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外币贷款利率正式放开 ,国际资本流进、流出的规模日渐加大 ,我国将根据“十五”规划的目标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即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 ,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 ,并按经济政策要求 ,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率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应该形成有效市场利率,有效的市场利率应该满足:充分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影响金融市场上投资和融资行为主体的资金运作行为;对货币政策和投资决策的变化能作出相应的调整。有效的市场利率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商业银行、非银行...  相似文献   

3.
袁锐 《理论导刊》2005,(10):12-1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倾向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必需循序渐进,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模式,要找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独特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4.
名词与问答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可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实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2008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年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下调利率,甚至不惜降至零水平,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取消活期存款利率就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应对举措。取消活期存款利率有利于打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定期存款比例等。但是取消活期存款利率也会对宏观经济、金融机构以及资金供给方产生影响,因此要权衡利弊,谨慎操作。从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目前是我国取消活期存款利率给付制度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在利率制度由管制到市场化的改革中,既有的制度系统能否保证在新的利率制度条件下合理有效的利率水平的形成,直接决定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推进。从合理利率的形成看,资金供给者———商业银行合理定价的能力、资金需求者———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监管者———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这些条件并不具备。因此,从政府、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企业、中央银行等方面推进各项相关改革,为利率市场化创造各种条件无疑是目前最优而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企业行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之一,其改变将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实施带来重要影响。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的推进,企业投融资行为调整将会提高价格传导机制效果、弱化信贷传导机制的效果。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注重提高透明度与可信度,稳定资产价格,引导企业预期和行为朝着有利于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决定利率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平均利润率、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分析未来这些因素在中国经济环境条件下的可能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对存款利率走向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的息差,推测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范围。在中国国情条件下,一旦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将导致存款利率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的六个疑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快今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工作任务,要求“进一步发挥利率、汇率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并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规划”。这种大张旗鼓的表述,不但标志着我国自1993年以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更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道路已进入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将其货币政策效应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 ,韩国大力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成功地完成了利率改革 ,使利率完全达到市场化。其对我国利率改革的启示 :建立统一开放的高效有序的全融市场 ,特别是货币市场 ,是利率自由化改革的基础 ;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调控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同步的 ,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 ;我们必须树立边破边立的观念 ,不能坐等条件完全成熟 ,要选择渐进方式 ,稳妥有序地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许多国家得以实施,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不同的国家因背景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市场化之后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科学借鉴已实施利率市场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翠玲 《学理论》2009,(31):40-41
当前,各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已于2004年10月29日放开,进一步提高各银行对贷款利率定价的研究水平和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提高银行经营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历经五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还未放开,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这无疑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和发展,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本文对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及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货币政策目前尚处于由数量型、行政指令型调控向价格型、市场化工具调控的过渡阶段。各融资市场分割、传递机制并不顺畅、短期和中期基准利率也尚在培育期,因此单纯依赖流动性操作压低货币市场利率很难真正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相比之下,作为传统工具,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在当前环境下可能更为直接、有效。眼下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存量的比重仍分别高达60%和65%。且虽然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开,但银行贷款定价仍主要围绕贷款基  相似文献   

15.
93年以来,我国运用货币政策对投资过度膨胀和经济过热的调控十分有效,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近年来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央行从96年5月1日到98年12月7日,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至3.78%,贷款利率从12.06%降至6.3...  相似文献   

16.
信贷传导机制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模式下的货币政策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需要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之相配合。但是从信贷传导机制来看,信贷规模对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政府直接干预信贷规模仍是我国信贷传导机制的基本特征。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特征,直接导致了多种效率损失问题。为此,要防范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加快推动信贷规模从货币政策工具向中介目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央行突然宣布降息,对此有两个策解:一是为推进利率市场化,二是刺激持续走低的经济。此次降息首要目标是刺激经济,利率自由化是其次要目标。未来一年央行极有可能连续降息。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悖论境地,过热风险和萧条可能并存,资金过剩和贷款困难并存,结构恶化和经济停滞并存,连续降息可能引发的结果是经济出现滞胀。央行货币政策应该改善传导机制,防范通货膨胀,坚持推动结构转型,并通过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转而用市场办法干预银行间拆借利率等,推动利率自由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利率形成机制的失效及对经济的抑制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必将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也预示着WTO的各项规则将对非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形成巨大冲击。WTO的市场准入原则必然加剧金融竞争,竞争就要摆脱管制的束缚;WTO的透明度原则和人民币自由兑换导致的货币的同质化均要求利率的形成必须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明 《理论导刊》2004,(7):15-17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对资本项目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东南亚国家的教训告诉我们,目前将资本管制作为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十分必要。但是必须看到,在金融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当效率的要求使得世界各国趋向于资本完全流动时,试图依靠资本管制来实现货币政策自主性与汇率稳定的组合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不能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演进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1、“货币供应量”流派 该派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因为:(1)通过货币供应量可以切实控制社会资金的有效需求,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可以通过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对其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