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点搜索     
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条件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合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数字里的中国社会和谐度朱庆芳在6月23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蒋大力 《世纪桥》2008,(11):60-60,62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3.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团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因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的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并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了一致,显示了其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吴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制度期待,也是一种伦理期待.优良的伦理秩序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和内在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外在保障.伦理秩序从"应然"的层面规范了社会利益冲突的边界,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性资源",为民主政治和合法政治提供道德生长点,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孕育"善"的价值追求,建构公平正义的制度之善与建构幸福自由的人生之善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7.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实现经济社会的包容发展,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既需要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也需要社会成员道德理性的增强。面对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弱势群体权益受损和弱势心理的滋生蔓延,加强制度伦理安排,建构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制度伦理规范,实现不同社会主体利益表达、博弈行为的有序与和谐,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政治保证、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能力,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制度伦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仅仅有立法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公民社会和制度伦理的建设   制度伦理和政治文明之间,政治文明是最终的目标,制度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制度伦理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价值维度.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政治结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10.
胡曾胜 《唯实》2010,(8):109-112
公民有效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目标。政治文明程度、公民满意程度和社会政治稳定程度是判断公民政治参与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公民有效政治参与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加速器”作用,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减压阀”作用,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制衡”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协调、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它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整个架构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聂火云 《求实》2006,1(10):41-44
和谐社会作为伦理概念,其价值圭臬始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确认着和谐社会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环境伦理的支撑,要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深化环境伦理道德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杨帆 《唯实》2010,(6):34-37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追求美好生活”这一古老伦理问题的一种当代转换和回应,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它不仅拓展“美好生活”主体的范围,丰富“美好生活”的内涵,规定“美好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提出了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正因如此,科学发展观才是科学的,进而伦理的。  相似文献   

15.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是道德与实践的关系,对伦理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生活的实践、利益的调整、社会的和谐需要伦理学的学理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构建和谐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祥莺  何小平 《求实》2005,(9):55-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社会公正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经济伦理原则,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环境公正是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生态伦理原则,当前的关键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毛艳明 《唯实》2007,(11):33-36
政治伦理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儒家讲礼治、法家讲法治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及其生活体系走向和谐发展。道家政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起点。或者说它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条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的人,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该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享有者;其次,他应该是政治权利的享有者,即他应该是公民;再次,他应该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进行和谐社会的主体建设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行政伦理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道德要求,其核心价值就是坚守社会公平、正义与秩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政伦理与和谐社会理性诉求在于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契合。一方面,行政伦理所追求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双翼”,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秩序,这也是行政伦理的终极关怀。因此,行政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因由共同的价值追求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