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日本在加速推进世界“政治大国战略”的过程中,开始对过去“友好第一”的对华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行一条以遏制中国发展强大为主流的对华政策。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日本开始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发展与台实质关系:政治上,突破“民间外交”限制,推动日台官方关系升温;经济上,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军事上,双方合作意向明显,开始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国际交往上,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推动日本“正常国家化”,日本国会亲台议员频频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涉华问题上挑起事端,恶化中日关系氛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国会议员虽然不是日本对外政策和对华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实施者,但其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中的亲台议员又具有“幕后性”、“跨党派性”、“组织性”、“秘密性”与“两面性”等特点,正是他们常常干扰日本对华理性决策,以至于中日两国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和历史问题上的分歧日益突出。中国必须理性应对日本“正常国家化”进程,警惕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亲台议联”幕后活动及其不良影响,以便为拓展对日外交、促进日本对华友好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条件。由此,研究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其与日本对华政策的关系,就有了重大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继朝 《现代国际关系》2023,(12):75-90+162
2021年以来,在内外勾连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的背景下,日本涉台政策呈现出明确的“安全化”走向。由于涉台地缘安全固有考虑、右倾化加剧的内在驱动,以及美国加强“以台制华”、乌克兰危机的外在刺激,日本谋求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四个面向全面提升对涉台安全事务的介入程度。政治上着力建构“日台安全密切关联”的政治安全叙事,军事上拓展在台海的“先发”能力与军事活动能力,经济上加强利用台湾来谋取在供应链等方面的“经济安全”利益,外交上强化涉台安全多边战略布局。不过,日本涉台政策的“安全化”走向亦受到日本国内和平主义势力、中日关系整体架构以及美国的制约与管控。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美日安保体制的强化以及美台军事关系的渐趋密切,日台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接触从无到有,逐渐浮出水面。从媒体透露的一些动向来看,这种军事互动已具有一定规模。从深层次看,日台实质关系的升温包括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是日本牵制中国的战略筹码。日本当权者之所以尝试突破“禁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台加强军事合作的刺激,是冷战后美国通过强化美日同盟、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牵制,日本官方在摸索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包括日台军事互动方面不得不采取谨慎态度。在可预见的将来,日台军事互动还远不能与美台军事合作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日本始终怀有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日苓是除美国之外极可能插手台湾问题的另一个国际因素。日苓是台独势力的活动基地,近年来日台关系不断突破非官方限制,双方军事勾结亦日趋紧密。如果未来台海发生军事冲突,日本可能会在日美安保体制的范围内追随美国进行干预,日苓介入台海危机的态度还将取决于美方的态度和战争的性质。对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发展动向和可能反应,我们有必要进行预测性研究,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政界始终存在一股反共反华、亲美亲台势力,俗称为“台湾帮”。他们忠实地推行反共反华、亲台政策,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推进和对华政策的转变以及日本政坛日趋保守化,其反华亲台活动日益频繁、猖獗,极大地影响或左右了日本政府的对台政策。他们的战略图谋是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来,甚至纳入日本版图,削弱中国的战略竞争力量,从而实现主导亚洲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台军事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态势,尚未突破以往框架。美台传统的军事互求仍然是双方保持军事关系的重要推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台并未造成美台军事关系在质的方面发生大的变化。台湾对美国“重返亚太”有欢迎与利用的成分,但也有理性的判断,故力图在中国大陆与美国之间采取平衡策略,无意充当美国“马前卒”。在中美关系整体稳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美台军事关系不会有大幅抬升,但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作一些“软”突破。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日台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正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为防“台海有事”,日本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并与台湾悄悄地进行军事交流,欲与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较量。对此,我国政府,特别是军界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日本政界一直存在着一股被称为“台湾帮”的亲台势力,他们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始终或明或暗地帮助台湾与大陆对抗,特别是近年来,其活动日益频繁,他们一方面与“台独”分子相勾结,另一方面利用其在政界的力量影响日本政府的对华、对台政策。日本的“台湾帮”已成为我国统一台湾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美日台军事互动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美国在不断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密切美台军事关系的同时,试图逐步把台湾纳入美日军事同盟体系。在美国的主导下,美日台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有了长足进展,并出现“准军事同盟”性质的互动趋向。  相似文献   

11.
吕耀东  鞠佳颖 《和平与发展》2023,(5):128-149+177
自2015年“存亡危机事态”概念的提出,到2021年宣称“台湾有事”会引发“存亡危机事态”,日本从国内立法角度为介入台湾问题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存亡危机事态”作为一个动态化的变量,当其事态尚未达到严重程度时,日本政府将其认定为“重要影响事态”;当其事态严重时,又将其认定为“武力攻击事态”。针对“台湾有事”,日本政府倾向以“存亡危机事态”“重要影响事态”或“武力攻击事态”予以认定,但受政治右倾化、国家利益导向、日美同盟等因素影响,又往往会出现恣意解释“事态”的倾向,实质是为其武力介入台海寻找最有利的说辞,也是为其借台湾问题随美遏华制造借口。日本通过舆论造势、加强立法、强化日美同盟机制等举措,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势必会严重冲击中日关系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太”或者叫再平衡战略,那么台湾在里面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现在已经是奥巴马政府执政第五年了,我尝试谈谈美国的对台政策与美台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析岸信介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岸信介内阁执政时期是战后日台关系密切的阶段。这一时期 ,日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出现密切化的趋势。从本质上说 ,岸信介内阁的对台政策带有浓厚的冷战意识形态的特点 ,受当时东西方冷战对峙总体格局的制约。岸信介在对台政策上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与美国签订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插入了所谓的“远东条款” ,使中日关系恶化到战后两国关系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没有独立的对台政策,其对台决策附属于对华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部分。美国政府通过权衡对台与对中国大陆两方面关系进行取舍和决策。布什政府上台初期,以右翼保守派为主的国防部曾一度主导对华政策,试图架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影响力,在台湾问题上显示出亲台反华的倾向。随着美国逐渐认识到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9·11事件”后中美战略合作空间的增大,布什越来越倾向于积极的对华政策,主张采取审慎态度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主导对台政策。 (一)布什政府对台决策的主要部门。与美国对华政策类似,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有章可寻的对台决策机制。在布什政府各决策部门中,国防部和国会都主张积极发展对台关系,是台湾的“新朋”加“旧友”;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则重视中国的作用,不愿因与台湾靠得太近而开罪中国,主张克制谨慎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造成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与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保持军事关系。自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以来,美国扩大了它与台湾军事关系的范围,包括美台军官之间就战略和作战问题进行研讨、台湾军官赴美军事院校受训等。美国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会一些议员还力图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台之间保持和扩大军事关系使台湾当局和少数主张“台独”的分子产生错觉,促使他们顽固拒绝与大陆在“一…  相似文献   

16.
在奥巴马政府执政的第一年中,美台军事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其主要表现为美台军事相关新法规和新文件的出台、美台双方人员的交流扩大、美国对台军售和军事技术合作的新进展、美台军事演习新动态等。虽然美台军事关系出现了这些新情况,但并不意味着美台军事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奥巴马政府基本延续了美国既有的对台政策,但在处理与台湾的军事关系方面,比前任政府更加谨慎和低调。  相似文献   

17.
《日美安全条约》的“远东条款”包含干涉“台湾问题”的内涵。1972年中日复交时,就处理“台湾问题”形成了原则共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正以渐进方式与台湾当局发展政治与安全关系。中国应把握日本的动向,挫败其阻挠和干预“台湾问题”的阴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论述日本国内的华人经济活动,但并不沿袭以往的研究方法、即以特定地区的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为对象的所谓个别研究,而着眼于日本经济“国际化”过程的一个侧面、即“人的移动”(外国人的出入国),以此勾勒出华人的地位和动向。不过,本文仅限定于在日华人(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的中国人和华人)人口的变迁。由此或许可以推测日本与中国大陆及台湾关系的变化以及东北亚地区华人人口的流动状况。此外,本文将尽可能与在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会“台湾小组”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4月9日,部分美国国会众议员联合成立了台湾小组(CTC ,台湾称为“台湾连线”) ;2 0 0 3年9月17日,10名参议员也在参议院成立了台湾小组(STC)。目前,这两个小组已成为美国提升美台关系、美国会影响政府对台政策的固定平台和得力工具。一、台湾小组基本情况在美国国会,“小组”或“连线”(Caucus)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组织,它由部分议员联合组成,旨在唤起国会及民众对一些特定议题的重视与了解。目前,美国会约有上百个小组,既有众议院小组或参议院小组,也有参众两院联合小组;既有基于议题组成的小组,也有基于种族组成的小组(如非洲裔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在考察1990年以来美国国会对台议案表决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其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进而对其今后在台湾问题上将产生的影响作一些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国会在对台议案表决中具有议案内容基本一致、投票结果基本一致、两党对台态度基本一致的特点;国会议员对台“态度性议案”的一致性高于“政策性议案”,共和党的“一致性”高于民主党,国会两党在台湾问题上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总之,美国国会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是倾向台湾的,但其对台湾的支持是有限度的,不会公开支持“台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