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第一条 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相似文献   

2.
当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庞大.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是对社会治安和公民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威胁。不论是公安机关还是政府其他部门都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流浪乞讨问题的途径,不断完善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新的救助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的困境,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甄别工作。这是救助管理的前提,也是救助管理发挥良好社会效果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目前在流浪乞讨人员甄别过程中的困境和原因分析,试图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宁嘉璧 《检察风云》2005,(18):62-63
自2003年8月1日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否减少?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该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施行两周年之际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新百广场至北国商城繁华商业区进行调查,发现仍有不少流浪乞讨人员在沿街乞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不仅检验着一个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而且也检验着当地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民政部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办法》共18条,包括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原则、救助站设立和管理、为求助人员提供的救助内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及违反者责任追究等,标志着我国对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细则》共24条,明确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同时还对救助方式、救助内容、救…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告别     
也许,再也不会有孙志刚式的收容悲剧了.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办法>共18条,包括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原则、救助站设立和管理、为求助人员提供的救助内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及违反者责任追究等,标志着我国对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确立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救助办法》在制定原则和具体制度上具有先天的立法缺陷。本文认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必须合理定位其功能和救助对象,既要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利,又要强调流浪乞讨人员本身应承担的法定义务;既要保证救助站作为救助主体的服务性职责的履行,又要赋予救助站和相关部门一定的管理职权以保证救助工作顺利进行;既要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关怀和照顾,又要对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以此平衡各方的权利(权力)和义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8个字之间的转换,折射出一种人性和理性的光芒.可以说,这是我国新一届政府实事求是、尊重人民意愿、与时俱进的一个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变强制性收容遣送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社会进步和法制的完善,也体现了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格尊重。3年过去了,《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的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近日,记者在合肥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0.
楚淮君 《政府法制》2010,(10):52-53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一个“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汉,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国家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方面尽显爱心。同时对于那些“职业乞丐”,特别是裹胁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用流浪乞讨方式牟利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于曦乔 《法制与社会》2012,(33):219-220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流浪乞讨人员的大量出现、流浪乞讨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威胁。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是规制犯罪的流浪乞讨,或是保护流浪乞讨中真正的弱势群体。然而纵观之,随着流浪乞讨儿童现象的日益普遍,对于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则显得非常不足。这便要求我们加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真正解决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的相关问题,真正把保护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乞讨是一项权利吗?——透视城市乞讨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振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师 ) :孙志刚案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施行被喻为 2 0 0 3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新的救助办法以自愿为原则 ,来去自由 ,只有个人提出申请时 ,才能进行而且必须进行救助 ,为保障人身自由 ,不允许再进行强制性的收容遣送。然而这部旨在以尊重受助者自由意志和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为核心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法律并没有得到乞丐们的欢迎 ,实际上 ,现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越来越多 ,且呈现出“职业化”的倾向。据合肥市救助站调查 ,职业乞丐占到总数的 80 %。福州市救助站成…  相似文献   

13.
庄蕾 《法制与社会》2012,(27):167-16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但其立法本身及其在运行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设立“禁讨区”问题的法学思考,现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立法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韬 《法制与社会》2012,(32):184-185
本文采用大陆法系的公法理论为基础,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利及其限制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大陆法系公法上的权利分类具体探讨了流浪乞讨人员所享有的权利,并且就这些权利如何落实提了一些个人的意见与看法。然后结合理论,对于基本权利如何限制,限制的界限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被市民热议的深圳市罗湖区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城管人员会因各自管辖区域的流浪乞讨人员没有被"清理"而扣分的实施方案。在这份罗湖区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中,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这一项内容被纳入市容秩序当中。根据这份方案,罗湖区的城市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清理主干道、次干道和其它城市道路的流浪乞讨人员,否则每位城管人员就会被扣除2分、1分或者0.5分,而扣分则会直接影响到城管人员今后的工作发展。在《深圳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刘磊 《法制与社会》2012,(16):234-235,247
当前,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流浪乞讨儿童的合法权益,但这些措施主要都是保护他们的安全、生活等物质方面,对于他们精神方面,尤其是受教育权的保护却不足.流浪乞讨儿童处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阶段,政府作为儿 童受教育权的最终责任者,理应履行保护其受教育权的职责:通过完善救济制度、严格依法办事、提供救济渠道,使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真正保障.同时,救助站作为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机构,也应竭力配合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保护流浪乞讨儿童受教育权的工作,这也是解决流浪乞讨儿童问题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权及其实现方式的确认和保障,是我国行政法治研究的重要课题。承认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权具有公共性,并基于对生存权公共性的认知,从法律规范和制度操作层面对流浪乞讨行为的界限、社会救助机构的强制救助权及救助管理制度做出系统安排,是完善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许一君 《法制与社会》2013,(22):189-190,199
北京地区流浪乞讨现象十分引人注目,这次调查发现64.8的受访者认为经常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海淀区居民对于流浪乞讨现象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绝大多数人有过施舍的行为,而且金额适中。对于不同类别的流浪乞讨人员,海淀区居民显现出不同的施舍意愿,对残疾乞讨者施舍意愿最高,对健全且有劳动能力的乞讨者施舍意愿最低。影响海淀区居民对流浪乞讨人员施舍行为的因素有特定情境作用、施舍意愿、性别、宗教信仰、年龄、收入。而最终和施舍水平无关的个人特征因素是出生地(城镇/农村)和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刑释解教人员,就是指那些服刑劳教已满期限,重新融入到社会上的人员。他们在社会中占有的比例虽然是少数,但对他们的安置帮教工作却是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我们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是我们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已加入WTO,帮教工作既面临挑战又有新的机遇,根据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理特点,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佟岩  谈华 《行政与法》2002,(3):21-22
管理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诸如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组织、行政人员、行政决策、行政效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信息意识,转变政府信息工作职能,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信息人才,实现政府工作程序化、简化、量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