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刑事犯罪现场的分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犯罪现场,是指刑事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其它物证的处所。对现场分类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正确判别事件和案件性质,客观地揭示现场现象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现犯罪手段和犯罪过程,科学地确定现场勘查的重点和顺序,深入认识现场特点,推动勘查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就现场分类问题,有关教材和著作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但是,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现场勘查一般由刑事技术人员进行,侦查人员多在外围工作,使现场勘验率和证据利用率偏低;二是侦查与技术之间的界限造成侦查与技术严重脱节;三是在物证提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四是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不规范。改革和完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刑事侦查人员必须参与现场勘验,实现侦查与技术的融合;完善刑事犯罪现场分析制度,整合犯罪信息;严格规范地制作现场勘查笔录;改进证据的提取、收集、固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刑事犯罪现场是发生和存在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场所。它包括预备犯罪、实施犯罪、实施后期阶段藏赃、埋尸的地点和场所。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中 ,必然会将物证遗留在现场或带离现场 ,使原始现场发生物质变化 ,从而产生证据。因此 ,在工作实践中应千方百计保护好犯罪现场 ,使其保持原始的状态 ,才能保全证据 ,使勘查人员拥有较完整的现场 ,发现更多有用的证据 ,为侦查破案服务。据统计 ,2 0 0 1年 ,广州市刑事案件发案1 2 3 554宗 ,由区县以上公安机关勘查现场的案件 2 771 2宗 ,从统计情况来看 ,广州市刑事犯罪案件现场流失相当严重 ,…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运行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当加以改革。建立以侦查要人员为主体参与现场勘查各环节的“分级式”的运行模式势在必行。新运行模式是一般刑事案件和案情简单的重大刑事案件实行“侦查勘查”负责制,重、特大案实行“指派和聘请”制,疑难案件实行“专家会诊”制。这样做,有利于侦、技一体化,提高现场勘查率和侦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来说,刑事侦查中的现场勘查是一项相对公开的侦查活动。现场勘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搜集犯罪证据,发现侦察线索。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犯罪现场的犯罪信息单独依靠公开的现场勘查手段难以搜集到。本文所述的现场密侦,即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我国刑事犯罪现场勘查学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对刑事犯罪现场勘查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长时间内,刑事犯罪现场勘查没能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欠缺。本文试就我国刑事犯罪现场勘查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一、对我国犯罪现场勘查历史的简要回顾据专家研究论证,我国是世界上建立刑事侦察和现场勘查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吕氏春秋·礼记·月令》中就有“孟秋之月……命礼瞻伤,察创,视析,审断,决  相似文献   

7.
犯罪通信痕迹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犯罪通信痕迹现场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表象无形性、时间严格连续性、空间广域性和环境可变性等突出特点。犯罪通信痕迹现场勘查,区别于传统的现场勘查。侦查技术人员为了获取犯罪线索,分析并弄清案情,依法运用相关通讯探测工具,以提取、固定现场留存的与犯罪有关的通信终端、中继节点、无线电磁数据、即时通信数据、服务器信息数据、传统物证和其他信息;通过细致分类剖析调查访问、本地现场勘查、远程关联现场勘查等各个勘查环节的实施过程,明确侦查人员在勘查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内容和操作规范,明确犯罪通信痕迹现场勘查的侦查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于刑事犯罪现场的概念刑事犯罪现场的概念,我国的有关刑事侦察学方面的书籍中,几乎都作了这样的表述:刑事犯罪现场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这一表述,笔者认为不够完整。刑事犯罪现场,从语法的角度看,是一个偏正词组,是指刑事犯罪的现场,中心词是“现场”。因此,从概念的限制这一逻辑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犯罪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 ,体现在 :刑事发案总量不断跃居新的高位平台 ,而且这种阶段性稳定周期越来越短 ;团伙犯罪、职业犯罪、系列犯罪大量出现 ,刑事犯罪组织化、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刑事犯罪随着城市化推进出现向城市集聚的现象 ,城市管理综合症问题越来越突出 ;外来犯罪、流窜犯罪大量增多 ,刑事犯罪的开放化程度越来越强 ;犯罪分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装备作案越来越多 ,刑事犯罪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新闻自由和信息化对犯罪思想及作案手法的剌激诱导作用增强 ,刑事犯罪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0.
王海宁 《公安教育》2021,(10):36-40
一、引言犯罪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利用刑事调查和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时间、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现场调查和实地勘验检查。(1)作为刑事案件侦查的首要任务,犯罪现场勘查水平对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场勘查技术规范化程度要求高、涉及内容广、技术多、掌握难度大,现场勘查技术培训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公安院校和刑侦科研机构对学员现场勘查技术的培训效果将直接影响学员的犯罪现场勘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诱发犯罪的因素逐渐增多,刑事犯罪出现局部失控和恶化趋势,犯罪数量、犯罪质量、犯罪的暴力性和有组织性、犯罪手段的更新、犯罪种类的增加,无不向对付刑事犯罪的刑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遏制犯罪增长主力军的刑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犯罪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与现场的联系,侧重从命案现场勘查,尤其是法医学现场勘查角度分析犯罪行为人的常见动机,并列举了常见的犯罪动机的伪装现场,旨在为法医、侦查等技术人员重建命案现场和侦破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刑事犯罪隐语,俗称黑话或暗语。它是犯罪集团和犯罪分子之间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是他们搭线联络、传授犯罪手段、策划犯罪阴谋、交流犯罪思想、进行犯罪活动的一种工具。我们从掌握刑事犯罪敌情的角度出发,对刑事犯罪的隐语作了一点粗浅的研究。一、犯罪隐语的由来和演变隐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流传。谓隐其本事而假以他辞出  相似文献   

14.
刑事犯罪现场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犯罪综合体。我们实地勘查现场,在没有全面、客观认识犯罪现场时,会造成全部线索中断,侦察方向不明,案件侦察无从深入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现场复勘工作。现场复勘是侦察实践的产物。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教育的逐渐普及,犯罪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犯罪分子作案心理日趋复杂,素质日益提高,利用现场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作案,并且掌握一定的反侦察伎俩,“智能型”、“设计型”犯罪不断增加,为了逃避打击,他们不仅案前准备,案中不留…  相似文献   

15.
犯罪时间伪装是一种典型的反侦查行为,具有隐蔽性、迷惑性、反常性和局限性。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个人单独活动时间十分有限,利用犯罪时间排查嫌疑人一直是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技能的提高,军队刑事犯罪呈现出预谋化、智能化等新特点,犯罪计划严谨周密,手段花样翻新,对策大胆灵活,普遍采用伪装手法掩盖犯罪事实,企图干扰侦查视线,逃避法律制裁。识别犯罪时间伪装要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吃透现场,刻画犯罪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场勘查是刑事侦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侦察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侦察活动。为了丰富完善刑事侦察学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活动,本文就现场勘查中几个理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关于现场勘查的定义关于现场勘查的定义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种版本的刑事侦察学书籍和一些文章各有各的说法。刑警学院的《刑事侦察学教程》下的定义是“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刑事调查和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  相似文献   

17.
涉枪严重暴力犯罪是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新动向,不仅犯罪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犯罪危害程度日趋严重,犯罪手段、伎俩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面临新的挑战。 涉枪严重暴力性犯罪中,犯罪分子使用枪支、手  相似文献   

18.
刑事犯罪情报资料的本质是犯罪信息。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必须掌握灵敏的犯罪信息,才能克敌制胜。刑事侦察破案,从认识论来说,它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要完成这样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必须通过侦察和调查,为之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而刑事犯罪情报资料,也就是为从认识犯罪到揭露犯罪而提供可靠线索和依据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掌握和运用这种犯罪情报资料,就能够认识、揭露犯罪,抓获犯罪分子。当今,许多国家早已普遍应用电子计算  相似文献   

19.
现场勘查失误不但会使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被遗漏、灭失,导致犯罪信息获取匮乏,还可能将无关的痕迹、物品引入侦查工作,以致干扰、妨碍案件事实的认定,诱发冤案。因此,从侦查阶段现场勘查入手,提高勘查人员从现场挖掘有效犯罪信息的能力,提升对勘查中无关、虚假信息甄别、排除的水平,是降低现场勘查失误率,遏制冤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的不正常状态是我国当前犯罪的重要原因范钢70年代,我国进入了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经过1983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严打斗争,刑事犯罪发案率虽一度有所下降,但尔后一直呈上升态势,尤其是近几年来,刑事犯罪无论是犯罪的手段、类型、方式,还是性质和数量,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