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福 《新长征》2023,(1):23-2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这是吉林全面振兴的最新定位和奋进目标。吉林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需要全省上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政策上、产业上、环境上综合施策,持续引导和培育人才留吉干事创业,共同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发展。人才留吉就业的总体态势吉林强化人才留吉宣传工作,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重才的良好氛围。吉林坚定不移“引、育、留、用”人才,形成人才汇聚热潮。  相似文献   

2.
姚远 《当代贵州》2023,(20):20-21
<正>贵州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诚邀天下英才,共同书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一年之计在于春,发展之要在于人。每逢四月,贵州“人才日”系列活动和人才博览会精彩纷呈,一系列敬才、赞才、引才之举,吸引千万人才关注贵州、汇聚贵州,呈现出“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好景。  相似文献   

3.
姚远  张齐 《当代贵州》2024,(20):8-9
<正>贵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充分激发人才活力,着力营造良好人才环境,扎实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竞争、智力竞争。只要我们不断加快人才战略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就能完成和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领导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历史上看,任何领导人走上一定的领导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都离不开有权用人的领导者的识与用。想当年,假如诸葛亮和关羽、长飞、赵云等良臣猛将没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就不可能在群雄并起、三国鼎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企业长远经济发展的战略整体的高度,提高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水平。识才是前提、用才是关键、爱才是基础、聚才是保证。无才不能识才,无魄  相似文献   

5.
安通 《当代贵州》2023,(28):18-19
<正>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改革开放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贵州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与高质量教育、高水平科研、产业发展和区域重点建设相结合,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央发布的2023年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育”“留”上精准发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的“源头活水”。在“引”上做文章,让人才下乡有劲头。要瞄准发展需求,研判人才堵点问题,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引什么,确保村村有需求清单,企业有引才方案。要广开进贤之路,树起“人人是人才”的引才观,以开放、包容的眼界识才引才,既要引来‘金凤凰’”,又要挖掘本土“田秀才”。要坚持“以才引才、以情引才”,发挥人才“朋友圈”力量,拓宽人才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7.
党管人才除了制定政策、整合力量,更多的是服务。要有重才之识,爱才之心,识才之智,用才之贤,举才之魄,护才之胆,容才之量,助才之情,聚才之力,育才之明。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石家庄市藁城区着力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营造尊才爱才、留才用才的环境,打造了一支扎根藁城的优秀人才队伍,以人才促进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图们市紧扣引才、育才、留才三个重要环节,积极搭建人才平台,不断优化人才育留环境,持续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精准引进,让人才"落地生根"。在强力推进全州"招才引智"工程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游子归巢"工程,出台《"游子归巢"人才回引实施办法》。探索实施"两试双选一参照"回引方式,即拟回引"游子"通过笔试和面试后可进入"双选"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重才、爱才、聚才、用才,贵州敞开怀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贵州人才博览会已连续举办六年,成为全省引才聚才的重要平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指出,"人博会"对于全省规模引才、高端聚才,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广聚天下有志英才,合力打赢  相似文献   

11.
今年,自贡市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储备机制,成立高端人才储备中心,配备30个引才专项事业编制,推进开放引才、科学用才. 紧贴发展需求引才.紧扣自贡重大发展战略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定位,确定金融、航空与燃机、城乡规划建设等10余个急需紧缺专业,着力精准引才.面向全国发布引才公告,不设报名截止期限,常年引才.全方位考察识才.采取面谈形式逐一考察,面谈组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拟挂职单位构成.从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专业知识水平与专业实操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精准识别人才."贴心服务+政策保障"留才.从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落实5万-30万元安家补助,标准化配置人才公寓供"拎包入住".打通晋升通道,对表现优秀、工作突出的,采取调任等方式到机关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干部.探索与挂职岗位、绩效、贡献挂钩的灵活薪酬体系,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梅子侠 《奋斗》2020,(1):78-78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大国。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态势,对我国人才素质、能力和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和创新加速,知识结构更新节奏加快,未来就业不确定性明显提高,要求劳动者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人力资本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是要形成识才爱才敬才之风气。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突出"才"的核心、深化"引"的举措、探索"用"的机制、做好"留"的文章,推动全省人才事业不断发展。贵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深泽县紧紧围绕实现"百万人才荟聚石家庄"的工作目标,坚持"强县先兴人"的理念,以出政策、广宣传、严管理、强服务为举措,谱好引才、用才、爱才、留才"四部曲",为县域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打造了一流的软环境。释放政策红利,谱好"引才曲"。一是在石家庄市21个县(区)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引进名校毕业生优惠政策的意见》,明确了服务对象为全县引进的"985""211"高等院校应届优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医疗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国家医疗保障局坚决扛起"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政治责任,持续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以下简称待遇司)承担着统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健全统一规范的医疗保障制度等重要职能,在医疗保障领域起着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古人云,"为 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 组织部门是选人用人、选才用才的部门,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揽得进、留得 住更多的人才,就应当按照"三个代表" 的要求,以识才、用才、爱才、聚才、育才 的实际行动,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 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和帮助人才干 好事业的氛围与环境,这就要求在抓人 才工作时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17.
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用真挚的情感关心人,用适当的物质待遇吸引人,是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思想主张。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一切有志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6):41-41
人才成长依赖环境,人才竞争取决环境。要营造重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引导社会正确看待人才、尊重各类人才,既关注高端人才、又重视实用人才,既重视已有成就的人才、又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人之智、容人之量、成人之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营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重视开发本地人才,又加大引智引才力度,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人才工程见到实效;营造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让各类人才更加体面、更加舒心。  相似文献   

19.
<正>人才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要,跨越之本。对于正处于后发赶超的贵州来说,要确保"两个100年"战略目标的第一个100年不掉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才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要,跨越之本。围绕建立"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这一目标,贵州在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用才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彰显爱才惜才浓浓春意,激活创业创新一江春水。伴随着改革红利的空前释放,一系列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近年来,通化市主动求变,不断探索人才发展路径,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上出实招、见真功,构建了以“1+7”系列人才政策为主体的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为推动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响人才改革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