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无论是在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还是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文学本身的内容上,都是既相似、又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类同现象声讨封建制度、反思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基础,然而因其发生的时序及文化土壤的不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二者的领导力量各异,二是二者的文学传统不同  相似文献   

2.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3.
9月16日,以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领导的新内阁成立。新内阁由来自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的17名阁僚组成。新内阁是“建设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还是坚持“亲善”的外交战略?是真心“回归亚洲”,还是要走“日本的新道路”?中日两国是“臣服”关系,还是平等互惠关系?探讨日本外交政策,有利于我们认识日本新政权的外交走向,恰当估价日本的外交政策,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战前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字早于中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化人也较早地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鲁迅的价值;30年代日本的鲁迅研究完成了从“旧文人”到“文坛泰斗”的认识转变;鲁迅逝世时日本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大鲁迅全集》;中日全面战争期间,日本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鲁迅传》。  相似文献   

5.
张大干以锲而不舍的毅力,使自己的艺术开始在世界崛起,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他是一个旅行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大使”,他使世界上无数的人知道:“艺术在中国”,使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和艺术。  相似文献   

6.
阻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因素是非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影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各种非经济因素中,文化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且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因素。东北亚各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为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各国要“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求得文化价值观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记忆的胡同     
为什么留恋北京的小胡同?因为它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因为它老,大部分活过了七百岁,才被“钢筋水泥大森林”取代。因为它的文化积淀深厚,不看看小胡同,您就不认识北京城。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内外有别”的这一价值取向在其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内”与“外”这一组“位”概念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其在建筑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上的表现和内涵可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和日本社会结构提供重要的线索。可以说,“内”与“外”的对比意识为日本民族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是剖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的重要和有效的切入口,因此可以视之为解读日本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发展极快 ,前景看好 ,但由于中日双方经济、文化背景不同 ,难免存在矛盾和纠纷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法律 ,建立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 ,同时 ,也要求日本企业处理好文化的主体化与客体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善耆自义和团事件后与日本浪人头目川岛浪速结识并成为“莫逆之交”。川岛对善耆在政治生活上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清帝退位以后善耆的“政治生涯”几乎处处受到川岛的操纵。善耆之女金璧辉也被川岛收养,取日本名川岛芳子。川岛浪速何许人?他和善耆又是如何结成“莫逆之交”的呢?  相似文献   

11.
越南饮食文化及其结构中的农业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说明饮食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不可一日缺少,因此,饮食向来受到普遍的注意和重视。越南民族同中华民族一样把饮食问题当作天下头等大事,这是很有道理的。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也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一、越南饮食文化观念饮食是维持生活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但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对于这个领域的观念是有所不同的。西方人把饮食视为不值一提、寻常的事情。西方哲理这样讲:“人为了活而食,不是为了食而活。”越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拉丁美洲文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加强,文化全球化问题也日益凸现在人们面前,这在拉美尤甚。正如拉美一位学者所指出的:“在世界文化生活领域,特别是在拉丁美洲文化生活领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即时消费文化(并不触及人的深层次问题),各国社会都面临着‘文化’的全球化。”①那么,面对上述现实,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文化演变的特点和前景呢?对此,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何谓文化全球化?欧美学者曾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约翰·汤林森博士在…  相似文献   

13.
在复交以来的中日关系历史长河中,尽管一再出现曲折、低谷、令人不愉快的历史时 期,但周恩来、邓小平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中日两国领导人所缔造的中日友好关系为未来长远 的中日关系指明了历史大方向。1979 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在“脱苏入欧”的同时并未“脱亚 入欧”,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身旁出现了一个从战败废墟上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值得我们关 注和学习的日本。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始于1981 年的“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迄今已举行了31 届年会,成为中国学习日本发展经验和中日相互交流发展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从1979 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等对华经济援助对中国和日本都有利,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二战后日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受到挑战应该说是好事,这会促使日本人平等地对待中国,但日本人也不必 因为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被中国超过,而使它的感情文化从“希望”变成“恐惧”,日本国民应以理性态度对待邻国与世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记者京梅和环保学者郭耕,合著了一本《地球伦理》,引起我极大兴趣。读这书,脑子里始终萦绕着几个问题——何谓地球伦理?人之伦理与地球伦理,是什么关系?人怎样做才既符合人伦,也不悖“地伦”?“伦”的一个义项,指条理、秩序。人伦,即人之间的合理关系。伦,是一种共识和公认,破坏了这个既定秩序,就叫“乱伦”。人之伦理如此;地球伦理,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5.
难了的情结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前夕,我从东京乘新干线电车来到日本西部城市——岗山。在市郊的一个小镇上遇到了日本民族的“祭”,日文念“马孜礼”。这是一种向神祈愿平安,向上苍感恩的节日。只见人们穿着各种不同的服饰在大街上游行,有的由一排排身着和服,装扮成艺妓的女性带队,有的以锣鼓开道,也有的以布条遮盖的清一色男青年做开路先锋。由数十个人抬着一形似小轿子的“御神兴”据说是神居住的地方。人们喊着号子,迈着细小的步伐,貌似艰难地向神社行进。领班的人吹着口哨在前方指挥。不少围观的群众,从一个大水桶里不断…  相似文献   

16.
对冷战起源的探讨, 可以从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性引发的冲突展开分析。一方面, 透 过历史上俄罗斯文明在努力寻求西方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歧视与遏 制心理, 能够看到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不友好甚至是敌对态度, 而这种由文明差异性所带来的意识 形态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冷战局面的形成;另一方面, 基督东正教文化背景的“救世论”衍生 出了俄罗斯民族的“大国使命感”, 而基督教新教文化背景下的教徒“使命感”和美国的“世界楷 模”观念则衍生出了美国的“大国使命感” 。这两种“使命感”随着二战后各自实力的迅速飙升而急 剧膨胀, 并由此带来双方在外交理念和对外政策中的冲突升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出现新热潮,但中日政治关系却麻烦不断。从日本方面看,日本的政治家重“战术”轻“战略”,对外交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主张积极发展中日关系而又言行一致的政治力量较弱,有些日本政治家甚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威胁,主张要牵制中国的发展。在日本社会,由于经济形成长期低速局面,而使国民感到不安,于是就要找心理支撑,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在日本的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不多,而又缺少影响力。两国媒体上讲对立的声音很大,倾向于“报优不报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很重要”的认识在日本日益扩大。中日之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所决定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相似文献   

18.
虽然日本在战败投降后接受了美式改造,但仍保留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包括忠诚的集 团文化、纵向社会结构等,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派阀政治文化。自民党能够相对稳定地长期执政, 派阀起着关键的作用。派阀的消长是衡量自民党内部权力以及权力再分配的重要指标。派阀之间 的纵横捭阖造成了各派“轮流坐庄”。现在自民党虽然下野,但自民党派阀不会消失,日本的派阀政 治文化依然在日本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奖问答     
IQ1狐狸精最擅长男人,那么什么“精”男女一起迷?2什么英文字母最多人喜欢听呢?3有一种东西,买的人知道,卖的人也知道,只有用的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4什么东西说“父亲”时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5一辆出租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并且没有违反任何交通规则却被一个警察给拦住了,请问为什么?6为什么白鹭骛总是缩着一条腿睡觉?7小明带100元去买一件75元的东西,但老板却只找了5块钱给他,为什么?8老外身上有什么东西比中国人的长?9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10月亮上去过外星人吗? (答案见下期) 稍…  相似文献   

20.
二宫尊德是日本德川时代后期的农民思想家,在农村复兴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报德思想。其中的“分度伦理”的主张是实践报德之道的重要保证,是农民生活长泰久安的基本法则,也是报德仕法的基础性存在。二宫尊德在日本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同,除了其勤奋简朴的形象之外,他的报德思想中所涵盖的伦理观符合日本社会的精神结构,接近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