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全球化"的概念已广泛地流播于诸学科的学术话语之中,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研究也由于其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影响力而成为学术界的"显学",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论争则成为我国学术界一道亮丽的景观.导致全球化论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背后主要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差异.站在什么高度、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等撰著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一书,站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问题认识的理论高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全球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和实践生长点的关系,从而打开了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和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学者引介到中国学界。在过去的20年中,生态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历了四种理论形态,分别为生态危机理论、双重矛盾理论、革命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生态学理论。这四种理论形态反映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从不承认马克思具有生态学思想发展到发掘马克思系统的生态学这一完整的过程,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31日,美共经济委员会委员、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天文物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跨学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杂志——《自然、社会和思想》主编欧文·马魁特在中央编译局作了题为《被全球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讲座,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完全没有过时,但是全球化推动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提出了若干理论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答。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奠定了传统文化转型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容,使其通过转型而获得了新的生存形式和生命活力,同时,通过中国化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和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与中国文化熔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最高政治原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与社会公正理论,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近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成了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说明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关键范畴国家、阶级和社会进行的解构式理解,揭示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传统过程中对这些范畴进行的新的阐述。本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所自称的"马克思主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式继承和发展,只是在基本价值观、现代社会政治斗争这两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密切联系。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没有看到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宏观上的结构分化关系,因而,没有正确估计经济因素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辩论过去几年出版了一系列研究向资本主义转型问题的著作,这些著作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戴维森(Neil Davidson)、波斯特(Charlie Post)、巴纳吉(Jairus Banaji)和赫勒(Henry Heller)等人的新著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左翼的极大关注。这种重视表明,左翼对于向资本主义转型这一棘手的历史和理论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作为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在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和互动中,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中加以审视,考虑中国的命运、设计中国的未来,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的深刻影响,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特殊重要性异常地突出出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以创新求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积极应对挑战,以广阔而深遂的理论视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古巴、越南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受到综合国力和国际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但它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与它们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分不开的。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的经验主要有:内容创新的本土化方向、领导核心的先进性要求、资源利用的群众性选择和教育方式的现实性回归。以上四点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全球化问题的科学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全球化的科学回答,是近十年以来中国政界与学界紧密结合进行理论探索与研究的重大理论成果,它包括对全球化的由来、沿革、动力和内涵、内容、本质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而较深入的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旨在将现代传播学的观点、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引入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传播学的有机融合,为新形势下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问题破题求解。这既是当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从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政党兴衰起伏历史教训得来的重要启示。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学应该首先厘清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并从整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明确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实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实现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西方话语霸权,西方大国的"西化、分化战略",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社会思潮多样化,民众思想复杂化,思想理论领域的杂音、噪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行使方式简单化等方面.要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就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内涵、特征等问题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对全球化的多重影响缺乏有说服力的系统分析,对全球化的深刻本质缺乏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来审视全球化,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对德国民族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世纪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德国民族和西欧国家的差异和冲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既批评了德国的狭隘民族主义、基督教以及作为其社会基础的德国小资产阶级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强调了德国民族的优秀传统 ,如对哲学理论思维的爱好、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等。它们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当代全球化趋势以及人类文明演变的模式等提供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东欧地区集中于左翼阵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力量,不仅存在的形式与结构多样,而且思想理论建设的重点各异、观点多元,即使是同一阵营内部也不存在统一的主流思想。他们在理论建设和思想观点上明显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何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实践、中东欧转型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未来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源于欧洲环境实践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其目标是对现代工业化社会如何应对环境危机进行分析,要求采用预防和创新的原则,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转型和市场机制深入发展,生态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演化出不同的模式和特征。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对源自西方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超越,中国式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和实践逐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试析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出现了政治、经济、军事与意识形态结盟的新趋向。当前 ,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对手仍然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西方学者的“非意识形态化”理论的背后是企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事实上 ,冷战后 ,意识形态斗争并没有结束 ,在和缓的表象下更加意识形态化了 ,只不过策略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何时?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赢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究竟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楠森先生.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科技产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例如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的生产管理模式转换、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金融市场的独立产业化与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新经济、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股东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没有看到、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没有认真涉及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这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学者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科研任务。当然,在这个研究过程重要认真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左派学者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