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长期以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主权原则为国家行为与国际关系提供了基本规范。随着现代性思潮的扩张,其所塑造的全球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权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绝对统治力。从国际政治实践来看,主权国家在国内与国际政治生活中仍起着关键性作用,全球化所弱化的主要是国家主权的身份属性,但若能积极探求国家主权的权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空间,将有利于突破既有国家主权理论的边界与变革传统国际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刘明玉 《学理论》2009,(15):61-62
《政治学》是典型的残片断牍,但仍不失伟大,它以讨论教育而终结。本文试图以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方面的思想做切入点来分析其“至善论”主张,原因如下:公民教育与理想城邦构造密不可分;公民教育是实现善治之手段,没有“哲学王”,掺杂兽性的人如何治理好城邦?公民教育寄托了亚氏一种现实思考。在阐述亚氏的教育思想之后,本文对亚氏的关于国家伦理的温和“至善论”主张作出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3.
干部交流,势在必行。它有利于干部通过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任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取得较全面的领导工作经验,提高领导水平;有利于干部摆脱长期在一地工作所形成的难以超脱的人际关系,大胆地放手地为党工作;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乞讨是一项权利吗?——透视城市乞讨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振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师 ) :孙志刚案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施行被喻为 2 0 0 3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新的救助办法以自愿为原则 ,来去自由 ,只有个人提出申请时 ,才能进行而且必须进行救助 ,为保障人身自由 ,不允许再进行强制性的收容遣送。然而这部旨在以尊重受助者自由意志和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为核心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法律并没有得到乞丐们的欢迎 ,实际上 ,现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越来越多 ,且呈现出“职业化”的倾向。据合肥市救助站调查 ,职业乞丐占到总数的 80 %。福州市救助站成…  相似文献   
5.
国家绿色法庭是印度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实施专门司法救济的一项制度尝试。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庭形式,其制度建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原告资格的开放性规定;其次,采用专业法官与技术专家共治的法庭模式;第三,依据自然正义原则审理案件,并可自主创设程序规则;最后,实施严格的判决执行和司法解释制度。上述的制度建构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众的司法接近权,还以开放和便利的方式传播了环境价值和生态理念。同时,通过创新性的救济措施和进步性的判决,其不仅保障了公众的环境权利,还确保了环境制度框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其中,国家绿色法庭的自主创设程序和共治型裁判模式于环境司法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前者通过灵活运用程序规则,使诉讼过程融合了对抗性、询问性、调查性和合作性等多种机制。而后者则促成了法律规范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协调,并使司法裁判成为一个协同、共生、多学科的作用机制。这种裁判模式使法庭规则始终保持前瞻性,继而可适应不同情况案件的处理,并推动着环境司法制度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