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6,(6):67-86
鉴于亚太地区成为贪腐人员转移赃款赃物的主要流向地,借助APEC的国际影响和缔约国之间的共识,不断密切APEC缔约国间的反腐败追赃合作,对中国依法追诉腐败犯罪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以往,囿于法律依据单薄、执法途径溃乏、司法合作低效和重追逃轻追赃思维定势等原因,反腐败境外追赃成效不甚理想。2014年11月,《北京反腐败宣言》出台,对缔约国之间境外追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追赃方式的整合有望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惩治腐败犯罪的利器。应当说,在对《宣言》的产生背景、涉及追赃举措的变化和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等内容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北京反腐败宣言》对反腐败境外追赃的法治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势必为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腐败是全球现象和人类公敌。日前,亚太经合组织(APEC)反腐败系列会议于北京召开,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反腐败合作关系"这一主题,对深化以追逃追赃为重点的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亚太各经济体和有关各方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反腐败的意愿和决心,将对今后一个时期亚太地区反腐败合作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我们,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一致认识到,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必须治理的社会"毒瘤"。我们重申《圣地亚哥反腐败和确保透明度承诺》、《亚太经合组织圣地亚哥反腐败与提高透明度行动计划》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反腐败与提高透明度宣言》,这些文件彰显了我们在亚太地区打击一切领域内腐败现象的决心。我们赞赏反腐  相似文献   

4.
齐少国 《中国监察》2009,(21):24-26
金秋十月,美丽的北京秋高气爽,景色宜人。10月14日至16日,在中美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精心筹备下,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研讨会在北京饭店隆重召开。这是APEC框架下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反腐败国际合作领域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5.
仲琴 《法制与社会》2015,(3):261+264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调向外逃贪官宣战,先后引渡了如赖昌星、余振东等多名外逃贪官回国.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方推动通过了《北京反腐宣言》,并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这意味着亚太各国在共同清楚腐败毒瘤、加大追逃追赃、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等方面的合作认识更加趋于一致,中国与美国、加拿大等APEC成员国在引渡条约、司法协助等领域的谈判步伐加快.本文从《北京反腐宣言》出发,以国际法为视角,就引渡制度发展与反腐败国际合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2月的宁波,春意融融。20日和21日,来自21个APEC经济体和世界银行、国际反腐败学院等相关国际组织的13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深化以追逃追赃为重点的务实合作,共同探讨反腐败议题。2014年,由我国担任APEC轮值主席国,监察部担任APEC反腐败与提高透明度工作组主席,主办两次工作组会议及相关专题研讨会。此次在宁波举行的研讨会以"腐败资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概述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反腐败公约》或《公约》)。同年12月9日,联合国开始在墨西哥梅里达市召开为期3天的高级别政治会议,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2月9日定为“联合国反腐败日”。该公约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项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败行动、提高反腐败成效、促进国际反腐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参与了谈判的全过程,并为公约的制定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12月10日中国代表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高级别政治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签署…  相似文献   

8.
正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的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件。2003年12月10日,我国签署《公约》。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公约》。近十年的实践表明,《公约》对我国反腐败产生了积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遣返外逃腐败分子,追缴被非法转移国外的资产,有利于我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9.
4月的上海,鲜花盛开,春意盎然。2006年4月24日至25日,由中美两国政府共同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反腐败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围绕“拒绝避风港——资产返还和人员引渡”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地研讨。此次研讨会是落实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达成的加强反腐败合作共识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中美加强反腐败合作的一个具体行动。来自18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反腐败事务的官员、专家,中国监察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0.
正"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反腐败合作关系",这一美好愿景,是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反腐败工作会议的主题,也是亚太地区的期望。2014年,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监察部担任反腐败工作组主席。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反腐败工作的背景下,这一系列会议的召开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1.
从APEC北京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到中美领导人同意共同打击各类跨国腐败犯罪活动,再到G20第九次领导人峰会开展有关反腐、追逃合作的话题;从公安部的"猎狐2014"专项行动,到最高人民检察院集中追捕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再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辟专区接受海内外的举报……2014年,中国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明显换挡加速,并呈现出清晰的战略思路:对外,高调宣传我反腐败主张,占据国际社会道义制高点;国内,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反腐败优势,形成打击外逃贪腐人员的合力。"有逃必追、一追到底,决不让  相似文献   

12.
张由涛 《中国监察》2009,(21):32-32
由中关两国政府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反腐败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APEC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为主题,围绕廉政准则的建立与执行、避免和消除利益冲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广泛共识。这次会议加深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的相互理解,推动了各成员间的交流,是一次富有成效、合作务实、增进友谊的盛会!  相似文献   

13.
《检察纵横》2012,(7):2-2
6月26日至28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中国大连隆重召开。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总检察长、司法部长、监察部长、反贪局长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反腐败领域专家学者400多名代表围绕资产追回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反对腐败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6年前,顺应各国人民对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更加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共同期盼,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在中国北京应运而生。6年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非政治性的国际性反腐败组织,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始终秉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宗旨,积极推动反腐败互信合作机制建设,已成为一个分享工作经验、.服务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3日至15日,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工作组系列会议在北京举行。这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腐败问题是各国探索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腐败行为越来越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境)的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亟须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借助各种国际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反腐败效率,共同打击贪腐犯罪,维护自身利益。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建设廉洁政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明确要求,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决不让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对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皮勇 《法学杂志》2004,25(1):33-35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它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国际反腐败斗争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试图对《公约》的基本内容、特征及其对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影响进行分析。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公约》除序言外,共分8章,包括总则、预防措施、定罪和执法、国际合作、资产的追回、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流、实施机制以及最后条款,共计71条。《公约》的重要规定集中于总则、预防措施、定罪和执法、国际合作、资产的追回等章,以下对这5章…  相似文献   

16.
陈结淼 《法学评论》2007,25(5):54-61
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是打击跨国腐败犯罪的基本保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此,我国应完善反腐败的国内刑事法律,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双边立法和合作措施,建立与该公约相衔接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以满足我国反腐败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解读《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从其序言中就开门见山地指出:腐败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开展国际合作预防和控制腐败是至关重要的。其实,早在《公约》之前的1996年,联大通过了在国际商业交易领域反腐败和贿赂的宣言。这个宣言同时处理私营和公共部门的腐败问题。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为商业贿赂的跨国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又需要市场主体遵循共同的道德规范和游戏规则,以保证市场行为的可预见性。因此,打击商业贿赂是各国共同的责任。在《公约》的框架中,贿赂行为包括贿赂公职人员、影响力交易、私营部门内的贿赂(商…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5,(3):37-44
2014年11月,《北京反腐败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以一个全新、积极的姿态开始了国际反腐的行动,其中涉及国际追赃的主要做法1有望成为有效惩治腐败犯罪的利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海外追赃第一案"的审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以下称"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能否实现立法初衷、成为国际追赃2的法定途径面临考验。然而,在准确把握上述契机的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审视和完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包括没收违法得的审理方式、审理程序、执行程序、救济途径等环节,以期为反腐败国际追赃机制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APEC是内部联系较为紧密的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共同的遏制腐败犯罪的必要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各缔约国提出的反腐败要求是APEC成员间合作反腐的基本依据。但由于区域结构的特征与成员体各方的政治模式、法律制度和现实状况不同,深度合作的基础还存在一定障碍。这种困境,一方面使一些跨国腐败犯罪案件因相关成员体在合作条件上缺乏共识而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对于正在被调查、处理的腐败犯罪案件,也因各司法区管辖权的独立性和执法机制的刚性而面临"双重追责"或刑罚失度等不公平待遇的危险。文章提出,APEC成员应当在依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腐败行为实行一体化预防和追查的基础上,践行《北京反腐败宣言》达成的共识,创新建立惩治腐败犯罪的一体化机制。通过APEC会议协商,确定一套统一的处理涉外腐败案件规则,由其中一个国家(或其独立司法区)对案件行使司法管辖权,负责侦查(包括共同调查)、起诉和审判。除司法协助外,侦查、起诉和审判案件的程序适用法院地法;对犯罪人判处刑罚的实体规定适用犯罪行为地法;对犯罪行为地处于多个国家(或其独立司法区)的情形,以选择对犯罪人相对有利的法律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20.
由中美两国政府共同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上海成功召开。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就加强反腐败合作达成了共识,共同表达了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加强治理和廉政等方面合作的政治意愿。本次研讨会是落实这些政治共识和意愿的重要举措,也是中美加强反腐败合作的具体行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和有关国际组织及合作伙伴负责反腐败事务的官员、专家共114人出席了会议。围绕“拒绝避风港——资产返还和人员引渡”的主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和富有成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