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2008,(25)
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明确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省市为19个,对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央统筹协调,组织  相似文献   

2.
6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后,许多省份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对地震灾区的援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存在着援建资金的合理化安排和使用、灾民的灾后心理刨伤的疏导、灾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口支援的监督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应对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8,(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6月5日上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的总结研究,分析探索不同形势下规划的布局方法,总结阐明特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任务的特殊性、特定的要求、布局原则和方法,可以为今后类似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规划布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主》2020,(8)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自1979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援边、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战略。为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发达地区在总结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口支援方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北京、广东、浙江等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积极运用"互联网+"方式,对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6.
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支援方与受援方签署了不少合作协议,实现了从对口支援到对口合作的悄然转变。但是,当前的对口合作存在着合作双方层级落差过大、根基不稳、市场机制缺失和泡沫化等问题。因此,应当重新调整思路,打破对口合作的地域限制,变对口合作为区域合作,在四川全省范围内重新进行部署。同时,在合作中要充分发挥各类经济主体的参与作用,并不断完善地方合作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汶川地震2周年之际,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减少灾难造成巨大损失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我国应对地震巨灾能力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害分布特征分析,以及巨灾对汶川地震灾害形成的阻挡,总结了汶川地震应急响应成果;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汶川地震专业救援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13日至15日,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四川行政学院与中共汶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汶川县映秀镇共同举办“中国特色御灾模式”研讨会.研讨会以“科学御灾,创造新模式”为主题,把理论研究与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把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从灾害管理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主要环节进行了多学科、广视域、深层次的探讨交流,多方探求科学御灾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对于创新自然灾害应对理论,探寻自然灾害应对策略,提升自然灾害应对效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御灾模式的构建和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实践中凝练出指导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的科学发展理念、人民本位理念、共建共享理念、信息公开理念、文化传承理念、防灾减灾理念、依法重建理念、自主学习理念等八大基本理念,构建指导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理念体系,对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奋力推进十二五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年应对包括1998年洪水,2003年SARS,2008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等巨灾的实践申,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治制度在应对巨灾时的特殊功能,即:“举国应对巨灾”的范式。在这一范式中,各级政府的坚强指挥起到了核心作用;军队、武警及公安等组成的应急武装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较强国力起到了保障作用;广大群泉及各类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起到了推动作用;各类媒体的积极舆论引导起到了凝聚力量的作用。我们称这一“举国应对巨灾”范式为“巨灾风险防范的中国范式”。在这一范式中,“五个作用”的整合展示了中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结构与功能体系的优化,从而体现了巨灾风险防范的高效率,这一点对一些西方国家防范巨灾风险有借鉴价值。然而,在这一范式中,防范巨灾风险的效益仍需要做全面地改进。借鉴一些国家建立的巨灾风险转移的经验,发展巨灾保险与再保险业务;提高各类基础设施的设防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高全民防范巨灾风险的意识和掌握基本逃生技能;完善巨灾风险防范的预案和信息集成网络及指挥平台等,可全面提高防范巨灾风险的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汶川的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分析汶川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经验,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汶川县委县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汶川模式",为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汶川模式"的内涵汶川县委县政府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心理救助为基础、以感恩教育为主导、以铭恩奋进为目的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投入到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全方  相似文献   

12.
健君 《瞭望》2008,(24)
目前,抗震救灾已转入灾后重建阶段,各地对灾区的对口支援也已全面铺开。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规划,对口支援的各省市继续谱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赞歌。笔者走访灾区的过程中,时刻能够感受到灾区群众对目前对口支援情况的满意和感谢,也相信在兄弟省市的帮助下,灾区人民能够尽快走出震灾的阴影。但是,此次震灾的影响是长远的,恢复重建也是漫长艰辛的工作。就受灾群众的期望和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中国自然灾害极为严重的一年,包括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中国政府在应对巨灾过程中充分运用已经形成的灾害救援机制,又进行了多方面自然灾害救援政策和体制性创新,取得灾害救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对口支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帮扶政策,对口支援与对口帮扶、对口协作、对口合作组成了对口支援的政策系列。系列对口支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支援地区与受援地区之间人为的联系,这实际上扩展了府际关系的范畴。从府际关系的视角来看,系列对口支援政策建立了新型的央地关系,扩展了横向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丰富了府际关系的内涵和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外学者从不同视域对灾害经济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的惨重损失及灾后重建出现的问题,凸显在借鉴既有的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人文本的灾害管理机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多,频率高。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各项工作中,灾后重建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既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需要确立正确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到科学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对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逐步深化了对灾后重建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灾后重建中国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灾害治理过程中“无(未)知”现象层出不穷,“离灾优于防灾、防灾优于救灾”这一反思性理念应运而生。离灾以“与灾害共存”、“和自然共生”及“共生共荣”为基本理念,提倡人类在灾害经验反思基础上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非结构措施建构社会系统良性运转策略。离灾政策主要包括离灾城镇建设、离灾建筑品质、离灾用品及机制评分制度、离灾人员认证制度、离灾意识培养和非结构式措施运用等,主张将不合理、不必要的防灾费用用于离灾建设,同时以“山、路、桥、河”为共治对象,并落实灾后重建生态保育复育理念、制定“离灾不离村、离村不离乡”和永续社区发展等策略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冲击。离灾政策尽管存在着短时期内效益难以显现、成本高、实际运行效果不确定和不同政策目标难以取舍等局限,但无庸置疑,它对于我国灾害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特大地震暨巨灾应对全国研讨会入选文章来自社会各界,专家们深入研讨了"救灾与重建、创新与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以参会论文、报告的研究范式与主要观点为例来进行解析,一方面可以为以往的应急管理研究框架提供一些经验性证据,同时通过汇总提炼,归纳出优秀应急管理研究的共性,发掘新的理论模式与研究方向,最后努力为我国应急管理跨域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川汶川特大地震以及青海蓉树地震对灾区民事法律关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对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的影响都存在,但表现各不相同.特别是对知识产权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知识产权在灾后重建中的主要功能体现为智力支持和投资保护两个方面。中国政府和民商事主体都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在著作权领域、专利权领域、工商业标记权领域和其他知识产权领域以多种形式支援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8,(21)
抗震救灾激发起的巨大力量,持续转化为冷静坚韧的行动 5月17日,汶川地震进入第5天,深入的搜救工作始终持续,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令人们惊叹。与此同时,截至23日,灾区次生灾害、防疫、群众安置、灾后重建等一系列问题也依次着手解决,从应急救灾到灾后重建,救灾力量稳步展开。截至23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5740人遇难,292481人受伤,24960人失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