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的制定,是宪法确定的"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一次真正落实,也划清了公民(社会)和政府各自行使权利的界限.然而,由于政府拥有任何个别公民都无法拥有的强制力量,公民私有财产受到政府权力膨胀或滥用侵犯的危险最大.因此,为了贯彻实施好物权法,真正落实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政府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
初解物权法     
杨柳 《瞭望》2005,(28)
2004年我国对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社会各界评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今年稍后一些时候,历经8年起草修改、三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对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3.
当2004年3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时,担负着"私产"保护条款具体化的《物权法(草案)》,本没有区分财产所有制的任务,而是细化财产保护的条款。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保护私有财产权是中外各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拟从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的三重结构对我国宪法与外国宪法作一比较分析,以推动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有关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相宏 《理论探索》2005,(6):141-142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宪法规范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应包括财产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和征用补偿条款。1982年宪法对于私有财产保护显得不足。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稿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条款,这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是一大历史的进步,但是该条款没有把私有财产列入宪法的基本权利体系,在征用补偿原则和程序方面也存在着问题,这需要在今后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胥润蓉  郭秀峰 《学理论》2012,(12):75-76
首先,在区分"宪法财产权与民法财产权"以及"私有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两组概念的基础上较为明确地界定了宪法财产权的内涵和本质。其次,阐释了宪法财产权的宪政价值,并分析了我国宪法视角下的财产权的演进和现状问题。最后,主要表述了笔者关于我国宪法如何构建与保护财产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我国现行宪法在私有财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即形式缺陷和实质缺陷.对此有三种补救途径:修改宪法的途径,宪法解释的途径,立法法确立的立法监督的途径.本文认为,在强化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方面,立法法所确立的立法监督途径能够发挥比修改宪法或解释宪法更为实际的作用;在宪法监督机制得不到改善的提前下,增补修正有关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条款,对于强化私有财产保护,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万其刚 《民主》2004,(4):18-19
共产党和国家对财产权尤其是私有财产权的认识及保护,有一个不断发展、逐渐深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和私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私有财产也与日俱增,与此相应的是,加强对私有财产权(或公民财产权或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已成为共识。为适应这一形势,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作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一、宪法进一步完善财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一)财产权保护的宪法规定及其演变私有财产特别是私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地位,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关系密切。正因为如此,现行宪法是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下确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  相似文献   

9.
黄明  高勇 《理论探讨》2005,(5):29-30
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明确提出了对民营经济合法权利与利益的保护,对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引导的发展方针,以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宪法所明确的这些内容对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由来已久,私有财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直接涉及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这只是完善私有财产权保障的第一步,我国关于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还有一些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本文拟通过对私有财产权产生的背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私有财产权入宪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阐明私有财产保障制度在我国的不足之处,找到一些解决办法,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宪法私有财产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拆迁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过程,但在拆迁过程中由于利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钉子户"现象。在尊重与保护私有财产的时代背景下,对城市拆迁问题从法律、政府与公民三个维度进行审视,有利于促使城市拆迁工作顺利开展,也使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得到有效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王珏 《理论视野》2004,(3):20-22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条款。这一修改,是我们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思想进步的结果,必将对中国经济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域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不仅如此,保护私有财产也将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武俊 《团结》2004,(4):10-12
今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完善了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一宪法新内容有望成为具有司法可诉性的宪法条款。据报道,去年索赔1.6亿元的“民告官第一案”最近又起波澜,因不服广东高院于去年作出的终审判决,原告陈锦洪依据刚通过的新宪法中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内容申请再审。尽管目前对法院是否受理原告陈锦洪的这一再审申请尚不得而知,但笔者对陈锦洪依据宪法条文提起诉讼的勇气表示钦佩,同时也期望我们的宪法真正成为具有可诉性的法律,期望有更多的原告在司法个案中通过诉讼激活宪法。在笔者撰写本文之时,媒体报道说北京一位陈姓老汉高举…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3,(52)
我国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正式进入法定程序后,牵动着海内外无数关注的目光。不少专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这次对宪法的修改,是历次修改宪法中质量最高的,其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标志着以人为本成为国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权不仅是近代以来各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更是各国制定宪法的目的之一.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完善与否,同宪政制度特别是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有着紧密关联.因此,深化私有财产合宪性,对于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保护私有财产不能只从经济增长角度出发,从私有财产保护的目的来看,应促使人的自由,关怀人的尊严和人格,确立其正当的伦理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关于没收财产的制度,该制度作为刑罚体系中的附加刑,已成为惩罚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该制度的存废之争也从未中断。笔者认为,首先,从刑罚的功能上讲,没收财产刑与罚金刑功能近似,可以实现相互替代;其次,没收财产刑所没收的是犯罪人合法所有财产,违背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宪法精神;再次,没收财产刑也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再者,没收财产刑实质上不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功能,导致重刑化趋势。因此,没收财产刑应当被废止。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04,(2):13-13
2003年12月23日下午3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听取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讨论程序,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修宪由此正式进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根据议程,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建议后将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提请明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这将是宪法这部国家根本大法21年来的第四次修改。这次修宪,中共中央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人权、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这是非常及时、十分必要的,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所确立的"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原剐,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三种合法性难题:政治方面是如何既保护"私有制"利益,又坚守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信念;经济方面是如何既能使资本实现最大化利益,又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方面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实现社会有效整合.为此,要求我们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予以恰当的呼应.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巨大变化与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隐私信息被窃取及滥用等各种信息伦理问题.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无法很好的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我国应秉持科学的立法理念,对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构建信息伦理规范体系,将其确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加以保护,把保护个人信息上升到宪法的原则性高度,尽快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