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财富的增加在最近几年呈加速趋势。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分享到了这种增加带来的实惠。对于那些既没有买房,又没有炒股,而选择了把积蓄存在银行的人,2007年的通货膨胀实际上使得他们的财富缩水了。  相似文献   

2.
胡晓 《党建文汇》2008,(7):38-38
洪家乐在狱中想通了一个道理:人追求财富没有错,但不能捞取不义之财  相似文献   

3.
希望     
哲人说,一个人有没有足够的财富并不重要,但不能没有了希望,哪怕那个希望仅仅是获得一杯水、一件衣、一根拐杖或其他,它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有一路人摔了一跤,他不埋怨自己的不小心,却脱口骂了一句:“干部腐败,修的啥破路!”近年来,听到类似发牢骚、撒无名火的话,还真不少。“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感叹遘“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过,牢骚怨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过。”  相似文献   

5.
叶竹盛 《廉政瞭望》2012,(10):32-33
“他们也许没有显赫的职位,也许没有骄人的财富,也许没有星光逼人、日进斗金的荣耀,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他们的努力。”2004年,时任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的陈明宪获得国内桥梁科技界最权威的“茅以升桥梁大奖”,湖南一家主流媒体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陈明宪,值得仰视的人》一文,如此描述陈明宪,将他列入“值得仰视的人”之列。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工业革命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才基本上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用近两百年时间才把工业革命引起的失误弥补过来。 到19世纪末,英国GDP增长了约4倍。而当时英国人口大约是2000万,仅相当于同期中国人口的约1/20。无论从财富总值还是从人均可占有的财富量衡量.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然而,当时多数的英国人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数钱的启事     
某县有位退休的局长拿到新发的退休金后,在家里大发雷霆:“一个月只涨了275元,比同级在职人员少一半还多,制定政策的人简直不把我们当人看了。”有那么一少部分人,个人财富在增加,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却在减少,个人心胸越来越狭窄。  相似文献   

8.
苦难是财富     
苦难是天才的财富。上帝给了凡高一生的苦难,但他死后,却被公众尊称为天才画家,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价值连城。每个人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困难来临时,大概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这个困难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个苦难为什么要由我来承受? 但是,如果你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财富,你就增加了一个别人所没有的经验,一次次的经验可以增长许多知识和智慧,而这些知识、智慧点点滴滴累积下来,就是财富,历史上没有一个仅靠吸食着安逸和享乐的乳汁躺在安乐窝里成气候的! 既然说吃苦是最好的财富,那我们就要不断地向生活的难题挑战而使自己坚实。既然说失败是最好的财富,那我们就要在不断探究中吸取失败的教训而重新托举出苦心铸就的收获。苦难是磨砺意志的砥石,是走向成功的起点。有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经历过辛酸与苦难。珍重好人生的财富,才能让人在人生的远行中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9.
乌元春 《党建文汇》2014,(11):37-37
瑞士信贷银行10月14日发布2014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有12.82万“超高净值”富人.即净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人,比一年前的9.87万人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财富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财富是财与物的总称,概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孔子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可见财富是人人羡慕的理想和目标。财富文化涉及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取得财富、如何分配财富、如何使用和处理财富等多面向的范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认识财富的价值、怎样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而这种认识、态度既是一种道德的、伦理的取向,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乃至一种精神信仰。提出“财富文化”这个概念并着力加强这一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这一载体,传播健康的财富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8):43-44
关于如何打理钱财,似乎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在2010年更加错综复杂、“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财富往何处放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放银行怕缩水、买房子忧调控、入股市恐被套……如何守住“血汗钱”,是目前每个人最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12.
黄明哲 《党课》2012,(23):113-115
钱是人生的财富,然而人生的财富不只是钱一种,所以穷人也不只是一种:有的穷得没有钱,有的穷得只剩下钱。对于幸福而言,财富不是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最近经友人推荐读了一篇题为《市民心中的富人模样》的文章,文中说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还没有完全培育出对待财富的正确观念。作者还引述一篇讲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对待富人不同态度的散文说:美国人对富人不嫉妒,而是说我遇上好机会,比他们做得还好;日本人说我会主动接近他,学习他的长处,并设法超过他;中国人则说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作者接着告诉我们:“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中国的富人缩手缩脚,并不怎么像富人……中国的穷人倒是真正的穷人,有些人穷得彻底,穷到骨子里去了,他们想宰光所有的富人,从而也宰掉了追求财富的精…  相似文献   

14.
大家对苔藓不会陌生,在山沟里、密林中,大片大片随处可见。然而却没有人想过,怎样把这种司空见惯的绿色植物变成财富?海归女孩柳文博想到了,她用苔藓创做出具有故事情景的微型盆景,在国内独领时尚风潮。她的“苔藓盆景工作室”把人带回了纯美的孩提时代……这个新鲜创意也把她送入了成功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领导十悟     
张保振 《党建》2009,(11):64-64
领导是干什么的?哲人讲:领导就是服务。而服务是需要本事的。本事哪里来?唯有实践。而实践是需要岁月的。没有岁月的考验,即使麦苗再壮实、再优秀、再好看,也变不成颗粒饱满的金色麦穗,更遑论会变成人见人爱、丢不掉又忘不了的馒头或面包。所以,一个人的经历是一种财富,多岗位的锻炼实践更是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16.
说长道短     
百姓幸福应是政府的最大政绩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财富积累大幅度增长,城市居民的财富在不断地增加。但当GDP高速增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幸福”这个词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核算人生     
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过程。要经营就要讲核算,人生是离不开加减乘除的。人生需要用加法。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追求什么是人的自由,所谓人各有志,只要不违法,手段正当不损害别人,符合道德伦理,追求任何东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为的是升职,有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苦头,为的是增加手中的财富;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有的人刻苦研究艺术,为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为的是增加才能;有的人……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6):128-128
作为在全球范围扶贫救难的组织,英国乐施会近日公布了题为《Working for the Few》(为少数人工作)的报告。报告披露,全球最富有的85人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世界上底层35亿人的资产总和,也就是半数人类的总财富。  相似文献   

19.
周国平 《学习月刊》2013,(15):53-54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财富。我并不认为财富一点也不重要.我没有那么清高。我的看法是,金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不能为了这次好的东西而把最好的东西牺牲掉了。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所说的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那是真正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东西。你可以去挣钱.挣得越多越好.但是要记住.第一不能让挣钱的过程损害了人生的主要价值.第二应该让挣到的钱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主要价值.这样财富才会是增进人生幸福的一个砝码。  相似文献   

20.
吞噬公共财富DE黑洞──假发票现象扫描冷向洋发票,也成了"热点"1992年12月,《发票管理办法》颁布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1994年春节一过,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发票逐渐成了热点:3月5日,黑龙江省呼兰县税务局800本增值税发票被盗,省内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