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菁 《法制与社会》2015,(9):257+259
矿难,是人们不想在新闻中看到的词,凡矿难之处,生离死别.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高产出,高实用,高风险,因此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罔顾矿工生命.矿难,不仅是道德规制,还伴随着政治改革.本文着眼于煤炭资源税之改革,分析我国煤炭资源税改革之于矿难.  相似文献   

2.
矿难中有多少鲜活的生命伴随着爆炸、透水、塌陷等灾难的影像永埋地下。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于是,我们走进了这些矿难家庭。矿难遗属获得补偿从几千,几万,十万,二十万,攀升至内蒙古壕赖沟矿难的近30万。冀望不断增长的赔偿数据成为矿主头上的紧箍咒,让“中国的煤矿死不起人”,让安全生产的困境能在变化中破冰。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7日,广东省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了特大矿难,查出了广东省安监局某副局长收受大兴煤矿贿赂,违法为这家煤矿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事实。2005年3月1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富煤矿发生矿难,查出发生事故矿的矿主竟是七台河市桃山区安监局副局长。上述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近年来,煤矿矿难事故多发频发。引发矿难发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煤矿安全设备老化;煤炭行业改革步伐迟滞;小煤窑“遍地开花”等。但我们必须要清醒看到:一些煤矿矿难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官煤勾结”的腐败问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  相似文献   

4.
王晓冬  马玮 《河北法学》2005,23(9):11-14
自去年年末以来,我国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矿难的广泛关注。其中矿难赔偿系焦点问题之一,但综观相关研讨,大都仅限于煤矿企业的赔偿,国家赔偿则几无涉及。而矿难国家赔偿责任的确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有其积极之意义。基于国家赔偿责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故在认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据《国家赔偿法》,亦理应遵循相关的民事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对我们来说,"矿难"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时期以来,频发的矿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级政府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治理整顿便是这种关注的最核心体现。另一方面,我们社会对矿难的遗忘、冷漠程度也随着矿难的频发发生而逐步加深。一系列的矿难事件在转化为黑色铅字的背后,是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生命。聚焦频发的矿难事故,唤起社会各界对煤矿生产安全的关注,探讨解决问题的各项对策,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质量、转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以2010年6月21日发生在平顶山卫东区兴东二矿重大煤矿事故为契机,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献计献策,以期能有效的减少乃至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现今中国,矿难事故频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侵害,这一现象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毒瘤,其所折射出的诸多社会、经济和法律问题值得反思。本文以山西省出台的矿难事故最低赔偿责任入手,通过对事故侵权责任的功能分析和经济分析,试论建立矿难事故惩罚性损害赔偿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05,(10):29-29
矿难,矿难,接二连三的矿难!据有关部门统计:自今年7月份以来,全国煤矿企业共发生死亡事故218起,死亡和下落不明693人,上升了70.3%;一次死3人以上特大事故中60%为明令停产整顿或关闭的煤矿。  相似文献   

8.
《法制与经济》2010,(10):1-1,3
中国青年报5月13日刊发通讯《山西大同:5年前瞒报矿难数名官员落马》,报道了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官员因5年前瞒报矿难近日纷纷落马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2010,(2):1-1,55
山西王家岭矿难发生以来,我们读解出矿难叙事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牛慧平 《法人》2005,(4):84-86
对煤炭无休止的需求,造就了无数煤矿的"大跃进",同时也催生了层出不穷的矿难.日益加剧的能源矛盾和此起彼伏的矿难,构筑起中国煤炭业的一幕幕悲喜剧  相似文献   

11.
从矿难频发看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曾行 《法制与社会》2010,(14):139-140
层出不穷的矿难,折射出政府责任的缺失。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和责任观念低下在矿难中表露无疑,不仅影响到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的建立,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若不及时有效的改正,势必会延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幅员辽阔,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法医学检验对于这类事故的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类事故的法医学检验鉴定虽有过报道[1、2],但大型矿难事故特别是煤矿瓦斯爆炸的检验未曾见诸报道。近年来,我市重大矿难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法医学检验对于矿难事故  相似文献   

13.
杨柳青 《法制与社会》2010,(26):173-173
我国是用煤产煤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矿难事故不断发生,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本文重点分析了矿难事故频发背后官煤勾结的原因,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与监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血的代价在年底的敏感时刻引发了媒 体和网络的强烈反响,反思的声音已经超越了惯常的愤怒和声讨,更多的声音从理性的角度来梳理和反思:为什么在技术条件已经日渐发达的今天矿难频发?确实,倾听这些声音对于今后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大有裨益。分析众多矿难的深层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审判》2010,(5):22-25
矿难猛于虎!—提起矿难这个字眼,想必人们心里一定会五味杂陈。无论是否经历过那样的人间浩劫,几乎每个人都会对矿难的灾难性后果感同身受。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但却又是一个人们有时候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监督》2007,(5):1-1
《人民日报》有一篇“渎职犯罪为何难领实刑”的报道,以山西左云矿难12名失职渎职官员清一色被轻判来切入,揭示了中国大地上这个现实而又非常严重的问题。报道认为,矿难背后往往有渎职侵权的影子,而对渎职侵权处理偏轻和矿难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直接反映出反渎职侵权的困局,其中,地方保护成为首要阻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矿难频发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难频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导致矿难发生的原因众多,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具有较强人为可控性的制度性因素.从我国情况来看,导致矿难频发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有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监管不力、产权制度不完善、矿工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督薄弱和责任追究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18.
矿难有多重科学内涵,其具有综合性、社会性、科学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等诸多属性。我国现行刑法对矿难遏制的刑法资源捉襟见肘,日益显现出其内容的不完整性和缺乏及时应对能力的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刑法的相关条文进行修正和补充,以遏制矿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当前,煤炭行业时而发生的矿难,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导致煤矿矿难发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官煤勾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铲除“官煤勾结”?本人以在煤矿工作几十年的经验,谈点粗浅见解。不要让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政府官员不得参与经商办企业,中央对此早有明确规定。然而,透过近几年发生的矿难,我们清楚地看到,许多矿难背后都有政府官员参与的影子。如,有的安监局长当了“黑心矿主”,有的分管煤矿的政府官员坐享“干股”等。事实充分说明,我们在监督管理环节上存在着漏洞。漏洞之一是“单向监督”,即由上而下的监督,一旦监督方被“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矿难屡屡发生,让众多的遇难者家属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也让政府的处境极为尴尬,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透过发生的若干次矿难,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有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煤炭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