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国抗日的精神支柱曾成贵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刻,回顾抗日战争岁月中爱国主义所曾发生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论芷江战役和芷江洽降的历史地位曾长秋今年是纪念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当年在湖南湘西发生的芷江战役和芷江洽降,对争取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足以彪彰史册。芷江战役──中日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最后一次会战芷江战役...  相似文献   

3.
经商风不能刮掉民族血泪史上海新闻记者协会顾问陆诒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战场上,我们是打垮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我们曾作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也得到了世界力量的支持。然而,一些学者要么过分强调美、英、苏等国际因素,要么过分强调中国国内抗战,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关系,这种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的历史认识观是偏颇的。因此,本文拟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国际和国内因素两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一、国际国内学界对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片面认识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章"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畧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畧军进攻北平(今北京)西南十五公里处芦沟桥(史称「芦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开始,到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向同盟国正式投降为止,这场战争,整整进行了八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规模最大,并且取得了完全胜利的一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畧,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战争。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成为结束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畧中国的历史的关键一战。同时它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全世界一切殖民地和附属国争取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具有深远的影响。全民族抗战八年抗战,是我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六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胜利六十年后, 追记六十年前,本刊精心策划推出这一组纪念专题,以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振奋精神,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7.
200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伟大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也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正当世界人民为了争取永久和平,重温这一段本来不愿年年触及的苦难史、悲壮史时,从西方和东方,又传来了极右翼势力活跃猖獗的报道。他们还在为新法西斯扬威,为老法西斯招魂。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全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陈永恭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出访俄罗斯期间,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是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并阐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在举国上下以不同的形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一个早己有了答案、但又不断产生新的启迪的问题,始终紧扣我们的心扉:一个善良、弱而贫的民族,凭借什么,战胜了暴虐、骄横的日本侵略者?是一种精神,抗战精神创造出弱国打败强国的历史奇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是抗战精神的伟大胜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赢得抗战胜利的法宝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者宋庆龄,对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她和中国共产党一起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大力宣传和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争取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为挽救民族危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抗战的物质基础及群众基础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15,(9)
<正>中国革命实践表明,政权建设是革命之根本问题;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既是政权建设本身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我国抗战胜利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力挽狂澜,在艰苦卓绝斗争中不断胜利,无一不是加强政权建设、特别是高度重视发展基层政权的结果。深入探讨基层政权建设,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于贯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实施治国理政全新布局,都有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5,(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中国人民英勇奋起,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最为壮丽的一页,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辉煌。中国抗日战争的厉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五千余人,其中日军五十二万七千余人。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指战员伤亡六十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六百余万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当时是弱国,对抗战胜利的作用有限,只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这样的观点必须加以驳斥,以正视听。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战场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欧洲  相似文献   

15.
勿忘历史     
《前进》1995,(8)
勿忘历史本刊评论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58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奋起回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迫使日帝投降,...  相似文献   

16.
詹勇 《北京观察》2015,(9):12-13
9月3日,我国隆重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并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感受,也在不断深化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段光辉的历史中,蕴藏着深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洛阳血战(上)田耘,陈永周编者按:今年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主力量的胜利,是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18.
回顾抗战历史维护世界和平朱玉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50年前,希特勒为建立“欧洲新铁序”点燃了欧洲战火;日本军国主义为建立“东亚共荣圈”在亚太地区进行侵略战争。德、意、日法西斯为了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对...  相似文献   

19.
<正>70年前,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筑起保家卫国的血肉长城,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血染的抗战历史不容篡改,和平需要捍卫。让我们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  相似文献   

20.
行龙 《前进》2005,(7):7-9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整整一个甲子的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雪洗近代中国总是败于日本的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不该忘记,也不会忘记,在国土沦陷、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了一个个抗日民主根据地,胜利地进行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