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一部唐“如果真如你所推断的,那么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用假名字住院了!”“乔,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我在想,一个人在极度的恐惧中也会高烧不退的。那么,他守着他的母亲的尸体,在极度的害怕和恐惧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刀子扎在肺部人就死了,他其实并不知他得了肺炎,他去医院看病是不想就这么死掉。医生让他住院,他没来得及多想就用了他母亲的姓和他父亲的生日做他的假名字。他住院期间一定是一直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他买有关的书籍研究,他向医生们探讨,可是没想到他的高烧一直不退……或许,后来,对呼吸内科的主任李林,他即恨他解释不了他的疑难…  相似文献   

2.
梁洪  大安 《检察风云》2000,(5):37-39
1999年12月23日,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盗窃大案。 站在被告人席位上的这个人,就在一年前,他还坐在现在他正对面的审判长、审判员的位子上,他现在站着的地方是他先前俯视之处,而今天他不得不抬起头仰视他原先端坐的地方,无奈地接受审判。审判庭里的一切他是熟悉的,审判程序中的每个环节他也是熟悉的,那几位高高在上的法官他更熟悉了。他现在最不熟悉的恐怕就是他自己了,这一错位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3.
疯狂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受过正规而严格的训练,他所在的部队是军中的王牌,专门执行绝密而特殊的任务,他是业务尖子。 复员后,他扭曲的心灵促使他走上了报复社会的罪恶之路。 临刑前,他第一次向记者打开了封闭二十九年的心胸,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不堪回首的一生,并希望记者在他被枪决一年之后再写他被抓获的经过。 他死了,他用他的结果再次向世人说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相似文献   

4.
姚瑶 《法人》2023,(3):77-79
<正>离世那天,是他农历98岁生日。当他身心能量将尽时,他几乎用尽最后力气对医护人员一一感谢。在他临走前两天,他特意嘱托儿子:不要采取任何强制医疗手段延续他的生命。他的勤奋质朴、豁达谦逊,陪着他直到生命尽头。他是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生活中却极其低调;他是中国金融学重要奠基人,却不曾脱离过教学第一线;他一生著作无数,却自称“只留下四本教材”;他桃李满天下,却始终未忘母校培育之恩。  相似文献   

5.
杨德禄印象     
提到公安厅原副厅长杨德禄,新疆公安上恐怕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的名气太大了。他是第一批天津支边的老知青,上世纪50年代就穿上警服的老公安。我认识杨厅长并和他打交道,是他担任公安厅刑侦处长的时候。那次,我到公安厅四处办事,路过他的办公室,他看见我,叫我的名字,我才小心翼翼地进去向他打招呼。他嗔怪  相似文献   

6.
他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抗日战争他负过伤,新中国成立后他支援大西北差点葬身惊涛骇浪,莫须有的罪名使他蒙受10年冤狱,“投机倒把”又使他坐牢20年,为生计他最终失掉一条腿,他的事迹被收入《东方之子》丛书。50载抗争——  相似文献   

7.
6年前,身为中学教师的他和不满14周岁的初一女生谈恋爱,并和她发生了关系,他因此被判处8年半有期徒刑。那个女孩在他入狱后离家出走,开始了长达6年的流浪生活。就在他对改造前途丧失信心的时候,女孩的来信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出狱后,他决定重新求学,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他和她未来的生活创造条件。他  相似文献   

8.
他开出租车,拉了一个杀人犯。他问他去哪,他说随便转转。他高度紧张,担心杀人犯还会再杀人,或是劫车。他开着车与他进行了漫长的心路跋涉……载上一个杀人犯2006年3月3日,对于家住辽宁丹东的出租车司机庞和清来说,是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日子了。可就是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他挽救了一个迷途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近视"杨贤才 在大款眼里,他是超人。只要给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在律师眼里,他是能人。只要"合作",没有他拿不下的官司。在朋友眼里,他是"热心人"。只要"有利",没有他不愿帮的忙。他就是杨贤才。  相似文献   

10.
问:结婚10年了,近一段时间来,我对他的性格越来越难以忍受.我受不了他的行为处事,总是显得那么笨和缺少教养.更气人的是,他对这些都一无所知.有时我越想离他远点,他越黏在我身边,我找碴跟他发火,他却对自己的行为一点反省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曲光  刘玮 《人民调解》2011,(9):25-26
他,曾经犯罪入狱,灰心沮丧;他,曾经误入歧途,迷失方向。如今,他任村主任,带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他豪情满怀,规划家乡未来发展的蓝图。他,就是刑释解教人员孔德林。从监狱民警到安置帮教工作者,都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和鼓励,使他从一名丧失生活信心的罪犯,转变为家乡人民致富的带头人。他纠正了错误的人生轨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赢得  相似文献   

12.
探监     
他因贪污受贿罪被判了死刑。被捕前他曾是一家银行的行长,当行长那一年他才三十二岁,是全市最年轻的行长。只可惜,他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与老婆合伙贪污了上千万元。东窗事发后,他的老婆畏罪自杀,他被逮捕入狱。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1,(12):F0003-F0003
他不是太阳,没有万丈光芒。他只是一支燃烧着的蜡烛,默默地用他的光照亮同行,用他的热温暖周围的人们。他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平凡的生命,可以有这样高尚的灵魂;一个平凡的岗位,照样可以干出火红的事业。他,是一个在任二十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来,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办实事,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就是平山县平山镇里庄村党支部书记康连祥。  相似文献   

14.
张驰  彭水明 《法人》2006,(7):48-50
他致力于维护温州中小企业的权益,他致力于促进温州企业的发展,他致力于为温州市民排忧解难,他致力于传播温州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他死了,年仅25岁。他父亲和女友。坐着殡馆的车,把他送到火葬场,然后找了个地方,埋葬了他的骨灰,他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相似文献   

16.
他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的名字带有明显外国人的特征,这使他从小就受到歧视和嘲笑.@@ 十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拦住他,命令他下车.一个孩子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摔在地上,其他几个孩子纷纷用脚踹着车轮.他眼里满是屈辱的泪水,一脸愤怒,真想过去拼命.  相似文献   

17.
红雨 《江淮法治》2014,(18):48-49
正爱情走了,但心不能丢了当年,他是个穷小子,妻子与他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婚后,他视妻子如"女神",他坚信自己的婚姻是圣洁的;哪怕结婚十年他发现妻子"异样",他亦相信爱情只是被"冷藏",从未走远。可是,郑尚金的出现摧毁了这一切,他触犯了一个男人对爱情的容忍底线,低视了他对婚姻的在乎,并让他在众人冷笑中成为"顶缸爸爸"。他的反击,不只是为了抗诉,更多的是求助,想问一问,面对曾经那份相濡以沫的爱情,他是该拾起,还是该丢下?  相似文献   

18.
26岁,风华正茂的年龄,本该意气风发,享受青春的精彩。可年少无知的轻狂使他曾经误入歧途,更因病魔的残酷,让他的人生阴霾笼罩。是这样一群人给了他生的希望,温暖了他冰冻的心,吹散他人生路上的迷雾,让他生命的精彩重新绽放。  相似文献   

19.
先说第一个人. 他叫张朝南,乡村教师,朴实敦厚,典型的山里汉子.他有太多的事迹可以让那一方人永远记住他.为了二十几个学生能顺利上学读书,他变卖了所有的家当,一个人住在学校里,苦苦地支撑着几个村唯一的小学.作为一个极贫困的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他的工资不仅少得可怜,而且被长年拖欠着,他甚至连家都没成.每年涨山洪的季节,他都要亲自去接送各村的学生,在危险地段,他更是背着学生趟过河水.他的事迹上过报纸,可这对于他,对于他学校的现状,没有带来丝毫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年初,我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问我关于车辆保险中的第三者责任险的问题。我在电话中简单回答了他的疑问,他说他的一个朋友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想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我跟他约了个时间面谈。到了面谈的日子,我在所里等他的到来,同时也在回想他问的问题,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