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员大视野     
《实践》2020,(4):52-5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的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日报》刊文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将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卢世容 《当代贵州》2023,(19):44-45
<正>数字引擎助推智造提速、加快布局绿色智造赛道、推动优势产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遵义制造正加速迈向智造。“5G技术加持下,生产线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一个工人最多可以操作多少台机器?”“一根钢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数字化为企业带来了什么?”……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背后都离不开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技术是制造升级智造的缩影,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相似文献   

3.
刁琳琳 《前线》2022,(5):71-74
在“十四五”首提“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北京正处于制造范式升级的关键期,积极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集群思维创新智造业态培育模式、以政策改革完善人才引育培用机制。营造数字生态、集群生态和人才生态为核心的“北京智造”生态环境,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高端创新引领的首都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0,(4)
正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的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日报》刊文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将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方莉 《学习月刊》2010,(15):47-47
日前,北京、上海、浙江、海南、陕西等20多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水平,一些著名大型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加薪。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着力涮结构、促转型的大环境中,我国工业经济将步入由单纯规模化扩张到提升附加值的战略转型期.而工资上涨不仅无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而且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正>从节约资源到集约生产,从优越品质到绿色环保,商业模式和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预示着混凝土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科技,让中国更蓝!日前,在全国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建材发展论坛观摩现场,由中联重科制造的"全球首套小时处理量500吨干法楼式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线+环保型搅拌楼",在毕节市双山新区磐石建材有限公司第一次走进与会代表的视野。从"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发,这套"二位一体"运行模式,被称为中国混凝土建材生产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战略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通过工业互联网等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赋能,不断推进工业创新、智能制造、智慧管理,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本期,我们继续聚焦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亮点和成效。该公司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了"机器换人""机器助人",智能制造已成为公司提质增效的利器。2021年,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产能预计可达680万条,  相似文献   

8.
张鑫 《新湘评论》2023,(19):18-19
<正>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推动企业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对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塑造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常德经开区按照省、市部署启动实施“智赋万企”行动,以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为着力点,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部门数据不断开放,电子政务逐渐完善,业务流程大力优化,服务效率全面提高,贵州正跑出智慧政府转型升级的加速度。1月24日,贵州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发布上线,开启“智能交通云”集聚时代。作为贵州改善物流营商环境、降本增效、规范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贵州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后,将向政府、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集约化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破除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孤  相似文献   

10.
正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都产生了新的深刻影响。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制造业也在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中不断转型升级,迅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向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一批增量服务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丰富新业态,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变,是贵州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工业全面转型升级目标之一。贵州将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一批增量服务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丰富新业态,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企业开发服务型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供应链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实现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找准工作着力点,在“转型”上聚焦,在“升级”上发力,重点抓好“四个一批”。要改造提升一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节能减排。要产业转型一批。推动企业向高端转变,向服务型转变,利用网络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从低附加值领域转向高附加值领域,从传统工业、传统服务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要关停重组一批。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产业集群"向“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化是新疆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即将由“资源开采初加工的要素投入驱动型”向“产成品制造精细化生产加工的效率驱动型”进而向“人才、技术、创新投入的创新驱动型”的集群化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小到手机APP,大到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正飞速发展,推动中国"衣食住行"不断创新,也为实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注入催化剂。衣:数字化驱动零售加速升级相比原先有一段时间线下门店被看作是"试衣间",目前中国零售市场中有57%的零售销售商都受  相似文献   

15.
《先锋》2022,(3):67-68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向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是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互的关键枢纽,对于破除“信息孤岛”、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制造建圈强链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4,(9):33-34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该意见强凋,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一是鼓励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二是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三是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为此,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要坚持制造强省战略,把基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推进一批工业强基项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经济转型升级。盐化产业是湖北省传统的重要千亿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之一。随着中国盐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北必须推进盐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高端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已在许多产业和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但在向制造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正工业是青铜峡发展的"根",工业是青铜峡崛起的"魂"。在青铜峡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工业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青铜峡市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突破点,坚持提升总量与优化结构并行,优势主导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并抓,大力实施改造提升、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三大工程",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如今,这个经历了重重考验的老工业基地,已全面开启转型升级模式,在工业转  相似文献   

20.
金昌龙  张逸潇 《江淮》2012,(7):32-33
近年来,芜湖在加快工业转型中实现内涵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中走进"跨江时代",以工业理念催生都市现代农业,打开了"三化同步"、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工业转型促进内涵式发展"芜湖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调整转变思路,发掘经济发展的新内涵,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从过去单一以工业为主体的城市,转变为一座以商贸、科技、文化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在芜湖的决策者看来,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推进工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促进二产向三产延伸,实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在芜湖构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被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