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故意杀人案现场的法医学检案重点、难点和相关实践经验。方法收集某县2004—2013年88例已破故意杀人案件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县籍女性被害人数明显高于外埠籍女性。犯罪嫌疑人中外埠籍明显高于本县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职业多为打工、无业或务农;学历明显较低。被害人死亡原因以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为主。故意杀人案件以熟人作案为主,陌生人作案主要表现为谋财。行为类型在谋人、谋财、谋性三类案件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伪装行为及愧疚行为指向性最明显。结论犯罪嫌疑人的准确刻画是法医学鉴定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反映了故意杀人案现场法医工作的重要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3.
□据选择杀人时机判断选择合适的杀人时机,是犯罪分子预谋作案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杀人时机选择准确,多是熟人作案。如被害人刚存放在家中巨未即被抢劫杀害;乘被害人患病服药期间进行投毒;在被害人外出或返回途中,事先潜伏在必经路线,突然袭击等都反映出熟人作案的心理特点。□据杀人现场所处环境分析如果杀人第一现场较偏僻,被害人生前并不熟悉这一环境,在排除了被绑架协迫或拖拉到现场的情况后,多是被凶手哄骗至此;如果现场发现两人坐卧攀谈迹象或死者被害前经过精心打扮象去赴约,则更可能说明是被熟人杀害,多系因恋爱、奸情关系破裂引起杀人。□据现场物品状态分析待客住宿迹象:死者家中饭桌上若有茶水、碗筷酒菜、糖果等,有可能凶手与死者共同进餐、攀谈;据被窝、铺盖分析凶手若与死者共同住宿,可说明凶手与死者关系密切,多是朋友、同学、战友、亲戚关系等。现场物品变动变化情况:在盗窃、抢劫杀人案中,若现场翻动很乱,甚至价值高的物品未找到,说明凶手对被害人或现场不太熟;反之,作案目标特准,尤其财物存放位置隐蔽,作案人不经过仔细搜寻而  相似文献   

4.
由于性变态杀人案件的现场与一些常态人的性犯罪杀人现场、常态人杀人案件伪装现场和精神病患者杀人案件现场有相似之处,给侦查人员把握案件性质增加了难度。对案件认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的尸体损伤有时候也存在手段极其残忍的情景,如被害人尸体的乳房和阴部被切割掉等。但是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的案犯这一行为不是为了性满足,只是因为对被害人恨到了极端或者为了伪装成性变态杀人现场而为之。这两类杀人案件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案犯与被害人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并且关系密切的占多数。报复杀人案件中,虽然也有与被害人之间互不熟悉的,如被雇佣犯罪,但是雇主与被害人之间却是相互熟悉的。况且报复杀人案件的被害者没有性别和年龄之分。而性变态杀人案件的被害人大多为女性并且多是年轻女性。与强奸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强奸杀人案的犯罪分子施用暴力威逼、伤害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迫使对方就范而与之性交,  相似文献   

5.
百问百答     
问:怎样从纷乱无章的足迹中分辨出案犯的足迹答:分析判断时可结合以下几方面确定:(1)足迹遗留的位置,是否与犯罪活动吻合。(2)足迹遗留的新旧程度,分析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3)足迹反映出的步法特征、行走动作习惯,结合作案手段和实施犯罪过程,判断是否为犯罪的足迹。(4)分析足迹与其他痕迹的关系,如与现场手印、工痕、血迹等关系。(5)仔细进行甄别,排除无关人员的,最后找出案犯的足迹。问:水中的尸体怎样保护答:1.如果确认水中的被害人已经死亡,则不必将尸体打捞上岸。因为尸体暴露在岸上空气中较之浸泡在水中更容易腐败,而且打捞时,极易损伤尸体,破坏尸体  相似文献   

6.
两例强奸案中特殊生物检材的DNA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案例1:某日晚11时许,某村发生一起上门抢劫强奸案。案犯在作案时,先将单身在家的被害人蒙面、捆绑住手脚,抢得财物后,又对被害人实施强奸。案犯离开后,被害人挣脱了绳索,但在报案前用水清洗了自己的大腿及会阴部,并洗涤了擦拭物品及床单。作者接案后,对被害人的阴拭、短裤等检材进行了检验,均未检见精子。后经询问了解,案犯在强奸过程中曾有过吮吸被害人两侧乳头的行为。用湿棉签轻轻擦拭被害人两乳后,采用Chelex法提取该擦拭物及被害人血样,用Profiler Plus进行扩增,ABI3100型测序仪电泳,分型结果(表1)表明:被害人两乳擦拭物中均检…  相似文献   

7.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一种。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简要分析了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特点,为同类案件的法医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参与鉴定的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共死亡207人,其中加害人98名,被害人109名。对加害人、被害人双方的性别、年龄、关系及案发场所、死亡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地区杀人后自杀案件涉及的死者多为18~59岁青壮年,相互之间多熟识,起因多为家庭矛盾及感情纠纷;被害人女性为主,加害人男性居多;案发场所多为同一室内环境或相邻室内外;杀人多选择机械性暴力手段,而自杀则多采用自缢和高坠。结论上述关于此类案件的特点有助于法医在鉴定过程中对杀人后自杀案件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9.
鸡西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较大的城市之一,有着较为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条件。近年来刑事犯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以杀人犯罪为主的智能化、有预谋的犯罪日益增加,多数杀人犯罪分子作案前即做好充分准备,作案后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迅速逃跑。为有力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提高杀人案件的破案率,我们大力开展了缉捕杀人逃犯的统一行动和专项斗争。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共抓获杀人逃犯183人,占1992年以来鸡西市杀人逃犯总数的90.5%。对杀人逃犯的几点认识第一,要认清增长趋势。进入80年代以来,鸡西市杀人逃犯数字开始呈上升趋势,近几年上升的幅度又不断加大。1992年,杀人后逃跑的犯罪分子有56人,占当年杀人犯罪分子总数的40%,逃跑人数比1991年上升5.6%;1993年,杀人后逃跑的犯罪分子有61人,占当年杀人犯罪分子总数的63.2%,逃跑人数比1992年上升68.9%;1994年,杀人逃跑的犯罪分子有74人,占当年杀人犯罪分子总数的69.8%,逃跑人数比1993年上  相似文献   

10.
命案中伴有附加性加害行为的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案中的附加性加害行为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杀人过程中,由于某种心理动因的需要,在被害人处于濒死期间或死之后,又附加实施的侵害行为。在杀人案件侦查实践中,此类实施杀人且伴有对受害人的附加性加害行为的情形出现机率较高,而这种加害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与支配下发生的,必然反映出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和个性特征。因此,对此类特殊现象如若分析不当,则会直接误导侦查方向。常态情况下分析,经常会归因于熟人作案、泄愤心理或灭口动机,而很少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行为特征作深入详尽的研究剖析。命案侦查中,如何通过现  相似文献   

11.
无名尸体案件是指经过现场调查、尸体检验和经群众辩认后仍不知死者身份的他杀案件。无名尸体根据尸体的完损状态可分为无名全尸、无名碎尸和无名白骨尸。形成无名尸案件的原因并不复杂,通常是以下几种:一由于作案地点僻静,人迹罕至,被害人被害后尸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被现,由于尸体高度腐败加之被野兽啃食,已经面目全非,失去辩认条件。二是流动人  相似文献   

12.
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杀人案件中,捆绑是案犯实施的一种常见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现场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用什么物品捆绑,什么时间捆绑,怎么捆绑等),而且也是现场分析(比如作案人数、作案动机和案犯刻画等)极为重要的信息和依据来源。捆绑行为作为一种外显性很强的行为迹象,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人员理应充分利用,但这方面国内外除了零星的报道外,似乎关注不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笔者试通过对固原地区几年来发生的青少年杀人案件的分析,找出其特点、原因,以便采取对策。青少年杀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青少年杀人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中最严重的一个方面,仅次于盗窃犯罪。从固原地区近3年来的情况看,杀人犯罪绝大多数系青少年所为,所占比例年均在80%以上。1993年,固原地区共立杀人案33起,其中青少年作案28起,占84.8%;抓获作案成员38人,其中青少年35人,占86.8%。1994年,全地区立杀人案件23起,其中青少年作案19起,占82.6%;抓获作案成员26人,其中青少年21人,占81%。1995年1-8月,全地区立杀人案件13起,其中青少年作案11起,占84.6%。从发案的起因看:一是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最为突出,且往往波及无辜,死人多。在固原尤其是偏僻落后的乡村,自由恋爱仍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男婚女嫁仍沿袭封建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现场勘查的好与坏、现场分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刑侦工作的成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侦察人员,甚至我们一些侦察决策领导人由于缺乏对刑事技术科学性、专业性认识,不尊重现场情况,对勘查技术人员提出的现场分析意见持有疑虑(或不相信),侧重于调查访问所得的情况或线索,致使侦察工作步入迷途,贻误了战机。发生在我市某县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件就很具有代表性。1994年10月15日,西安市某县安家大队十一组曹平均一家三口被杀害于家中,并被纵火焚尸,现场遭到严重破坏。市局刑侦处技术科经全面认真的勘查现场发现提取了案犯鞋印。根据现场特点、尸体位置、变动情况和痕迹物证分布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勘查技术人员在临场分析会上提出了如下几点意见(结论):①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杀人案件;②根据案犯鞋印分析,系一人作案,案犯身高170cm左右,年龄20-25岁;③从现场环境及大门关闭情况分析,案犯从大门出入,系叫门入室,案犯与死者有某种熟人关系;④案发当晚下大雨,而且适逢停电,说明案犯居住地离现场不远,排除流窜作案;⑤现场有血手套印痕反映,说明案犯带手套作案。后根据现场勘查过程中所提取的滴落血迹检验结果证明案犯受了伤。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度上海市未破的凶杀案件大幅度上升,全市共有56起,为历年来之最。在这些案件中,抢劫杀人的为26起,占46.4%;劫车杀人的为3起,占5.4%;因奸情杀人的为8起,占14.2%;因纠纷杀人的为3起,占5.4%;仇杀为3起,占5.4%;性质不明的为13起(其中包括5起碎尸案和4起无名女尸案),占21.4%。这些案件有其共同点,但又不尽相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不会是简单的重复,总想千方百计地逃避罪责。杀人的具体手段是有效地实现杀人动机与目的途径。犯罪分子为了致人死地常常根据当时当地和被害人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掌握的犯罪工具、技能、知识水平和身体条件,设计出杀人的方式方法,并付诸实施。在案件发生后,侦察人员和侦察对象双方都处于运动之中。案件事实的已知与未知,侦察条件的有利与不利,破案工作的主动与被动,随时都在变化。如把握不当,战机瞬间即逝,给破案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通过对这些未破凶杀案件的剖析,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杀亲案件的特点,为此类案件的分析、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溧阳地区2004—2014年破获的17例杀亲案件,对原始登记信息、现场勘验笔录、尸体检验鉴定书、破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例杀亲案件中受害人以女性居多,嫌疑人以男性居多,杀人动机以配偶不忠或怀疑配偶不忠占较高比例。杀亲案件中有精神病患者杀人、伪装杀人,嫌疑人杀人后自杀占有一定比例。结论杀亲案件多与婚外性行为、精神病患者杀人等家庭因素有关,部分为杀人旋即自杀,致伤工具具有简单随意、易于获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法医实践中,遇到一些精神病人杀人案件,综合我县1985年~1998年间全部杀人案件148起,精神病人杀人占21起,约占全部杀人案件的14%,分析如下:1一般情况本文21起精神病人杀人案件中,涉嫌21人,每案一人。性别和年龄:男性13人,女性8人,其中20岁~30岁12人,31岁~40岁3人,41岁~50岁4人,50岁以上2人。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居多,无少年,老年较少。杀人动机和目的:无任何原因杀人的8人,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动机,有的因多疑、幻觉而杀人。伞某见他四岁儿子的阴囊是黄的,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某县杀亲案件的现场情况、损伤情况以及人员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为杀亲案件的法医学分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2013年23例杀亲案件的资料,从涉案人员基本情况、死者与嫌疑人之间的关系、死亡原因、作案动机、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工具及作案后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3例杀亲案件中,以夫妻关系为主,主要为激情杀人,作案工具多为就地取材,作案地点多选择在住所,作案时间以夜晚为主。结论杀亲案件的分析应依据现场勘验、尸体检验并结合调查走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南京市各级刑侦部门在市局的统一指挥下,通力协作,联手作战,成功地破获了一串拦路抢劫、行凶杀人的案件。杀人串案,在我市尚属罕见,其间对案件的认识、串并过程及发现、捕捉案犯的各个环节,多次出现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戏剧性情节。纵理全案,又涉及一些令人深思的重大课题。回顾历程,实践、认识的轨迹,显示出以下的一些特点。……个案的迷惘1993年8月26日15时许,我市栖霞区紫金山乡后庄村路边发生一起杀人案。案发现场地处城市东南边,不仅是城郊结合部,而且是两个郊区的结合部。被害者系在南京从事无证收旧业多年的50多岁的宿迁县男性农民秦某。案犯作案过程有数人目  相似文献   

20.
故意杀人案件死刑适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意杀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加害人直接剥夺了被害人的生命。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加害人的“杀人”动机目的、年龄、性别也存在差异而且对死刑的适用有直接影响。从总体上看,在故意杀人案件中死刑适用占73。2%,其中死刑立即执行占81.5%、死缓占18.5%。从具体案件类型看,死刑适用较高的主要有:强奸杀人占94.8%,邻里纠纷杀人占92.2%,绑架杀人占82.7%,抢劫杀人占81.5%;死刑适用较低的主要有:琐事纠纷杀人、报复杀人和家庭内部纠纷杀人,分别占52.5%、54.4%和5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