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离异家庭学生的研究,很多是从家庭和社会的视角展开的,而从学生个体的心理需要层面进行关注,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剖析了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疏导策略,以期达到使他们的思想、情感趋于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长江泸州航道处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的探索中勇于创新,从2004年以来陆续为每一名职工建立起了一套“心理档案”。通过近两年的“设计(档案)——试点——运用”情况来看,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航道处党支部设计的“心理档案”包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和衍生信息。静态信息是指个人简历、家庭亲属和社会关系、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技术状况等,即已经发生(存在)且  相似文献   

3.
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关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福利概念是广义层面上的 ,不仅考察与物质生活有关的客观指标 ,更关注非物质的、与个人心理感受和社会适应相关的主观取向。在详尽描述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子女与双亲家庭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对相关政策、法律援助和服务作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熊易寒  杨肖光 《青年研究》2012,(1):71-82,96
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两种主要渠道。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框架下,讨论学校类型对于农民工子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接近主流价值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与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一定的疏离;(2)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为强烈地感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歧视;(3)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对于个人前景的预期低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挫败感。可见,单纯的教育吸纳对于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作用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5.
基于四川省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结构对个体子女性别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对子女的性别偏好已不再局限于"男孩偏好",需增加"双性偏好"视角的观察;除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个体因素以外,子女构成和家庭结构因素对个体子女性别偏好也表现出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有关微观心理变量及其效应有助于更深入把握家庭结构对个体子女性别偏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学生父亲职业与高等学校专业选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家长的职业类别,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早在1874年英国的高顿(Galton)就开始研究家长职业对学生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笛克·劳思(Decrly,1910年)研究发现,“来自不同职业家庭的学生在其智力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尔后不少中外学者均对父亲职业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有关学者开始注意到学生父亲职业与子女考入高等学校的机会的差异。胡建华等1982年指出:父亲职业差别对子女考入高等学  相似文献   

7.
四川达竹煤电(集团)公司金刚煤矿受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 ,一度有350多户职工家庭人均月生活费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为有效稳定职工队伍 ,增强企业活力 ,矿党委在这些职工家庭中开展了以生产自救、解困脱贫为目的的“康乐工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 ,制定扶贫计划 ,建立困难职工档案 ,筹资建立了扶贫基金。他们发动职工及家属利用矿区闲置土地搞种植养殖 ,不收取土地使用费 ;为摆摊设点从事小商业的困难职工提供贷款 ,免一年息 ;联系外界厂家来矿办玩具加工厂 ,安置上百名无业家属、行业子女 ;对确无能力脱贫困难户 ,则发放慰问补助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较为突出。仅以四川达县为例,1995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案件的68.7%,比例相当高。这表明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很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考察 (一)从家庭环境来考察 实践证明,在健全和睦、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其子女很少有劣迹;相反,则可能成为孕育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目前,有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正实际存在或潜伏着危机。一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家庭对“小皇帝”,溺爱娇纵,使子女渐渐养成自私任性的坏习气。二是有的对子女简单粗暴,“棍棒式”教育仍很普遍。孩子做错事,动辄打骂,甚至一气之下  相似文献   

9.
按照一些西方学者的说法,70年代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形态已经由传统的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妻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向多样化的家庭结构发展,比如“混合家庭”、“独户家庭”、“合伙家庭”、“同性恋家庭”等等。这一情况似乎表明西方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淡化了,传统的家庭结构正趋解体。但是,最近西方一些人口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却表明,这种情况已发生变化,现在西方青年在成年后离开家庭的年龄越来越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困难职工救助中心是2002年初成立的。中心以“扶危济难、快捷帮扶”为工作宗旨,实行集中资金、集中物资、集中岗位、集中帮扶的“一站式”服务,庄严承诺“特困帮扶不隔夜、入户帮扶即到位”,构筑帮扶困难职工的第三道有效防线。中心成立以来的一年间,就接待困难职工2.6万余人次,直接救助特困职工6000多人次,帮助4890名特困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为1600多名职工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260多名特困职工得到医疗救助,120多名特困家庭子女得到助学救  相似文献   

11.
对青工的成长家庭教育无疑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对苏州针织总厂五十名青工作了调查。一、家庭情况的调查 1.五十名青工的家庭中父母是领导干部的有六人;一般干部的有十人;知识分子的有六人;普通工人的有二十三人;农民有二人;其他群众三人。 2.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有四种。其一,希望子女进厂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钳工、保全工、电工等)占25%;其二,希望子女进厂后,能继续学习,有机会进大学深造,政治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本文检验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对于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少子女家庭、城市家庭、汉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要高于多子女家庭、农村家庭、少数民族家庭。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不会受到子女性别的影响,但多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中依然存在着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13.
1990年3月以来,河南密县农村广泛开展了“两带一创”活动。“两带即党组织和党员带领并帮助群众发展商品生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共同致富;带领并帮助群众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共同进步。“一创”即创双文明户。双文明户的标准是 (1)勤劳致富,守法致富,人均收入超过全村平均水平;(2) 科学种田,精耕细作,粮食单产超过全村平均水平;(3) 超额完成国家派购粮油任务,按时完成集体各项提留;(4) 掌握除种田以外一项以上实用技术,靠科技发展生产;(5) 积极完成规定的各项劳动任务;(6) 爱党、爱国家、爱集体;(7) 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自觉维护社会秩序;(8) 尊师重教,支持办学;(9) 敬老爱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10) 文明礼貌,勤俭持家,讲究卫生。“两带一创”活动从总体上分为集  相似文献   

14.
母亲分苹果     
佚名 《党政论坛》2010,(14):46-47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下面是两封信,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相似文献   

15.
离婚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对其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都会造所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增加社会的负担。据某部对12个连队的调查。婚变家庭入伍士兵竟多达73名,其占有率显而易见。这些士兵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障碍,是部队基层思想工作的重点对象。 一 夫妻关系是否正常影响着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几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即使子女成人入伍后,在心灵上仍然留有严重的创伤。主要表现为下列情况: 自卑那些未成年时父母就离异的士兵,往往是在互相谩骂、摔东西、甚至打架的环境中长大的,所受刺激很大,从小就失去了天伦之乐和安全感,成人后对他人往往存有戒备心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家庭与学校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层面因素中,富裕的家庭环境和热切的教育期望能够有效地促进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向上提升。添加学校因素后,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再显著。这充分说明公立学校为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进步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持,弥补了家庭背景的劣势。但教育期望依然显著,显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强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易杳 《瞭望》2000,(30)
许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却不懂如何使“铁”变成“钢”。父母投入的是时间与爱心,子女是否成才则靠他们自己有无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代,这都会是一个常新的命题。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及其构成的社会则是孩子成长更宽广的课堂。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家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率自然增长率都已进入较低增长国家行列,家庭的关注重点也随之转移到子女的教育上。虽然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是却因正确的教育观念急尚未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尚未掌握,家庭…  相似文献   

18.
离异家庭子女更容易出现各种独特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保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感知到的社会支持量表"、"亲子交流量表"及自编问卷,本研究抽取中国南方一所大学的6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取了有关大学生专业及非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信息。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师、父母及同伴;男生比女生更多求助于专业心理健康人士;亲子交流与感知到的家庭支持对大学生的专业求助(求助于咨询师)及非专业求助(求助于父母与同伴)都有显著影响;高水平的家庭支持会预测更多求助于父母的行为;当家庭支持不足时,学生会更多转向求助于同伴。研究表明,大学生更倾向于求助于非专业人士(家庭和同伴);家庭在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瞭望哨     
《瞭望》1993,(39)
多办些“平民学校”河北李乾文报载,河南周口工艺美术学校创建七年来,培养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出身农民。而其余部分。则是普通教师和工人家庭子女。学校收费不高,还往往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应交的学杂费分别实行减免缓。学校办得又受群众欢迎,又很红火。与装备精良、专服务于有钱人的“贵族学校”相比,这所条件并不很好、面向一般收入家庭子女的美术学校,显然是一个“平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