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安娜的作答     
从传媒上读到一则安娜作答的故事,感到很有些意思,就抄录下来,与大家共享。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一次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曾与一位十分投缘的小姑娘聊了很久。就要分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萧伯纳聊了很久。”小姑娘看了萧伯纳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安娜的答话,令萧伯纳大吃一惊,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自傲是不当的。萧伯纳颇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地位,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对待,要保持谦虚。这是苏联小姑娘安娜给我的教训,我会…  相似文献   

2.
笔者作为一个欧美文学的研究者。拟在此从伟大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同名女主人公的勃勃生气终被环境所扼杀这一角度,引发当代女性更全面深入地现照自身、认识自我,更积极主动地投身现代生活,创造并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人道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经历了从“勿抗恶”的人道主义到革命的人道主义、从“群众意志”的人道主义到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从“人心改造”的人道主义到“物心两面改造”的人道主义的认知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李大钊吸收了托尔斯泰反抗专制的革命精神、强调“群众意志”的民本思想;舍弃了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的社会改造理念、主张人心“悔改”的唯心史观;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从而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转向。  相似文献   

4.
<正>远远地,看见一扇窗。窗里,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像是一个黑洞。然而,屋里人,向外看窗。透过窗子,他看到的,是窗外明亮的阳光和广阔的蓝天。同一扇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距离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一扇窗,不同的一个世界。同样,看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距离去看,看到的,也是不同的一个人,不同的一个人生世界。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曾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先后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年动乱”期间,他被无辜监禁9年之久,但从未动摇对党的信念,一旦昭雪,便忘却痛苦,精神焕发地为党工作;他是一位文化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曾率领文化同仁冲破国民党反革命“围剿”,发展白区革命文化事业,为解放区的文化建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又是一位多产的翻译作家,先后翻译出版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生活》等数十篇长、短篇小说、纪念文集或论文。然而使他扬名于世,受人尊重和拥戴的,不仅仅是他优秀共产党人的品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相互依存时代,“硬权力”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软权力”的竞争日益成为焦点。在此背景下,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作为一个上升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问题。当前,外界对中国形象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的态度取向及其作用;对实现社会发展与人民自由、幸福的实践绩效;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及其行为方式。面临新的竞争环境,我国应奉行积极谨慎的国家形象战略,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证明的内容及其组成平时,我们写文章、作报告、发议论时总得要提出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说明这个论点为什么正确。例如一九四六年八月毛主席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一切反动派都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国家形象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也越为重视.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世情将国家形象定位为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其塑造途径包括国内、周边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即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打好国内基础;以“和谐亚洲”理念为指导,营造周边环境;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指导,形成与整个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观念史”的角度分析1919年至1949年间国共两党对“五四”形象不同的建构,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从国共两党“五四”形象比较上看,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于其中。国共两党对“五四”的形象的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支配本党这一社会群体的精神,统一本党的思想,树立起在民众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该文提出四川总体形象是战略大后方形象、大省形象、科技文化中心形象、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形象和民族区域形象。以“兴川”精神作为四川理念核心;从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人口与文化形象三方面探讨了四川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从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形象、环境与生态形象、旅游形象和市场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四川视觉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形象的描述。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GDP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4%,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增速相当,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强.位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12.
闫晓昀 《理论学刊》2007,(3):125-127
张爱玲的小说多描写家庭婚恋故事。在这类家庭图谱中,父性人物有着复杂的形态。作者一方面贬抑父亲形象包括整个男性群体;另一方面,又满怀温情地塑造出“理想男性”的形象。张爱玲对男性世界的认知与其童年经验亲密相连,父爱缺失的经历决定了她对父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正>恰当的比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消弭隔阂。“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是一个由中国首次提出的倡议。在倡议提出早期,由于地理位置、经贸往来、历史渊源等因素,有些国家对这个中国方案有几分生疏。习近平在出访及外事活动时,依托实物来比喻倡议,如用“茶酒之喻”“地瓜之喻”和“百花园之喻”呈现出一份接地气的中国方案,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茶酒之喻”是习主席在比利时古城布鲁日提  相似文献   

14.
<正>“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125.8万座山头星罗棋布,峡谷溪流纵横交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如今,3万多座各式桥梁串联起快速通道,历史性重塑交通格局,不断缩小贵州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山地贵州已然“天堑变通途”,桥梁工作者们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让贵州成为当之无愧的“桥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观     
“龙的传人”要没?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而被中外普遍认同,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为自豪。然而,“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由此,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说,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认识有偏差,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时,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他还说,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已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龙有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的标志,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反对…  相似文献   

16.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在与毛泽东交谈时,毛泽东谈到了蒋介石。 斯特朗问道:“主席,你除在重庆谈判时见过蒋介石外,过去见过他吗?” “见过。”毛主席回忆着说,“那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17.
王妍 《先锋队》2015,(3):53
普京:酷爱经典名著和历史传记普京最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名人的传记等。普京最不喜欢读关于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他。普京还透露自己通常不是“读”书,而是利用MP3来“听”书,也阅读俄罗斯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卡梅伦:自评很“勤奋”度假也读书卡梅伦说自己读书“极为勤奋”,凡是度假  相似文献   

18.
1916年,佐藤富子在日本东京圣路加医院与郭沫若相识,随后,23岁的佐藤富子与24岁的郭沫若在日本同居,为此,佐藤富子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郭沫若为佐藤富子取了个中文名“安娜”。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离开日本,与安娜断绝了联系。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1948年,安娜带着孩子到香港见郭沫若,当她知道郭沫若又有新老婆于立群后,  相似文献   

19.
第一位获得我军军衔的外国女性是法国人王安娜“安娜利泽”,她是一位哲学博士,从1931年起便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她和一位在德国  相似文献   

20.
一、战后国际贸易距离变化的状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而且较之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尤为迅速。由于交通运输设备和通讯技术的改善与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发展 ,通常人们都会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与贸易国之间的距离可以大幅提高 ,距离因素对现代国际贸易来说已经微不足道了。然而事实上 ,自二战以来 ,从整个世界来看 ,国际贸易距离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其中进口距离下降2 5 % ,出口距离上升 2 9% ,然而总贸易距离下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超过 60 %。其中欧盟、日本、中国等贸易大国的贸易距离 (DOT)都出现明显下降。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