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2月大事:  (一)美国众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41票对70票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企图为美国同台湾扩大军事联系、向台出售先进武器提供所谓法律依据。这一霸道行径完全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美方自己的承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图谋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破坏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并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美国白宫、国务院和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分别发表谈话,反对《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国参众两院有识之士也对该法案提出了批评。(二)俄朝关系开始升温。9日,俄罗斯外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形成和30多年来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复杂多变的实际进行了回顾,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3.
近来,美国政府领导人谈到美国对华政策时,一面表示要遵照《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原则发展两国关系,另一面又说要按美国国会所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行事。他们反复声称,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究竟《与台湾关系法》的实质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政策思想?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有无矛盾?其实施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关心中美关系前途的人所不能不认真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美虽宣称继续坚持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同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却又为李登辉访美辩解。 美国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这是适合美国的政策的。但这并不妨碍同台湾建立我们享有的那种牢固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问题上 ,鉴于两岸关系“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基本格局 ,鉴于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坚定立场 ,鉴于美国“控台制华”的战略需要 ,美国政府认为实行“维持现状”政策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具有典型的两面性 ,即 :既宣称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不支持台湾独立 ,但又与台湾发展实质性关系 ,反对中国对台动武 ,不断向台提供高技术武器装备 ,助长“台独”分裂活动。美国为维持现状 ,虽会对“台独”突破其政策框架的分裂活动进行一定的约束 ,但这个政策的侧重点是阻挠统一 ,以台制华。对此 ,中国应及早谋划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事综览     
20 0 3年 1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温家宝总理首次访问美、加等国。 7— 16日 ,温家宝总理应邀先后正式访问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埃塞俄比亚 ,并在亚的斯亚贝巴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7— 10日 ,温总理访美期间 ,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交换了意见 ,一致认为中美加强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双方商定进一步加强合作 ,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布什总统表示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遵守三个联合公报 ,反对“台独” ,反对台湾当局旨在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言行。温总理提出加强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7.
喜忧参半的中美关系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克林顿对华政策改弦更张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随着美国国内各界反华声浪的骤起及对华经济制裁的实行,中美关系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尤其是自以主张对华持强硬态度为竞选纲领的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在其第一任期的头三年中,中美关系更是进一步恶化。克林顿为首的美国政府先是以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的作法对中国施压,然后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设置重重障碍。更有甚者,在台湾问题上置中美联合公报于不顾,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派贸易代表西尔斯访台,允许李登辉访美,最后乃至公然派出航空母舰入侵台湾海峡。然而克林顿这一系列对华强硬政策并未带来预期的成功。不仅中国没有因其政策而屈服,就连美国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也纷纷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以“三个联合公报”的形式确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的基础。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只要双方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就能保持稳定和良性互动。反之,中美关系就会遭受挫折,甚至陷入危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南海领土争端非常复杂,与海上优势和领土主张有关的新利益和竞争背后存在战略动机。虽然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过去十年间南海保持着相对和平,但是复现的争议及潜在的冲突升级除了凸显各声索国之间的角力外,更反映了南海问题正在由资源领土之争上升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地缘战略博弈。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互动,特别是两军愈发频繁的海空相遇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或事故,因此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双边军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中美两国在南海附近的相遇存在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同时,美国的亚太同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美的双边军事交流。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了中美双边军事关系的低互动性以及两国战略互信的缺失。考虑到南海作为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其潜在的海洋资源以及未解决的领土争端,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不断出现的安全挑战并且建立管理危机的机制,这对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都有重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四空间的太空是国际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有着广泛利益,涉及其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以及国际声望。中美两国之间的太空关系,事关国际战略稳定与平衡。尽管两国都主张太空安全,但是中美太空安全观大相径庭,在如何确保太空安全的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在安全困境下考虑和实施太空政策,谋求太空安全;美国则是推进太空武器化,保证美国治下的太空安全。两国在太空安全领域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美国使用传统守成大国对待崛起大国的方法,不仅研发更先进的(反)太空技术,而且也禁止中美太空合作,同时拼凑同盟,封堵中国(反)太空能力的发展。与美国相比,中国应对美国太空封堵手段相对较少,只有潜心发展自己的(反)太空能力,才能确保太空资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在外交场合下,在禁止太空军备竞赛与《禁止生产用于核武器及爆炸装置的裂变材料条约》、禁止太空武器化的国际条约与自愿性质的国际太空行为规范准则两组问题上,中美两国也进行了互不妥协的对抗。为降低两国在太空安全领域的对抗烈度,中美两国开启了民用太空对话与太空安全对话机制,同时,也不排除特朗普政府未来会启用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机制处理太空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没有独立的对台政策,其对台决策附属于对华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部分。美国政府通过权衡对台与对中国大陆两方面关系进行取舍和决策。布什政府上台初期,以右翼保守派为主的国防部曾一度主导对华政策,试图架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影响力,在台湾问题上显示出亲台反华的倾向。随着美国逐渐认识到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9·11事件”后中美战略合作空间的增大,布什越来越倾向于积极的对华政策,主张采取审慎态度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主导对台政策。 (一)布什政府对台决策的主要部门。与美国对华政策类似,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有章可寻的对台决策机制。在布什政府各决策部门中,国防部和国会都主张积极发展对台关系,是台湾的“新朋”加“旧友”;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则重视中国的作用,不愿因与台湾靠得太近而开罪中国,主张克制谨慎  相似文献   

12.
1947年,旅美爱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先生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南京见面。那时,司徒雷登正要同蒋介石订立中美条约。司徒雷登请美堂先生吃饭,并话以“半个中国人”的资格来欢迎“半个美国人”(美堂先生旅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与邻国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的领土主权争端都爆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四国的领土争端存在类似性,如与历史主权、二战期间和战后的相关条约以及美国的积极干预密切相关,通过历史回顾及对条约的解读,以国际法的视角得出结论,日本企图以无主地先占或时效理由主张钓鱼台列屿的主权是无国际法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防部2016年《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与邻国领土领海争端、中国国际战略以及影响中国领导层安全观念的主要关系变量、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与海外军事投射能力、中国大陆对台战略以及中美军事交流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美国在主权争端、台湾问题、两军交流等事务上的政策立场.“报告”显示出美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对中国崛起持警惕态度,尤其是担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全球和地区领导地位的影响,突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因而,中美两国在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上需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美经贸与政治关系的发展形成鲜明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布什入主白宫不到半年 ,中美之间就连续发生了数起严重事件 :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飞机和侵犯中国主权 ;美国决定对台出售大批武器 ,布什总统甚至公开宣称 ,如果中国大陆攻击台湾 ,美国必须协防台湾。但是 ,布什总统在谈到中美经贸关系时说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大国。我大力支持开展对华贸易。”他表示 ,开展对华贸易对美国企业家、高技术人员和农场主是有利的。中美建交 2 0多年来 ,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 ,无论是中美政治关系遇到麻烦或陷入困境 ,还是美国经济处于衰退时期 ,两国经贸关系都在持续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 ,2 0 0 …  相似文献   

16.
试论解决领土争端国际法的发展与问题--最新案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院在2002年连续对两个有关领土争端的案件作出了判决。笔者认为,通过这两个判决,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的国际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明确的处理规则,即首先考察的是有关的国际条约是否已经对相关问题作出了规定;在没有相关国际条约规定的情况下,国际法院将在综合审查双方提交的证据之后,直接依据“有效控制”原则进行判决。对此,笔者认为,国际法院有必要在以后的此类案件中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法律原则,以便能够在法律原则的确定性和维护争端地区稳定的必要性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大事综览     
2002年10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美首脑举行会晤。22—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问美国。江主席先后访问了休斯顿和位于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的“西部白宫”(布什总统的私人牧场)。两国元首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再次强调中美平等友好合作对两国和世界的重要性。双方决定加强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和交往,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反恐交流与合作,加强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恢复两军交往和副外长级战略安全、军控和防扩散等磋商。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反对台湾独立。 美方认为中美关系改善的理由充足,但现在说两国关系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还为时过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指出,“9·11事件”后,“美中关系通过反恐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这暗示两国关系正迎来30年来最为稳定的时期。但在世界性的大竞争中,两国将作为对手激烈交  相似文献   

18.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05,(11):55-58
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廷特派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使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的条约规定了一系列使中国丧权辱国的条款:清朝政府承认日本奴役长期与中国有藩属关系的朝鲜(之前中国已失去亲密的藩国琉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彭湖列岛;赔偿战争军费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上述通商口岸建立工厂,装运进口机器;并规定在中国制造的货物享受与进口货物一样的优待之权……《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上下一致斥责李鸿章丧权辱国,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成了丧权辱国…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造成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与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保持军事关系。自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以来,美国扩大了它与台湾军事关系的范围,包括美台军官之间就战略和作战问题进行研讨、台湾军官赴美军事院校受训等。美国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会一些议员还力图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台之间保持和扩大军事关系使台湾当局和少数主张“台独”的分子产生错觉,促使他们顽固拒绝与大陆在“一…  相似文献   

20.
<正> 1992年8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和韩国外务长官李相玉在北京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建交公报上签了字,决定两国从即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联合公报指出:韩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尊重中方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尊重朝鲜民族早日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愿望。并支持由朝鲜民族自己来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