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周琼林 《传承》2008,(14):44-45
伴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要求政府治理的价值理念相应的发生转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善治理念。从和谐社会和善治理念的内涵来看,和谐社会与善治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致的,善治是和谐社会的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要求政府治理的价值理念相应的发生转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善治理念.从和谐社会和善治理念的内涵来看,和谐社会与善治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致的.善治是和谐社会的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西方出现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即治理和善治理论,开始变得日益引人注目,并被认为是替代传统政府统治理论的新思想。随着我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治理进程,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善治是以法治贯穿其全过程的,善治和法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分析善治与法治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善治必须与法治相结合之必然性。并结合法治化的善治的过程研究,认为实现法治化的善治是走向善治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本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二是,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重挑战。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  相似文献   

5.
邱香 《青年论坛》2008,(2):30-32
善治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是统一的。善治理论主张新的社会治理结构应当是多中心的、自主的和分工合作的,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第三部门在新的治理结构中应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共青团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和谐社区建设,其组织功能将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公共治理就开始成为整个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众多的治理学说中,“善治”一说最具代表性。在治理和善治理论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命令与控制的被动管理网络被平等、弹性、柔化的网络组织结构所取代;传统的采用管制与禁止的单一治理范式进化为激励和促进的多元治理手段。在和谐社会视阈环境下,公共治理多元主体摒弃零和博弈,达成了互动合作的正和博弈关系。我国协同治理范式遵循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作为公共生活治理主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谋求具有善治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施向荣  徐建南 《传承》2008,(6):36-37
汉唐盛世的休养生息政策、君民为谐、君臣和睦、民族和睦等治国经验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善治提供借鉴,批判地继承这些和谐思想,借鉴盛世善治经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唐盛世的休养生息政策、君民为谐、君臣和睦、民族和睦等治国经验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善治提供借鉴,批判地继承这些和谐思想,借鉴盛世善治经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管理领域发生的一场全球性改革运动,作为一种过程与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佳路径选择。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多中心的治理格局;从共同面临的问题出发确立目标体系;形成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化的行为准则;确立社会治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做好基层社区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融入社区治理工作,通过服务社区里的困难群体,成为社区治理当中多元共治的主体之一,在促进社区治理走向善治方面发挥着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同时,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也为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特别是社区社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实践场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11.
杨镪龙  许利平  帅学明 《前沿》2010,(1):137-141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公共治理就开始成为整个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众多的治理学说中,"善治"一说最具代表性。在和谐社会协同治理视阈环境下,多元治理主体摒弃零和博弈,达成了互动合作的正和博弈关系。我国协同治理范式遵循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作为公共生活治理主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谋求具有善治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之一。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一种动态平衡、相对有序的稳定观,建立健全利益调整和矛盾排解的社会稳定机制,设置充分表达、合法参与的社会稳定安全阀,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实行对社会稳定的善治,开发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社会稳定之源,努力追求和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敏 《前沿》2007,(9):29-31
治理——善治既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又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统治模式。在介绍治理——善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治发展中借鉴这一理论的理论上与现实上的必要性,并提出治理——善治理论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最后,指出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借鉴这一理论时应注意区分西方国家"治理"与发展中国家"治理"的差别,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等问题,只有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中国才能真正地步入现代治理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价值体系的统一。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直接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部门, 其公共政策和治理方式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问题。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 设进入关键时期的重大战略安排,成 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在构 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端于西方的 治理与善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重要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视角。但同 时,也应该看到其在我国的运用因具 体条件的不同而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华 《前沿》2007,(6):151-15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重大的理论突破,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仅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新的特征出发,分析理论创新的新特点,目的是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多党合作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党合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而且,它在适合中国国情、推进民主政治、强化一元意识形态、整合各方面利益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宣传舆论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必须注重提高宣传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足,而治理和善治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思维与研究范式。治理与善治理论表明,群体性事件的根源在于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与新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种种不适应而产生的社会张力。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药方在于创建社会善治模式,主要策略有:培养公民价值与公共利益至高的价值理念;制定一套共同认可的善治制度规则;推进政府改革,提升善政能力;壮大公民组织,夯实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轩 《人民论坛》2013,(10):50-52
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各方面的协商和合作能推动多元共生的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想在和谐社会中充分地发挥公共管理的功能,就应努力转变行政机关的职能,选择恰当的行政治理工具,推进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并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确保公民的诉求能够得到有效反映,沿着善治的方向不断推进公共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