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人民论坛》2012,(30):10-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两波"官员下海潮"和一波"官员上岸潮"以及持续的"公务员考试热",标志着曾经一度淡化的官本位现象在当今中国又现回潮之势,并且愈演愈烈。在人民论坛杂志所做的问卷调查中,65.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官位为何如此让人着迷?有受调查者的观点或许表达了部分人的心声:因为当了"官",就能  相似文献   

2.
<正>这背后是一种"官本位"、一种"金饭碗本位"、一种"做官中国梦"的文化。考考考,生存的法宝。若干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就没断过,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何一次公务员招考都能引来应考热潮。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达到80万,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1∶60;  相似文献   

3.
持续升温的"公务员报考热"与我国四次官员"下海"潮的经验事实构成明显的"围城"悖论。如何解释四次官员"下海"潮的内在机理,是本文的主要探讨内容。既有解释呈现出线性单一归因的理路,难以解释这一涉及到变量多且之间关系复杂的现象,本文提出的结构化的分析框架认为,市场空间的持续吸引力、政府"逼出"与"促进"两个方面的推动作用、体制内空间激励与约束的制度结构共同形塑着"下海"行为。  相似文献   

4.
这背后是一种"官本位"、一种"金饭碗本位"、一种"做官中国梦"的文化。考考考,生存的法宝。若干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就没断过,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何一次公务员招考都能引来应考热潮。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达到80万,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1∶6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通过公开招聘考试,陆续为公务员队伍充实了力量。由于不少岗位都把应届毕业作为报考条件,所以,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是不少新公务员的成长路线图,这样的干部被称为“三门干部”。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推出新政策,其中一项与公务员考录相关。这项政策规定,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高。同时,要求有计划地安排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一两年;…  相似文献   

6.
61.7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且越来越多"56.64%的被调查者认为做生意的公务员在县、区一级党政机关最多"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长期存在,你认为原因何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干部的收入水平偏低(2920票,占总44.48%)、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机制不到位(2817票,占总42.91%)、政府的清查行为不彻底(2324票,占总35.4%)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公务员做生意现象的隐蔽性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周琪 《人民论坛》2012,(30):30-31
制度安排有效地消除了官员的光环和神秘性,其在位时的"指示"会得到尊重,但不会被人奉若神明,在这种环境下,官本位很难生长起来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在他1996年出版的《治理中国》一书的第一版中,就注意到了中国独特的官本位现象。他对英文读者说,由于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存在官僚体制,中国社会的特点是所有的职务都与官僚等级相挂钩,例如一家医院、一所大学、一个研究所都可以是不同级别的。根据一般定义,官本位是指根据官位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而从事非政府官员职业的人  相似文献   

8.
朱继东 《人民论坛》2012,(21):26-27
"只唯上"立场的实质是,时刻不忘"官本位",心中却没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招来骂声一片,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障碍五官本位回潮58.4%的受调查者选择"官本位回潮",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五位表现:改革开放后有个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官本位"一度松动,许多干部纷纷下海。迈入新世纪,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官本位"思想再度回潮并有越来越严重的势头。症结:"官本位"顽症更趋严重,反映的是权力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将严重束缚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9.
钱茂章 《创造》2004,(5):36-36
"凡进必考",是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的一项必经程序,也是从源头上遏制"吏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但从这些年的实践青况来看,对报考公务员设置了"笔试"和"面试"两道门槛,双重入门关看似严谨,实则漏洞很多.最大的隐患是"大门"堵腐败,"二门"开口子,致使"笔试"中得到遏制的消极因素和不正之风,在"面试"过程中又死灰复燃,重新抬头.为此,非常有必要把"双门槛"改为"单门槛",以确保报考公务员正常程序不致演变成腐败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一、大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一)党政机关招考工作人员或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二)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2年,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对到乡镇农、林、水及卫生防疫等基层  相似文献   

11.
颜剑  陈峰 《小康》2004,(11):37-39
不同部门的人才流动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频繁的流动中,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可以预见的是,在市 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和法治化的将来,无论是官员下海、企业家上岸、知识分 子们的兼顾左右都不再被人们称之为"潮",彼时,这种流动仅仅是社会生活 中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党政机关干部的工资收入在工薪阶层中属于较低的水平,这就使得掌握某种权力者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欲望冲动,较低的薪俸还容易导致党政机关干部进行“创租”和“寻租”,追逐灰色收入。从理论上说,国家公务员特别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工资水平应更高一些。因为这些官员肩负着更重大的责任,社会需要他们具有更多的技能、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丰富的经验。采用高薪制,一方面,符合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理论,可以吸引社会精英不断进入政府官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素质;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享有较丰裕的、稳定的工资收入和较体面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3.
辞官下海又成热点。一个新的特点是,这些辞官下海者中,不仅有将到退休年龄的官员,更有年富力强者,有事业正火前途有望者。 对这股官员下海潮(也许还只能说是“浪”),议论蜂起,有赞成的,也有明确表示反对的。赞之者曰:官员有了退出通道。我们的官位就那麽多,安排不开时,有另一个退出通道,未尝不是好事。否之者则认为,这股“潮”中,会有官商  相似文献   

14.
职业化管理让“两官分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焦点用行政技术手段就能解决"天花板"难题吗?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旭涛:破解干部"天花板"现象,必须彻底铲除"官本位"生存的土壤,公务员职业化管理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本届政府强大的反腐及“八项规定”下,据悉地方官员普遍认为官不好做,出现了消极怠工和观望现象,也有部分官员选择“下海”—辞职去企业。据报道,广东、浙江等地,相继曝出区级领导、公安干部辞职下海。目前广东就有原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陈伟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南沙常务副区长孙雷,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管委会主任覃朗等6人辞职下海,到企业任高管。而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干部辞宫也陆续发生。如在安徽某市,不到半年时间,先后有四名基层“一把手”请求离职。这种情况下,有舆论期待,我国是否会出现第四波“下海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出现了三波“下海潮”,分别在198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初和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92年那一波,至今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基本是在那时投奔商场的,以至于有个专门的词—“92派”—来形容那次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海。当然当时有特殊原因,主要是邓小平南巡打开了市场经济大门,国家政策鼓励干部下海。那是个全民经商的时代,致富的欲望使人们积极投身市场的怀抱。而惯于清贫、死守机关的干部包括知识分子,在错过第一波下海潮后,面对原先社会边缘人物因经商而初步富裕起来的刺激,也纷纷选择投身商海。  相似文献   

16.
<正>焦点用行政技术手段就能解决"天花板"难题吗?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旭涛:破解干部"天花板"现象,必须彻底铲除"官本位"生存的土壤,公务员职业化管理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报考热持续升温从2008年公务员的报考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家公务员的报考,还是各省市地方公务员的报考,都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2007年11月2日24时,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从下表"2008国家公务员招考十大最热门职位"的统计数字来看,200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依然火爆。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提高公务员素质,把好"进口"非常关键。国家人事部新颁布的《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应该说为把好公务员"进口关"提供了保证和依据,但为使公务员考录工作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还需在"四个合理确定"上下功夫。一、合理确定考试内容,增强考录的科学性现在招录公务员,大都对报考人员所学专业有具体要求,或经济学,或建筑工程类,或法学、中文等等,但从目前设计的公务员考试科目看,一般只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或《公共基础知识》。这些科目虽然知识面广、涵盖内容多,但专业性不突出,或者还不涉及报考的所学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报考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就不能全面体  相似文献   

19.
闻羽 《今日中国论坛》2008,(12):105-106
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的公务员,上下班都乘公交车和地铁以至骑自行车、步行或开自家车。"公"字当头,公务员乘公交车上下班正好"匹配"。然而,在等级观念浓厚、"官本位"根深蒂固的中国就两者"不搭界"——政府官员原本照规定要正部长级以上才可配备专车,如今,却是众多小小科级"芝麻官"也有这"屁股底下冒烟的"了。而一般的公务员也大多受惠于接送上下班的政府专车。近日,笔者从2008年第4期《炎黄春秋》文章了解到:我国的公车已达400万辆,年费用4085亿元。这比前些年的350万辆、年支3000亿元,又"与时俱进"了。  相似文献   

20.
李宗桂 《人民论坛》2012,(30):18-19
由于我们整个社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官本位的泥沼,泥沼上空迷雾阵阵,所以出现了一切向官看,以官员的是非为是非、以官场的标准为标准的种种乱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官本位问题就一直扰攘不已,朝野上下颇为关注,如今更烈。什么是官本位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其实,直白地说,所谓"官本位",就是整个社会以官场、官员阶层为根本的价值定位,官方所好官员所好,便是社会所好民间所好。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