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10,(9):55-55
HR来信:我公司在上海,前不久录用了一个新员工,刚过了试用期,却发生了工伤。公司已替员工缴纳社保,也做了工伤认定。现在该员工提出要回老家养病,因此要辞职。如果是员工主动离职,就工伤引发的赔偿,公司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干部人事月报》2014,(1):70-71
HR来信:我公司曾与外商签署品牌代理合同,合同期满后,外商提出希望将我公司部分员工转至旗下.经协商,部分员工同意向我公司提出辞职,并与外商订立新的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个别不愿意辞职的,我公司也安排至其他品牌门店。  相似文献   

3.
《干部人事月报》2014,(5):58-59
HR来信:我公司有一名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对方负主要责任。于是公司依法为其申请工伤认定,但在认定结果出来前,该员工却口头向公司提出了辞职。此时我们能按正常的离职流程处理吗?专家回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该员工认定为工伤的可能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向贵公司提出辞职申请,贵公司需要对法律给予工伤员工的劳动合同特殊保护有充分的了解,否则极有可能做出不利于企业的不当操作。  相似文献   

4.
有公司为了赖经济补偿,对想要裁掉的员工百般刁难,希望他们“自动辞职”。但是,假如员工提交“辞职报告”是被迫的,而且有证据,那么公司还是得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5.
小保信箱     
正公司提议解除劳动合同,员工逾期答复能否索要经济补偿?小保:一个半月前,我所在的公司为摆脱困局,决定裁减员工、调整经营方向,经与工会组织协商,通过并公布了一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方案:所有员工在方案公布后30日内同意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反之,视为愿意继续留在公司。而我则一边寻找新单位,一边拖延答复时间。当我找到一家新单位要辞职时,公司却以我超过30天期限为由,拒绝向我支付经济补偿。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让许多企业上演了劝令员工集体辞职的事件,而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的一名老员工王国平,却打赢了公司解雇员工以规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官司,审判法官说,用人单位应正确看待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7.
为方便员工贷款买房,公司为离职员工开具虚假收入证明,却不想遭员工起诉。小刘曾是张先生开办的商业咨询公司的一名员工,月薪3000元,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1月,小刘辞职,离开公司前,他希望公司为他出具一份月收入2万元的证明以便他办理贷款买房。张先生觉得不会有什么风险,便嘱咐会计给开了证明。  相似文献   

8.
案例:L公司自2007年底以来订单逐渐减少,压力之下,公司决定与34名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在工会对此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HR部门会同生产部门经理召开动员会,宣布以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的方式,鼓励员工主动提出辞职,结果有29名员工愿意接受安排离开企业,另5名员工提出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公司拒绝他们的要求,双方此后一直处于僵持状态,、数月之后,L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对另一批员工实行轮岗轮休制度。双方签订轮岗协议,约定在今后一个自然年度里,工人累积实际工作的时间若长于法定工作时间标准的,视为加班;如不够,按比例扣除相应工资。轮休期间,工人不得从事任何其他工作,否则视为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此约定,L公司没有上报有关劳动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月报》2011,(10):60-60
HR来信: 我公司有名员工,曾被怀疑有侵占公司物品的行为。公司向公安机关进行了举报,但由于我们不能提供确切依据,公安机关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立案。现在员工提出了辞职,为了能追回公司的财物,公司可以要求其将侵占的物品还给公司,否则就不给其办理退工手续吗?或者不给他结算工资?  相似文献   

10.
小保信箱     
《就业与保障》2013,(8):4-7
因"个人原因"辞职就没有经济补偿吗小保:我是某机械公司职工,2010年3月与公司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工作期间,该公司从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2013年2月初,我主动提出辞职,在办理离职申请表时,公司提出,凡主动辞职都要在离职理由栏写明"个人原因",我也未多加考虑,就同意添写了上"个人原因"字样。辞职半月后,我得知,用人单位未为劳动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下,即使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也应得到相当于工龄每年一个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我遂找到原机械公司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我是主动提出辞职,离职理由为  相似文献   

11.
《干部人事月报》2011,(11):79-79
我公司属于制造型企业,基层操作工整体素质不高,员工经常口头提出辞职,之后就不来上班。由于联系不上本人,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都无法办理,这给公司的日常管理造成了很大麻烦。请问这种情况下,公司可否不支付该员工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待其来办完手续后,再支付?如果不可以的话,公司该如何处理此类情形?  相似文献   

12.
今日新疆杂志社编辑部:公司对员工的辞职有没有批准权,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近来又有一件事让我们犯难了.我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公司一直想留住他,让他享受着比较高的待遇.但他还是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公司领导经过研究,一致决定不批准他辞职.然而,这名技术骨干找到我们,说他提交的是辞职报告,是劳动者单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只需履行告知义务即可,公司没有批准与不批准的权力。是这样的吗?我们该怎么办?杨国朝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还身陷在无休无止的多轮面试中无法自拔,如果你还不清楚什么样的员工能给公司带来高绩效,如果你招到的人远非最初想象的那么优秀,请走近心理测评。  相似文献   

14.
依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辞职。只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然而,江苏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王平(化名)辞职,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虽然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但没被批准,而且遭遇公司709.5万元的天价索赔。公司索赔有道理吗?能得到劳动人事仲裁部门支持吗?最近,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此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员工跳槽,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可是每当有员工辞职、跳槽,老板们都会很紧张。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手,而是担心员工在本公司所掌握的核心资料是否泄露。说白了,就是带走客户的问题。小保:我原本在郭某开设的一家公司上班,并且属于“元老”级别。郭某开设的公司是以销售钢材为主的企业,每年都有着不错的业绩。我在公司内部,负责销售业务,大量的销售渠道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并且与一些“重磅客户”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蜀都公证处近日受理了一起特殊的公证:一位保洁公司老板为挽留两位因担心领不到工资要求辞职的部门经理,和员工签订了“在任何情况下绝不拖欠工资,决不当老赖”的协议,并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他也由此成了老板和员工公证“不当老赖”的全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力资源的从业者,我与很多想要辞职、准备辞职、正在辞职、已经辞职的员工有过许多次交流,同时,自己最近也经历了一次辞职体验,亲自打入辞职队伍,转变自己的身份,与人力资源经理及业务经理进行了数次交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所以想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看法,从而帮助人力资源经理及业务经理有效地处理辞职事件。  相似文献   

18.
经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小张终于被该单位通知录用了,签订合同的那一刻,小张看到合同中的甲方并不是几次面试自己的用工单位,而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劳务派遣公司,用工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告诉小张,这是一家与他们合作的劳务派遣公司……相信许多人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心里不禁要问:明明是参加的招聘单位的面试,为什么变成了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19.
高技能人才为什么留不住 A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员工近5000人,其中劳务派遣工400余人。在完成产业升级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经济效益及规模稳步提升。春节过后,正当公司上下为完成新一年的任务奋发进取之时,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小何却第二次提出了辞职,这让人力资源部夏总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20.
正最新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平均在职时间仅为34个月,在职时间中位数为24个月。一般来说,从开始留意跳槽机会,历经筛选、面试、协议、辞职等过程需要半年,也就是说一半以上中国职场人士在一家公司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半,就开始了辞职跳槽的准备。全球职业社交平台领英日前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跳槽频率显著高于美国,其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相比美国的56个月,几乎短了两年;中国职场人士的在职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比美国短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