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主张和活动在逐步升级。尤其是台湾当局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临时条款》,被视为台独的“最好契机”,并再围绕二届“国代”选举的准备工作,目前岛内“台独”活动已至极端的地步,由各个单独的行动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群众  相似文献   

2.
纪欣 《台声》2004,(9):10-12
台湾2004年“总统”大选,陈水扁赢得再难看,还是在“5·20”就任了,自此,两岸和平统一之路就将更艰难了。然而,从陈水扁2000年胜选次年,岛内支持统一及“一国两制”者曾达到空前新高来看,民进党继续执政,不必然使民意往独立倾斜。遗憾的是台湾的政党及政治人物为一党及一已之私,不愿严肃面对两岸问题,反而制造假民意,以骗取选票。选举结果虽对台湾今后之政治版图有关键性的影响,却不见得代表台湾民意未来的统独走向。  相似文献   

3.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4.
2022年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台湾民意的反映。岛内县市执政的优势提振了国民党的信心,强化了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胜选给国民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依然困难重重。国民党中央与基层实力派的矛盾造成了党内冲突,蓝白合作是国民党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是否坚持“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李家泉 《台声》2011,(6):39-40
岛内各种选举一个接一个;为掌握民意动向,这样那样的民调也一个接一个。民调究竟能不能反映民意,各参选政党该如何把握民意等等,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岛内“县市长”选战刚落下帷幕,不甘沉寂的岛内政坛又将今年第三阶段的“修宪之争”提前引爆.目前“修宪”已成为岛内各方势力斗争的新焦点.由于此次“修宪”主要将围绕“总统”选举方式和政体结构调整等核心议题,攸关台湾整个权力体制结构的设计,因而岛内朝野各方政治势力均已开始登场运作,届时岛内展开新的一轮政治较量将在所难免.朝野三党“修宪”主张各有所钟这次“修宪”斗争的焦点主要是“总统”选举的方式及是否提前直选和台湾未来的政体形式等问题.由于提前“总统”直选不仅涉及到国民党内林洋港与李登辉的“总统”之争,还将牵动“省市长”选举和“立委”、“国代”选举的进程,对朝野政权攻防将发生影响.因提前直选关系到李登辉竞选连任的问题,所以国民党主流派目前正按此方向进行设计.有学者明确指出,目前修宪争议甚嚣尘上,主要是因有人将政治改革的关键植根在“强化第一位本省籍总统的权  相似文献   

7.
2005年台湾“县市长选举”的结果其所彰显的仅仅是一种选举技术策略层面的工具价值意义,还是体现了台湾总体民意的某种转折性变化,具有尘埃落定性质般的终极价值意义?本文借助“资源动员理论”和“冲突理论”,着重讨论民进党执政前后政治发展的脉络,从而进一步揭示该党“绿色品质牌”感召力由盛及衰的政治过程,以及岛内民意走向的变动轨迹。  相似文献   

8.
《统一论坛》2012,(1):20-20
台湾大选结束,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马英九当局继续在岛内执政。选举结果说明,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台湾同胞的共识和愿望,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最佳选择。这是海内外同胞共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成果,是岛内主流民意的客观反映,也是对以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再一次严厉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是台湾岛内在政治和社会极其动荡和混乱的一年。它经历了“3·20大选”和所谓的“立法院”选举。如果说“3·20选举”是陈水扁当局愚弄和欺骗台湾民众的话,而第二次“立法院”选举则反映了台湾民众求稳定、求安全、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10.
曾涛 《统一论坛》2002,(1):14-15
为岛内外所关注的台湾新一届“立委”及县市长选举经过朝野各政党之间的激烈角逐,已于去年12月1日尘埃落地。随着选举的结束,岛内政党实力开始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对于台湾政局的未来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将会进一步加快台湾政权本土化的进程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和李登辉支持的台湾团结联盟在这次  相似文献   

11.
《台声》1995,(2)
去年第六期,我们曾以《两岸关系与民意》为题作过一篇文章.当时我们说,尽管台湾高层有人想借“千岛湖事件”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但民意不会答应.两岸关系,无论是经贸还是交往交流,都会在民意推动下继续发展、当1994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本刊邀集部分专家、学者座谈,回顾去年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发展的轨迹,探讨今年两岸关系走势,又看到了民意在岛内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说到岛内局势,海峡两岸舆论界都认为,去年底的’省市长” 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当前的民意;这便是多数人希望安定、发展,怕乱,更怕“变天”.我们有理由相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台湾1995年底第三届“立委”选举和1996年3月“总统”直选落下帷幕,人们以为岛内以三党竞争的政党政治模式已经成形.岂料不到半年的时间,台湾岛内的一部分激进“台独”势力宣布成立建国党,宣称“台湾绝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以“建立新而独立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台湾岛内在政治和社会极其动荡和混乱的一年。它经历了“3·20大选”和所谓的“立法院”选举。如果说“3·20选举”是陈水扁当局愚弄和欺骗台湾民众的话,而第二次“立法院”选举则反映了台湾民众求稳定、求安全、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14.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5.
马康庄 《台声》2005,(6):32-32
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出人意料之处。民进党得票率42.52%,当选127席;中国国民党得票率38.92%,当选117席;“台联党”有7.05%的支持率,当选21席;亲民党得票6.1%,当选18席;新党只得到0.88%的票,占3席。其余席次归各种党派联盟。整个投票率只有23.3%,创下台湾选举史上的新低。评论者对亲民党这次疲弱的表现讨论的比较多。去年底“立委”选举时,亲民党尚得到15.1%的选票,这次在比率上骤减了60%,可谓大幅度的滑落。各方在选前就十分不看好亲民党,原因甚多。首要因素当归咎于党主席宋楚瑜拒绝与国民党合并,又与陈水扁合作。亲民…  相似文献   

16.
3月23日,台湾当局将在台澎金马地区进行首次所谓“公民投票直接选举总统”。岛内媒体为此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宣传造势,各组候选人也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激烈角逐;一些西方媒体更是把这次选举吹嘘成“台湾进入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但海内外有识之士真正关注的并不是选举的结果,而是上演这场闹剧的政治历史背景及此次选举对未来两岸统一所产生的影响。 李鹏总理在1月30日纪念江主席“八项主张”发表一周年讲话时指出: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  相似文献   

17.
陈星 《台声》2014,(11):38-39
<正>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岛内选举史上第一次地方公职全额改选,即"九合一"选举。选举将产生台北市等6个"院辖市长"与市议员、16个县市长与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与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院辖市"的少数民族选区行政首长与民意代表,共11130名公职人员,堪称岛内选举史上规模最大的选举。目前对此次选举的评论甚多,有人认为蓝营气势明显不如绿营,也有人认为岛内蓝绿政治版图不会发生太大的变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2,(1):6
在台湾两项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的走向是两岸同胞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主张“台独”的政党势力扩张,将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民进党的个别人甚至放话,支持“一国两制”的政党在选举中失利,说明“一国两制”在台湾不得人心。究竟如何看待台湾的主流民意,事关两岸关系的走向,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胡必松 《台声》2002,(1):16-17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文迪 《统一论坛》2012,(1):13-15
台湾“二合一”选举落幕了,结果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近一年来岛内几乎所有的民调都持续显示,马英九、蔡英文两人支持度一直相差无几。直到投票前夕,台湾媒体都还以“高度紧绷”描述胶着的选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