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及建构主义构成了现今西方三派主要的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的权力冲突和无政府状态下自助的探索,自由主义对制度、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剖析,建构主义的观念、认同和文化透视,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分析工具和框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引导意义。其中,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久远渊源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它注重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和实际情况,主张从权力、利益的角度看待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者把权力--政治行为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分离出来加以研究,并据此发展了一整套国际关系理论,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国际格局演变的延续性和变迁的普遍性。西方特别是美英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事实上也成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是唯一以性别作为理解世界政治的核心的理论。然而 ,以经典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国际关系理论传统却忽视或否认国际关系中的性别问题。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对权力政治加以重新评价 ,以反映性别与国际关系的关联性。第一部分主要借助汉斯·摩根索的著作来描述权力政治概念 ,揭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构建在对政治人、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男权主义表述上 ;第二部分则依靠性别对经典现实主义加以解构 ,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定义权力政治概念 ,并且通过对权力的多种来源、多层含义和广泛人性的表述 ,挑战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结论部分谈到女性主义将性别作为分析范畴引入国际关系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最新流派之一。它区别于汉斯·摩根索的权力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更注重经济现实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用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互动性来解释当今世界的竞争现实与趋势,强调冲突与合作。是当今西方新现实主义的主要理论。本文对这一流派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东盟在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学术界对东盟以及东盟对外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两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围绕地区一体化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核心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现实主义被划归为物质主义和个体主义范畴,而建构主义则被划分到整体主义和理念主义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政治存在周期性规律, 新现实主义更是认定在国际 政治周期性规律的作用下, 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霸权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 这一“规律”有其适用的范围与条件, 因而有一定的限度。对国际政治权势转换及其后果的 研究应保持理论的开放性空间, 而在现实国际政治中, 全球化和相互依赖将消解这种“规律” , 从而 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关系呈现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权力理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学说, 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深远的理论。 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 其后多位现实主义大师极大丰富了 该理论。按照对于权力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的差异, 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从诞生到今天大致 可以分为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经典现实主义和以沃尔兹及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7.
自国际关系理论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来 ,现实主义理论就以其朴素中透出深刻与说服力的风格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美国学术界 ,就曾涌现出汉斯·摩根索与肯尼斯·沃尔兹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学者。摩根索作为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代鼻祖 ,其强调国际关系中权力或力量 (power)①这一概念的传统一直被继承下来 ;到了沃尔兹 ,则在强调权力本身的同时 ,还注重力量的对比和结构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作用 ,这便是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美国WW诺顿公司 2 0 0 1年出版了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著作《大国政治的悲…  相似文献   

8.
依附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附论作为二战后拉美主流意识形态,其影响甚广。依附论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研究拉美国际关系的本土化的研究视角,也是一种分析拉美外交政策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这一理论所持的极端外因论和悲观论缺陷,逐渐出现了拉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主流理论和本土化理论相结合的趋势。同时,依附论也开始走出拉美进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的视野,成为引发国际政治学界关注不发达问题的主要理论动因,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超越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发展脉络的“第三种声音”。  相似文献   

9.
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米尔斯海默继承了 结构理论, 并从无政府状态和均势两方面对其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非结构性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 使国际关系有时不能完全按照结构所决定的趋势发展, 从而突破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对国际体 系变化解释力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依附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已被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批判和抛弃,而今,它在海湾地区重新找到市场,主要是一些国家的安全易遭破坏的现实所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导致海湾六国普遍奉行预防理论,其要旨是"防患于未然";霸权和平理论是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一种,它对海湾国际关系的影响极为深刻,但它仅为海湾中小国家接受,而不为地区大国所接受,两者立场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领域的理想主义者相信, 能够建立起约束国际政治行为的正义规范, 并在此 基础上实现世界和平。现实主义理论却出于权力和利益考虑, 视此种观点为乌托邦。当代著名政 治哲学家罗尔斯试图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为多元世界提供政治自由主义的世界正义观念 。 他以“ 公 平正义” 为逻辑起点, 以人民为主体, 用宽容来协调, 把国内正义扩展到国际关系领域。 虽然该理论 实质上还是自由主义的乌托邦,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 仍不失为一个富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与之相适应;同时国际社会也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因此中国有责任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理念与构想。中国不仅掌握了西方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并对其运用、实践乃至拓展,且尝试以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及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经验,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国化、范式与路径,核心概念的创造、创新及理论性突破与拓展等层面,不断发出学术探索的声音,并在基础理论、现实应用及对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绩。  相似文献   

13.
均势的理论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炜 《国际观察》2006,(1):55-60
均势和均势思想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均势理论则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长盛不衰的理论之一.均势思想来源于古老欧洲的政治经验和外交实践,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和卢梭等著名学者堪称是均势思想史上的坐标,他们完成了"均势"从历史经验到国际体系构想的思想演进过程.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均势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摩根索、怀特、基辛格和沃尔兹等学者在均势概念、生成机理和功能等方面的学术论争使均势理论日臻成熟,奠定了均势理论作为现实主义学派基本逻辑的学理地位.  相似文献   

14.
"9·11"后,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冲突都和宗教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9·11"后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宗教因素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本文旨在结合国际关系的安全理论和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分析后"9·11"时代地区冲突产生的宗教原因和宗教在冲突过程中的激化作用,认为由于介于主权国家和无政府国际社会之间的宗教因素通过宗教政治化和政治宗教化两个模式导致了宗教地区冲突产生和激化的观点,进而提出为避免宗教对地区冲突的负面影响应限制宗教问题的政治外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史家修昔底德被视为西方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奠基者, 而且因其现实主义思想 内涵丰富而被盛赞为“复杂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一脉相承, 但新现实主义在尽展 宏观层次理论魅力的同时, 也使国际政治变成了由权势架构的一副单调图景。与此对比, 修昔底德 包容结构的复杂现实主义思想, 使体系层次和问题领域的国际政治考察实现了有机结合, 并由于对 国际政治的伦理考察, 表现出远远高于新现实主义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23,(4):36-63+136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政治在权力政治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政治的权力困境中越陷越深。国际政治陷入思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前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差异,即前者是权力政治,后者是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推动国际政治发生现代性转变的强劲动力,这在国际关系史和政治思想史中得到充分证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17世纪是国际政治从前现代转向现代的历史分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将现代性价值观和权利观注入国际政治,围绕国家主权构建起一个现代国际法体系,确立了现代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权力边界和主权间平等关系,塑造了一个基于契约关系的国际权利政治社会。权利政治被注入国际政治后,权力的滥用和野蛮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国际政治生态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同时,权利政治也使国际政治变得更加复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上升,国际冲突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权利冲突,权利冲突可能转化为权力冲突,权利包装下亦可能隐藏新型强权政治。权利政治为超越当前国际政治的思维困境提供了出路,也体现了当代国际政治学科的理论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际威望政策是现实主义学派摩根索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摩根索从权力和利益出发,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追求威望的手段、目标及威望政策运用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均有较为系统的阐述。国际威望是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一种政治影响,是国家的软权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社会中作为负责任国家的形象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其国际威望也正在获得极大提高,这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出版以来,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一假定逐步为国际关系学界所接受。国际关系等级理论对无政府假定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戴维·莱克的《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是等级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自该书2009年出版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对等级理论的研究不断拓展,并围绕等级形成、维持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术争论。不过,当前的学术探索过于依赖二战后美国建立和维持等级体系的实践,从而制约了等级理论研究的普遍性和说服力。为此,深化等级体系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等级理论的深入发展并为国际关系理论构建走出欧美中心探索可行路径。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学者有义务也有能力作出更大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最初的行为主义革命推动国际体系论的勃兴开始,国际体系逐步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和研究重点.本文对国际体系理论主要的学者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卡普兰、辛格等的行为主义研究到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继而到基欧汉的自由制度主义与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体系观.这些理论流派对国际体系提出了不同侧面的见解和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国际体系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卡尔·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一般原理和辨证结构, 爱德华· 卡尔使用现实主义这个武器对理 想主义进行了批判, 并试图建立起包含有理想和现实两个方面因素的国际政治思想, 从而为国际政治的学科发展 奠定了科学基础。由于历史哲学和理论目标的影响, 卡尔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特 征, 但他的国际关系思想中的某些政策构想, 对解决现实国际政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