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发展同非盟关系,非盟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非盟机制建设日趋完善及其在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推进非洲一体化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表现。随着非盟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非盟关系也朝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但非盟自身问题及中国-非盟密切互动中产生的矛盾与分歧也对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构成挑战。在高度认知非盟对实现中国对非洲政策与战略目标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建设,有助于把中国与单个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整合发展成更具战略意义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2.
如何推进中国对非多边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较在国际多边舞台上的活动以及同亚太和欧洲等地区的多边交往而言,中国对非多边外交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为及时拟订对非多边外交的基本框架,首先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理念层面建构起应有的战略思维,即进一步明确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定位,深化对非多边外交重要性的认识,适时更新和拓展中国对非多边外交的战略基础与关注内容。在具体的实施方略上,中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非合作论坛机制,重视开展与非盟及非洲各次区域组织的交往,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国际多边场合的协调与互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非洲外交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为核心理念,把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等方向发展,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事务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对非洲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非合作与非洲脱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帮助非洲脱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合作的重要目标。中国脱贫的经验可供非洲参考和借鉴。中非经贸合作是中非合作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帮助非洲脱贫亦可发挥主体作用。中非在人才培养、科技和医疗方面的合作也都有利于帮助非洲脱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成立表明,中国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消除贫困事业。中非合作的不断发展和加强,将对帮助非洲脱贫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非友好关系的辉煌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三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发展中非关系,把发展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使中非关系始终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亮点.在三代领导人时期,中非友好关系经历了基础期、调整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本世纪初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代领导人的对非思想和政策,将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推进到全面深入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非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召开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非双方的共同需要。此次峰会的重要成果是确立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明确了双方今后三年以至更长时期的合作目标。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加大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力度、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扩大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税目等会议承诺,中方业已践行。基于中国和非洲国家内部因素与国际外部因素的影响,中非关系的发展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概述——发展阶段及未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互派留学生的单一形式到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渐增。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在中国政府设立的“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的资助下,职业教育培训、汉语教学,以及其他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成为新的发展重点。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难以选派众多高水平中国教师赴非洲国家援教,单向交流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自身对教育投入的不足不利于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步成为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非洲维和、反海盗、防止武器扩散、参与战后重建等行动,中国不仅切实为创造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和平环境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而且拓展了中国新安全观及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中国对非安全政策更趋成熟务实.但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中国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发展-安全关联及政策协调、合作层次单一化、非传统安全、与西方维和模式的冲突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中非关系已经发展到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中国对非安全政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非洲教育交流与合作是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和中非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扩大的。半个世纪以来 ,中非教育往来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地得到创新与发展 ,从最初的互派留学生 ,发展到现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就性质而言 ,中非教育合作既涉及浅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 ,又涉及深层次的国家间合作 ,以及文化上的互动和交流。中非教育往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仅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利益 ,有利于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而且从长远看也有利于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中非教育往来之所以不断得到发展 ,主要在于双方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 ,注重适时地开展新的教育合作形式与内容 ,且逐渐建立起了科学而完善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非洲总体政治形势继续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经济保持着中低速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国际战略地位稳步提升,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总体政局继续保持稳定一年来,非洲仍存在着局部冲突和战乱且面临一些非传统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但谋和平、求稳定、促发展,积极推动一体化建设,力争实现“非洲复兴”伟大目标的大势未发生逆转,总体局势继续保持稳定。1.非盟在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自2002年7月正式运作以来,尤其是2004年5月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成立之后,非洲联盟已逐步…  相似文献   

11.
继往开来话非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洲统一组织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非洲联盟是非洲统一组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其诞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意义 ,从非统到非盟 ,标志着非洲经历和完成了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 ,迈入了联合迎接新世纪挑战 ,共图非洲复兴的新时代。非洲联盟主要通过全力推动《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实施 ,对实现非洲复兴这个非洲人民追求的崇高目标发挥重要作用。非盟仍存在困难和问题 ,机遇和挑战并存 ,展望其发展前景 ,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黑非洲政党交往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与黑非洲政党的正式交往始于1978年,28年来成果丰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国内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努力寻找对外交往新的增长点,不断丰富交往的形式和内涵,使与非洲的政党交往更趋活跃。中非政党交往的深入拓展极大地活跃了中非关系,也促进了各自党和国家的事业。今后,中国共产党对非洲的政党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非洲形势的特点,充分利用政党外交的优势,深化对非洲的政党交往与合作的内涵,为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春 《西亚非洲》2015,(3):33-50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大国日益重视非洲;另一方面,国别、地区和全球层面的战略规划意识上升。在地区层面,非洲"2063年愿景"与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非洲共同立场的重要重叠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战略聚焦;在全球层面,中国参与2015年后议程的执行与全球伙伴关系的获益结构对包括中非合作在内的中国外交有着结构性影响。有关非洲的地区和全球性发展战略规划的相互重叠与冲突,使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下一阶段的中非合作应充分重视其政策空间的发展变化,有机结合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对非战略与非洲地区和全球发展战略规划努力,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50年来,中非关系一直顺利发展,尽管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活力。50年的中非关系是平等互利、真诚友好、互相支持、全面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全力支持非洲的解放和发展是中国对非政策的鲜明特点,它以其正义性、一贯支持和无私援助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对非政策。同时,中国也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新世纪,中非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但是,中非有很多基本共同点,是未来中非关系新的基石,只要加强对非工作,新世纪的中非关系就会生气勃勃,沿着长期稳定、全面合作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非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合 《西亚非洲》2005,(2):55-59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中国为非洲国家的政治解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非洲国家也在许多方面给予了中国大力的支持。新世纪,中非之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逐渐建立,中国与非洲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展望未来,中非友好关系将继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援非五十年与中国南南合作理念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合作是中国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成长与提升的实践舞台.借助对非援助与发展合作这一战略支点,中国实践和体验着南南合作及其理念的成长嬗变.五十六年的中国援非体现了中国南南合作发展观从单方面强调非洲政治解放与民族独立到观照中非双方共同发展的变迁;利益观从不求回报到互利共赢的转变;合作关系从互援互助到相互合作的演进;身份建构则从反帝反殖的革命共同体到南方国家发展事业的发展伙伴的嬗变.中国的南南合作理念伴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而不断成长,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外交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的近20年,非洲非政府组织发展十分迅猛,并在权力地位、人员构成及基本性质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互动的迅速增进,以往由官方主导的中非关系添加了越来越多的民间因素.非洲非政府组织开始以多种方式关注并参与中非关系的发展,并成为影响中非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而言,中国同非洲非政府组织的交往与关系发展较为滞后.为此,中国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加深对非洲非政府组织外交重要性的认识,在巩固中非官方外交关系的基础上,增进与非洲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与交流,以进一步夯实中非友好合作关系走向更加稳定与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欧盟对非洲政策中的中国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作为部分欧洲国家的前殖民地,在欧盟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欧盟积极调整对非洲政策,并将中国因素纳入欧盟发展对非洲关系的政策框架中。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欧盟、非洲和中国:走向三边对话与合作》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的建议。这是欧盟对非洲政策的一次新调整,是对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作出的一个新回应,也为中非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中、欧、非三边合作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后,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这一进程而不断深化的南南合作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不断拓展在非洲的利益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国竞逐非洲更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中非发展状态的新变化以及大国对非战略的新调整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为此,中国应该妥善应对,谋划未来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冷战的结束为界,对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合作与分歧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印对非政策差异、中印边界分歧和国际格局三个因素,影响了中印两国在非洲问题上的合作。发展中大国印度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非洲的合作,对于增强亚非团结与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21世纪,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一些分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国在非洲的合作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