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年中秋前夕,华文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殒落,一代才女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寓所悄然辞世,享年74岁。 张爱玲素有“现代曹雪芹”之美誉,是一位影响了中国近代小说史的杰出才女,她去世的消息震动了海内外文坛,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中央日报》《自由时报》等均以显著版幅辟出张爱玲纪念专辑。  相似文献   

2.
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俄罗斯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一系列长篇小说都紧紧围绕家庭/家族展开叙事。作家在小说中构建了不同家族的历史,讲述了众多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乌利茨卡娅的家庭纪事作品创作手法娴熟,运用一系列叙事策略构建家族历史。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全知视角、有限视角以及这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乌利茨卡娅家庭纪事小说是成功运用叙事策略的典范,作家所构建的家族历史具有一定深度。与此同时,这些家庭纪事作品也实现了作家缅怀先辈、怀念过去的美好愿望,不断启发着当代俄罗斯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3.
乔远 《海内与海外》2007,(11):62-63
李安导演的《色·戒》于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夺得金狮大奖,主角王佳芝的原型引起了争议。电影系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不可否认,张氏小说取材于当年暗杀汉奸而英勇牺牲的女烈士郑苹如的事迹。张爱玲近年来大受吹捧,我个人认为她的小说就是沦陷时期腐蚀人民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4.
那日去逛书店又遇上云浦,因为书店有明星签名售书,他来采访。我躲得远远的,生怕不小心上了他的镜头,他看到我,笑嘻嘻地:“你看人家前呼后拥的,你也出了书,怎么和张爱玲似的?”我气。“你俗不俗?别提张爱玲好不好,张爱玲让你们这群乌鸦嘴说得早就面目全非了,我14岁从旧书摊上看到《流言》时,全世界有几个知道张爱玲,现在全世界都说张爱玲,张爱玲被你们说恶俗了,她要不死,也会气死。”他说你怎么还是这么伶牙俐齿,这可怎么嫁出去?然后他又问,“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我叹口气:“哪里有,没有新的爱情,又没有优秀的男…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作为没落贵族后裔的身世体验, 使她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直觉和审美表述, 直接取向于凄凉的 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 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 从而形成其独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和创作 风格。  相似文献   

6.
积雪草 《新青年》2015,(1):32-33
张爱玲说,一个男人,生命中至少有两个女人,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相逢或许是必然的,一切都无需多余的注解。一A(她)大病一场之后,灰败的心情一直抑郁地形影相随,我觉得自己衰老的如同一个心如止水的老妇人,更像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冷静地看着尘世上演纷纷扰扰的冷暖人事,仿佛一切都与己无关。一个朋友带团去南方,我刚好有几天假期,于是随她前往。  相似文献   

7.
三口 《新青年》2016,(4):39
张爱玲说:"所有的爱情里面都有卑微,分量不一而已!因为爱上一个人、在乎一个人,就有妥协,妥协自然就有卑微的感觉。"也许,太孤傲的女人必定会在大雨滂沱中凄苦前行,但其实爱情有时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只是一个人的事,苦乐只有自家知。八岁便吟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样佳句的薛涛,在她流连于风尘时,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韦皋。他不计她身份卑贱,拟奏请朝廷  相似文献   

8.
也许不需要李安的大名和一众明星的光环,仅仅张爱玲这个名字就足以烘托出这部电影的分量。没有一位女作家能有这样的感召力,即使在消磨了如此漫漫时光,历经了如此的岁月尘封,但当它再一次的展现在你面前时,还是能把你领入到那班驳如一片黄叶的世界之中,听她陈述,陪她感叹。  相似文献   

9.
长影厂的中年女编剧王浙滨,素以创编人格题材的电影作品而知名,她的作品有20多部获奖,尤以《焦裕禄》、《孔繁森》、《蒋筑英》、《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叫响,赢得振聋发聩的醒地效应,因之被誉之为"特色编剧"、"传记手"。这两年她编剧与制片双栖,拓宽了从影的路子,更名噪一时。王浙滨以女性的情感丰富和敏锐,随时张网捕捉着适合她情感取向的题材,她说,这样会有一种责任感和动力。新近上映的电影《背起爸爸L学》,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她说这是她非常动感情的一部作品.是中国第一部亲子电影。此片她是编剧又是制片人。1996年3月,她…  相似文献   

10.
致女儿     
正星期六,女儿放学回家,我们一家三口儿又在餐桌上边吃边聊了起来,这是我们家最温馨的时刻。女儿说:"爸爸,这周我们学了史铁生的《合欢树》。""哦。"我淡淡的应了一句,"我觉得史铁生写的最好的作品是《我与地坛》。对人生的感悟太深刻了。人只有经历过,才会写出如此深刻的作品。"女儿说:"我认为人年轻时不能写出很好的作品,只有阅历丰富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我说:"那倒不一定,张爱玲年轻时就写出了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玛丽莲·梦露已去世40周年了,全世界的男人都在缅怀她的美貌。如果她活到现在,会老成什么样子?美人迟暮是最令人心碎的,美人只是朝露,否则,她最后会担当不起曾经美丽的压力,因为老年的西施和老年的无盐是没有什么分别的。自古红颜多薄命,“风中之烛”是歌唱梦露的,也是悼念王妃戴安娜的。长相酷似张爱玲的刘若英在面对媒体的问题“聪明、坚强与美貌,你会最先选择哪一个”时,她毫不犹豫地说:“美貌。”于是大家哄堂大笑,因为她不造作,很真实。平凡的相貌其实给了刘若英更多的机会,她自己也总结说,因为平凡,别人在听她的歌时,会觉得是在唱他们…  相似文献   

12.
舞剧《孔雀》全长1小时50分钟,2012年10月22日至27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是她所有舞台剧作品中表演时间最长的一部,也是她告别舞台的最后一部作品。她是杨丽萍,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一个用舞蹈来表达生命的舞者。天生的舞者杨丽萍1958年出生于云南,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13岁以前的她,只是云  相似文献   

13.
吉恩·里斯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由于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风格而得到加强。《早 安, 午夜》的总体结构模式、叙事视角、人称指称、意象选择及语言各层次的突出手段, 皆体现出里 斯对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4.
纳斯塔霞是《白痴》中最令人灵魂震撼的人物,她以美而受难形象出现,她怒毁万金,鞭挞伪善,显示出强烈的斗争精神。同时她具有深重的宗教罪孽感,以灵魂不可解脱的磨难来寻求拯救,在自惩、自虐与反抗中不停地逃离,最后怀着赎罪的渴望被杀死。她的悲剧命运强化了作品的宗教主题,也显示出作者对宗教的怀疑与希冀。  相似文献   

15.
冰心,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学界的巨擘,这位备受人们*敬和爱戴的文坛世纪老人,于1999年2月28日停止了心脏跳动,享年99岁。这位从五四时期就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女作家,以她的纯真、犀利、坚定、勇敢和正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国内外大量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冰心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奉献了大量真善美的征神食粮,以她的爱心和文学成就亚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儿童读者如饥似泥地争读她的《寄小读者》系列及许多情趣盎然、健康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诗歌爱好者倾心志我地流连于她的清丽诗作m星》、傍水》;喜爱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16.
曾流行于大正时期的日本女作家田村俊子虽然作品不多,但在日本女性作家创作史上却占有重要位置。她取材于自身经历的两部代表作《木乃伊的口红》与《炮烙之刑》展示了她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并因为她自身的强烈个性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富有张力和感染力。作者提出的因女性的自立自我而产生的两性问题并没有过时,依然存在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中,这更凸显出田村俊子这两部作品的可贵。  相似文献   

17.
春波泗水     
七年前,电影《色戒》上映后,我们报社收到朱春泗——一位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撰写的影评。没想到的是,这篇不足2000字的短文把我们文学编辑部(平时对别人文章颇为苛刻的一群人)全给"震"了。虽说是业余作者,那语言、才情、见识,足以让我们这些以文字、文学为专业的人们为之汗颜。后来,她又陆续写了不少散文作品,有隽永雅致的生活随笔,有清新俊逸的山水游记,她很快成为她们那个系统绽露才华的散文作家;又过了不  相似文献   

18.
苏联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以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蜚声全球。其作品清新、浪漫的风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20世纪70年代他创作了一些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包括《白轮船》、《早来的鹤》、《我是托克托松的儿子》、《花狗崖》等。这些作品同样充满了独特、深刻、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气质,作家在这些作品中继续着他的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诗的世界     
陈菲菲是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多年前为写《城市与人》我去长沙时见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这孩子单纯、安静,不苟言笑,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忧郁。送我回京时她曾隔着车厢玻璃与我对掌相别,是个令人怜爱的小女孩儿。后来她上了大学,因为爱写诗,我曾先后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给她写过辅导信件,也曾在电话里谈过对她作品的意见。再就是近年时而在报刊上读到她的诗文  相似文献   

20.
赵淑侠是瑞士籍华人女作家,她从197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二十多年中成绩卓著,欧、亚、美洲一些华文报刊多有她的作品刊载,她已出版了十几本书,几百万字。她以创作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见长,因写留学生文学而闻名海外。赵淑侠已被收入1982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妇女名人录》。赵淑侠生于1932年,祖籍山东,黑龙江省肇东县是她的故乡。她成长于四川的沙坪坝,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她在四川一所中学读书。她想当一个文学家的最初梦想是在嘉陵江畔的小镇上萌生的。她十分崇拜剧作家曹禹,她熟练地背诵他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