篇、学术篇、专题报告、人物·视点、建设应用篇、案例篇、测评篇、国际篇八大部分。  相似文献   

16.
胡晓阳 《电子政务》2006,(2):110-111
虽然从联合国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排名来看,北美、欧洲仍然远远排在亚洲之前,中国的电子政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美国、丹麦、瑞士和英国之后,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这些年在国家的积极倡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之下,国家的系列“金“字工程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如火如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为IT企业的发展提供商机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和公众网上服务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夏源 《电子政务》2007,(2):22-31
编者按:200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专题讨论会于2006年12月22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讨论会由《电子政务》杂志副主编商维庆主持,与会者围绕“区县电子政务建设“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外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外包机制发展电子政务是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分析了电子政务外包的三种模式,讨论了政府信息化外包与企业信息化外包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实施电子政务外包的障碍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3,联想IT服务成绩令业界侧目:中国五大“最具影响力的IT服务品牌企业”、中国IT服务年会“电子政务专业服务用户满意度奖”、中国电子政务lT百强企业四强、“中国市级政府网上审批平台优秀解决方案”奖。联想IT服务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最受欢迎、最可信赖的品牌之一。联想IT服务逐步演绎着电子政务的未来,也续演着其电子政务的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20.
从欧美政府CIO角色定位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欧美政府CIO的角色定位,后者是随着电子政务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而不断变化;认为政府CIO应当具备比一般行政官员更加综合的能力.政府CIO是一项制度性安排,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位,它是一组制度安排的集合.治理理念与网络技术发展对政府首席信息官提出了新的挑战.分别从认识层面、制度安排、管理机制和电子政务人才建设方面提出了下一阶段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当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