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3,(23):36-36
壹中方愿同美方探索在亚太的良性互动之道,希望美方发挥东道主作用,同中方一道,使亚太合作回归正确方向。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就美方推行所谓“印太战略”表明中方立场。  相似文献   

2.
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洪 《当代亚太》2006,(12):12-18,51
本文主要从地区视角考察中国和印度在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经济和安全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印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大国,其利益和影响正扩展到亚太各个次区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印在南亚的竞争会多于合作;在东南亚,经济合作要大于竞争,但安全上的竞争要大于合作;在中亚,中印竞争或冲突的可能性较小,而合作的潜力和前景看好。在促进(次)地区的经济和安全方面,中印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不断改善双边关系的同时,正确处理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影响,深化合作,健康竞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中印双边经贸关系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迄今为止双方经贸规模仍比较小,与两国庞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不相称。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还不断地出现在双方经贸往来中。本文从当今中印双方所处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出发,探讨了影响中印经贸发展的长期因素,包括就业压力、产业转移博弈政治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印经贸关系的介入等,并提出要尽快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合作措施,以增进双方未来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国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中印在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印对东盟"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政策的分歧和竞争。但竞争并不等于冲突,关键还要看中印两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相互之间实行怎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迅速崛起受到世界关注,但由于战略和认知差异、边界问题、巴基斯坦问题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关系不断下滑。印度借助自身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印太战略"实施,不断挑起与邻国的矛盾,特别是加大力度与中国竞争,与其他国家一起制衡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印命运共同体建设将面临巨大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中印在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也存在认知偏差和"单向构建"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印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将十分困难。近期,边界问题仍然是双方误解和矛盾加深的"爆发点",也是中印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难点,这使得中印的博弈还会继续。但由于中印合作对双方、地区乃至世界影响巨大,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从博弈论中的"懦夫博弈"和"重复博弈"视角来看,博弈的策略会影响彼此的行为和偏好,而目前双方有避免热战的共同点,也有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构建命运共同体仍然存在可能性。中印双方应把握机遇,相互调整行为与偏好,不断增加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以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19世纪的口号"大角逐"在国际能源领域再次抬头。但是,西方学者往往选择少数案例来证明油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与印度的竞争,以及油田的买卖。本文通过对中印竞争、合作与独立购买案例的实证调研,认为双方的竞争与合作案例的数量不仅少,而且两类交易的数量相当,相比之下,平行独立的中印能源外交案例最多。中印两国能源公司都基本遵照市场规律与游戏规则,而且多数能源行动并不属于过时的份额油"大角逐"。  相似文献   

7.
中印、中缅边界问题是中国最早与邻国着手解决的陆地边界问题。二者历史起源相同,问题属性相似,但中缅边界争端以和平方式妥善解决,而中印边界则爆发战争,至今仍未得到解决,由此形成中国解决领土争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文一武"两个范例。在近年中国与海洋邻国岛屿归属争端和海洋权益争端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对比分析导致中印和中缅边界问题情况相似但处置结果和走向截然不同的原因,既是重要的历史经验总结,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印边界战争是中国领导人所不希望发生的一场战争。基于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印度的国内政治、领导人个性、领土争端以及中国对于边疆稳定的需求是影响战争发生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认为引发战争的诸多因素中,想象的单边默契这一独特的战略思维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之一是中国关于边界的"暂维现状"政策并未被印方所正确认识,后者在国内政治因素的驱动下,不断挑起事端,造成中印边界冲突的升级;表现之二是印度对中印权力非对称结构的错误认识,导致中国的战略协商与威慑未能奏效,只能选择以武力的方式回应危机。在权力非对称维度下,研究国家单边默契思维的战略效应,对于分析国家的战略文化以及解决与中国相关的领土争端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印关系这一国际关系格局中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旨在对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时代中印关系的新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中印两国顺应全球化潮流,双边政治、经贸、文化等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中印大同(CHINDIA)是中印关系未来发展之走向.  相似文献   

10.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3,(22):36-37
<正>1.借题发“灰”针对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称每个台湾家庭都应该持有并接受训练使用步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敦促美方相关人士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不要拿台湾民众当炮灰。2.风“锤”草动不寻求同中国‘脱钩’,但又提出‘去风险’?针对美方这一表态,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妙句迭出:“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怎么去风险?如果以‘去风险’为名为‘脱钩’打掩护,就会给两国关系埋下更多钉子。”“如果把国家安全当作锤子,那看什么都像钉子。”  相似文献   

11.
印尼孔子学院工作始于2007年,目前已有6所由中印(尼)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中印(尼)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但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印尼开设孔子学院有其特殊性。本文对印尼孔子学院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相关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建军副教授撰写的《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一书于 2 0 0 4年 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共 2 8万字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回顾了 1 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改革的历程 ,主要阐述和分析了印度的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财政金融等部门改革和发展的状况。中篇主要介绍和评估了印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的演变 ,并对中印两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进行比较。下篇题为“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这一篇除了对中印经济发展状况做了总体比较外 ,还就印度反倾销对中印双边贸易的影响、中印两国国家创新能力比…  相似文献   

13.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3,(11):55-59
在影响中印关系的诸多因素中 ,文化交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和印度各自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 ;中印文化存在共性的同时 ,也有更多的差异 ,使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文化是交流的重要桥梁 ,起到了带动作用 ;而其具有的广泛性则可以避免某些“敏感区域”,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亚洲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和历史原因,中印经贸关系曾长期处于停顿状态。合作对两国意味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与此同时,现实中也存在着一系列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本文认为,中印已经结束了长期以来相互隔离的历史,但是两国在短期内实现程度较高的自由化和在国际舞台上形成全面战略同盟的可能性不大。中印合作将持续发展,其深度与广度将大体定位在“好邻居”的水平上。两国将在区域范围内及全球层次上,就某些具体问题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5.
夏立平 《当代亚太》2006,(12):19-28
中美印三边关系的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发展。美国能否利用印度平衡和制约中国,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印关系的发展。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印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只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印度就不会被美国利用来制约中国;而中美之间的战略目标虽有相当多的差异,但也存在不少利益交汇点。根据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分析,中美印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与中美印有关的国际合作机制在发展。中印之间和美印之间有一些共同价值观,中美在价值观上也并非完全不同。中印战略文化的相似之处大大多于美印之间。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中印是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但都不愿挑战国际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大国——美国的领导地位,也不想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而是主张在遵循国际法准则、平等和相互尊重、合作以及推动多极化的基础上推动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美印有必要建立相对均衡的三边关系。如各方处理得当,中美印有可能避免“安全困境”,建立起“双赢”或“多赢”关系。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我所举行中印(尼)关系问题研讨会 今年3月中旬,我所举行中印(尼)、关系问题研讨会。与会者回顾了印尼同中国断交以来两国关系状况,对两国关系最新发展的世界和地区背景、印尼的战略意图和促成两国开始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充分评价中国印尼关系正常化的意义和影响,展望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以及正常化以后的中印(尼)关系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印外贸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宏 《当代亚太》2006,(2):18-23,37
本文分析了中印两国的外贸体制改革,通过对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方向、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当前中印两国的对外贸易分别面临着结构调整和总量增长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在近期两国的对外贸易互补多于竞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际关系的合作竞争概念,冷战后中印在缅甸的合作竞争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合作逐渐增多,虽然竞争仍大于合作,但竞争的主导地位有所减弱。受中印关系的影响,未来中印在缅甸的合作竞争关系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尽一切可能使之获得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印对外开放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都得益于开放改革的政策.中印两国对外开放的道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俄美关系经历了遏制、合作、打压三个阶段。美方一直处于攻势,俄方则处于守势。即使是合作时期,也是俄方主动改善关系。这种发展态势,加剧了美实行单边主义,同时对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