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愚弄中国的美国经济刺激政策 2008年9月美国的“雷曼冲击”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由此也改变了此前中美关系的架构。20多年来,美国与中国的高层智囊团一直在进行政策交流,但如今美国和中国的政策知情人却不知晓时代的变迁已悄悄使中美关系成为战略性的了。我们无奈并深切地感受到在当下的时代,那种简单且近乎极端的“反中”抑或“脱美”的争论应当打上休止符。  相似文献   

2.
陶文钊 《台声》2011,(10):29-29
从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指导中美关系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都是台湾问题,“一个中国”政策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即使两国关系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但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时,中国领导人再次明确重申了这一点。中国上述立场再清楚不过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2,(4):3-3
台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是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关键。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之际,2月21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进行了工作访问。在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的会谈中,就台湾问题交换了意见。江泽民主席向布什总统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江泽民主席强调,在中美关系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极为重要,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基础。布什总统在会谈中重申美方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表明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布什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台海要论     
中国决不容忍“台独”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容忍“台独”。胡锦涛高度评价布什总统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2005年1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的谈话)发展中美关系有三点启示第一,中美关系有着广泛的世界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已超越了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  相似文献   

5.
王家英 《台声》2005,(10):22-23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3日与美国总统布什在纽约举行高峰会议,而由于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异常敏感的议题,因此每次中美峰会的内容都自然地成为外界观察中美对台政策变化的重要指针,这次胡布会也不例外。然而,从媒体对这次“胡布会”的报道内容看,台湾问题相对于其他议题如朝鲜和伊朗的核武发展及中美双边贸易磨擦等问题,其重要性并不特别突出,而且也未见太大的迫切性,反映出经过过去几年的冲撞摸索,中美已重新建立了处理和控制台湾问题的基本模式。胡锦涛的相关讲话是,他赞赏布什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底,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2009年,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对中国依赖和借重增强,中美“同舟共济”共同抗击金融风暴。但2010年伊始,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贸易保护、谷歌退出等事件接踵而来,中美关系突然陷入低迷。2010年4月,胡锦涛赴华盛顿出席核安全峰会,中美元首举行会晤,接着中美在北京举行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关系出现了峰回路转。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中美关系从“一路高歌”到“风云突变”,又“迅速回暖”,像过山车,如悬疑剧,一波三折,我们应该怎么看中美关系的一波三折呢?  相似文献   

7.
1997年和1998年中美两国首脑的成功互访是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中美关系进人了一个新阶段。4月6日至14日朱基总理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是首脑互访之后中美关系的又一重大事件,对维护和推动近两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所出现的积极势头具有关键的意义。朱基总理此次访美是在中美关系再一次遇到麻烦的情况下进行的,按照朱总理本人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说就是“在美国出现了一股反对中国的潮流”O这与去年6月克林顿成功访华后两国不少人士对中美关系发展所抱的乐观估计相比,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反差。那么,如…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的“龙头”——美国如今已将电脑玩到了“奔腾Ⅳ”,他们却用半个世纪前的老投票机来选总统,难怪总统”难产“。但就中美关系而言,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早就结束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显得异常火爆,两位势均力敌的对手演绎了一场美国历史上选民们最难抉择的总统角逐战。美国的这场热闹戏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之所以对此倾注了极大的关注,除了这场角逐着实激烈热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关心这场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人们的关心是有道理的。自1989年风波和冷战结束之后,中美关…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选之年,是中美关系的多事之秋,这似乎已经成为规律。2000年美国大选年刚刚过去两个多月,美国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竞相寻衅滋事,大大小小的反华事件接确而来,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在美国大选年里,中美关系将如何正常发展,成为中美两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D国四日进”罚四z茬1月12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巴尔声称,一份刚解密的美国军方文件证明,“中国将在西半球具有战略价值的巴拿马运河取得一个据点”,对巴拿马运河构成威胁,‘香港和记黄埔公司在巴拿马运河的货柜航运设施,可能为西方非法出口科技或禁运品到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上海公报》签署 30年来 ,“中美台”三边关系互动的曲折历程留给人们许多有待深入反思的问题。作者认为 :第一 ,不能盲目夸大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互动的影响力 ,两岸中国人的意志才是两岸关系互动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 ,“中美台”三边关系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 ,美台关系必须服从于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利益要求 ;第三 ,中美对抗不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随着中美共同利益的深化 ,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歧见将趋于淡化 ;第四 ,“反对台湾独立 ,反对武力解决” ,维持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当前美国对台政策的“底线” ;第五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寻求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台湾民众利益之归宿。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应克林顿总统之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2年来首次访问美国。在这次历史性访问中,中美两国首脑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晤,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就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框架和目标达成共识,确立了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80年代末以来中美关系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周文重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此后不久,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009年与中美战略对话合并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开始筹备和启动。在大使任内的5年间,他亲历了这一对话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如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成为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今年5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举行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周文重。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其上任以来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谈中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也事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希望美方继续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防止中美关系大局受到干扰。特朗普表示,美国政府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中方给予特朗普以“国事访问+”的高规格待遇,中美双方签订了2535亿美元的贸易订单。经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2009年见证了中美关系的脉脉温情,而进入2010年,中美关系却流年不利,麻烦多多。1月份美国宣布对台售武,2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对台售武和会见达赖,两者涉及中国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主权问题,也刺激了中美关系的敏感神经。此外,此前中美之间接连不断的贸易纠纷,也让贸易由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变为两国关系的“摩擦点”。  相似文献   

15.
引言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演变的各个阶段中,美国的武器售台和《与台湾关系法》(以下简称“关系法”)一直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中心问题之一。去年,布什政府又“援引”《与台湾关系法》,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这说明,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两党四届政府从现实利益出发,虽然相对收缩了与台湾的关系,但其对华政策,始终立足于延缓中国的统一,这就是台湾问题至今不能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中美建交的过程表明,虽然卡特政府决心实现正常化,但美国两党各派都不主张放弃台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的大思路、大战略“四个如何认识”和中国的国际战略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策略思想 进入新世纪, 人们都在谈论全 球战略问题,我只 略谈三点。 中美关系的 大思路、大战略 就我所知,近 几个月来,有多位 重要的美国人对 中美关系主要是台湾问题,谈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意见。一位资深的战略家、外交家对一位中国朋友说:“目前中美关系又到了一个相当严峻的时刻。希望双方有识之士一起努力,要想点办法,坐下来好好谈,谈些大战略,甚至可以签一个协议。”他还说:“让我们一起讨论在今年美国大选后,中美怎么一起来发展些大…  相似文献   

17.
时事学习     
江泽民强调中美关系首先要平等国家主席江泽民1月16日在中南海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中美关系首先要平等。双方要建立信任。发展合作,就必须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互不干涉,求同存异。在一个多小时的会见中,江主席首先指出,中国希望发展与美国的关系,这既出于两国的现实利益,更着眼于世界的大局和未来。江泽民说,中美间的三个联合公报确立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根本原则,为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但这些年来,中美关系一直是一波未伙一波又起,麻烦不断,“究其根本原因,都是违背了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原则。”江泽民说,美…  相似文献   

18.
台湾陈水扁政府一意孤行推行“入联公投”,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台海两面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美国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政府是台海关系的麻烦制造者,这是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需要。第一,从意识形态上,美国的价值观使它以推行民主为幌子,干涉中国的内政。第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台湾是美国远东的战略基地之一。第三,台湾在美国与中国博弈棋盘中是美国钳制中国强大的重要棋子。第四,美国在台湾有重要的经济利益。但是美国又明确反对扁政府的“入联公投”,因为:第一,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第二,中美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第三,中国是一个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中美发生战争的结果不可想象。有鉴于此,美国的所谓台海政策是维持现状,反对台海任何一方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9.
甫于7月初结束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中关两国人民的欢迎,也受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欢迎。虽然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等问题上仍有分歧,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美国重申执行一个中国政策,克林顿总统本人在上海表明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无疑对减少外国势力对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的干涉,对海峡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有好处的,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松林 《台声》2000,(8):10-11
分裂中国是国际反华势力长期蓄谋、一以贯之的战略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和遏制的政策 ,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印度之那3条战线上包围中国。中国人民为捍卫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双方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由此 ,中美关系陷入长达20余年的对抗状态。70年代初期 ,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世界形成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的5大中心力量。在这5大中心力量中 ,苏联构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主要威胁”。所以 ,1969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认为 ,“要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 ,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