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紧货币政策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势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在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同时,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对金融的调控力度。随着信贷窗口的不断收紧,  相似文献   

2.
决定利率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平均利润率、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分析未来这些因素在中国经济环境条件下的可能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对存款利率走向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的息差,推测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范围。在中国国情条件下,一旦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将导致存款利率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多年、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际"热钱"不断涌入等原因,我国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状况.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将形成通货膨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为此,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其中之一.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来看,一段时期以来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市场利率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信贷和资产价格作用极弱,流动性过剩状况依然堪忧.当前,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并不明显优于其他货币政策,央行应权衡各项政策工具的效果,结合金融市场状况择机出台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长)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就由稳健转向偏紧,进而转向从紧,央行频繁地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仅2008年上半年,已经连续5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之达到17.5%的历史高位。从央行的角度看,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此密集推出是基于对目前经济运行态势的判断。按照央行的解释口径,其目标主要在于解决以下问题:其一是控制被认为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刘仕国 《党政论坛》2014,(24):33-33
2014年9月4日,欧央行宣布了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传统手段和非传统手段齐上阵。自9月10日起,同时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存款利率10个基点,分别至0.3%、0.05%和-0.2%。  相似文献   

7.
潘燕 《瞭望》2008,(20)
大灾面前,向来整齐划一的货币政策显示出难得的地域倾斜。5月16日来自央行的最新消息显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四川受灾严重的六市州特事特办,非但成都、绵阳、阿坝等地5月20日暂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将加大灾区的信贷投入,增加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与此前中央财政接连追加数亿救灾投入相比,货币政策的这种变化可谓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8.
李琨 《瞭望》1997,(45)
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有力措施———本次利率下调的政策效应分析●李琨从10月23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存贷款利率分别平均下调1.1和1.5个百分点,这一重要举措体现了货币政策从紧而又适度的原则,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浩 《理论导刊》2000,(4):18-20
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有效调控的关键,而我国长期以来以直接控制信贷规模为手段,对利率实行严格管理的货币政策已不适应金融改革的发展。当前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还有很多困难,但是,由直接控制到间接控制,由浮动利率管理到完全市场化利率体制改革是货币政策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率,是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操作工具之一,在货币供应量偏多的时候,提高存款准备率来抑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以达到收缩信用的目的;而在经济萎缩、交易手段不足时,中央银行就会降低存款准备率,增强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活跃市场、促进经济成长的目的.所以存款准备率的升降,成为观察中央银行政策走向的信号.商业银行应把握好政策导向,在配合好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好自身经营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货币供应量”流派 该派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因为:(1)通过货币供应量可以切实控制社会资金的有效需求,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可以通过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对其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12.
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社会融资结构变动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比重的下降和其他融资方式的兴起使得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将导致传统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即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率的有效性降低,而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同时利率也将取代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成为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正是在以上影响的基础之上,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递机制被极大削弱,而资产负债表的传递机制将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9,(18):13-13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数字。根据当日发布的数字,一季度GDP增幅为6.1%。尽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率最低的数据,但是,面对全球经济一片惨淡,与各国经济大都是负增长来对比,这样的增长幅度仍然是全球最高的。此外,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度非常稳定,一季度同比增长15%。目前,信贷、货币发行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将其货币政策效应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岁尾再次降息看利率改革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熙 《瞭望》1998,(50)
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近两年来我国第6次下调利率。连续6次降息,对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看到,在现行利率体制框架下,依靠行政力量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可以为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创...  相似文献   

16.
从短期看,中国摆脱滞胀魅影的关键在于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否则胀很难压下来,这意味着长期利率要上抬以实现一个积极真实利率的经济。我们讲中国存在滞胀的风险,在于目前的体制。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掌握了经济增长所需的相当部分的要素和资源,只要其愿意,理论上就可以通过将要素及资源价格降至最低来支持投资的扩张。反危机中超强度的货币财  相似文献   

17.
"保增长"的政策效应一般要滞后3~6个月,在内外经济形势变动剧烈的背景下及时准确判断中国经济走势,可为调控政策的有效发挥争取主动 10月8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并停征利息税,这也是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后,我国一个月内第二次放松银根以促进经济。加之此前针对中小企业、外贸进出口及资本市场的一系列积极调控举措,表明决策层正针对当前形势进行着更为积极的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6,(12):46-46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撰文指出.目前国内的CPI体系,根本就没有反映出居民购买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和水平。国内CPI体系的滞后性、非规范性、非科学性早就受到经济学界严重质疑。加上国内CPI指数编制上的不公开不透明.不仅导致国内CPI指数与实际经济生活严重脱离。也误导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决策。剥夺广大民众与研究者的知情权。正因如此,国内CPI指数严重的低估,就容易得出中国的经济形势“高增长、低通胀”的结论。文章认为。央行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对信贷过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十分有限。央行调整货币政策.不能只考虑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银行改革的负担问题.更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些不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唐旭 《瞭望》1997,(16)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中国的实际社会经济状况来讲,这样的宏观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不应是权宜之计。 除了84、85年的“紧中有松” 和“稳中求活”以外,我国 货币政策中再没出现过 “松”这个词了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经济处于低水平循环的时期,以相对快的货币供给增长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1,(4):8-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缓解通胀压力,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