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落实纪委监督责任也须遵循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促进反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谁来监督",做到监督主体有章可循。多年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淡化、角色混乱,"谁来监督"的问题需要正本清源,回归到党章等党规党纪的本意。必须明确纪委的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纪委的产生,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就决定纪委履行  相似文献   

2.
网友     
正@大鹏看天下:反腐过头论当休继续大力反腐败,就是最好的弘扬正能量!鼓吹"反腐败有些过头了,恐怕有副作用",抵制反腐败、抵制改革的,多是既得利益官员,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最大毒瘤。期待十八届四中全会,期待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期待一个法治的新中国!@清风荡涤:铲除"腐败文化"是一场持久战切实铲除腐败文化,大力倡导廉洁文化,必须在全社会深入传播廉洁风尚,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让腐败文化消弭于无形,促进廉洁自律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扩大廉洁教育的范围和实效,夯实  相似文献   

3.
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系统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表明我国反腐机构专门化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但反腐的标本兼治不仅是个反腐机构专门化的问题,还是一个反腐新制度、新机制的建设问题.在刑事诉讼领域,监、检、法关系的确立应当符合宪法精神、法治规律和司法规律.监察委员会职权兼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属性,而现代法治要求监察委员会腐败犯罪调查权应当更加凸显司法权属性.监、检、法关系的新型构建,应当坚持法治原则、"职权等量配置"原则和"兼顾程序"原则,其关系架构应当以"等边三角形"模式为基本形式."等边三角形"架构有助于:理顺监、检、法权力关系,做好职权分解;划清监、检、法责任界限,加强权力制约;严格监、检、法用权管理,完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即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党中央反复强调改革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在法治的框架下开展,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党必须领导人民以法治的方式去推进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均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一科学论断表明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宪法确立了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战略转型及其体系化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艳红 《中国法学》2016,(4):218-244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以来腐败治理的重要转折点与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国家反腐败立法战略转型与体系化构建,实现反腐败立法由形式治理向实质治理功能的转化,是破解当下"中国式"腐败治理困局之关键。科学评估反腐败立法治理能力的状况,确立"积极治理主义"理念在国家腐败治理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创新由国家法与政党法"二元"规范体系与衔接机制,创立国家腐败治理基本法、分步推进体系完善,是推进中国反腐败立法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明确立法原则,实施功能立法,公布立法清单,实施重点化构建、系统化推进、协同化衔接,形成以《反腐败法》为中心,重点预防性立法为支撑、控权性法律相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综合化的反腐立法体系,是中国反腐败立法之体系化构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百家     
《中国监察》2015,(1):32
杨永纯:中国反腐彰显全球治理视野从全球来看,腐败的蔓延愈来愈超越文化、国界、制度等领域。因此,中国的反腐败,也是深度参与全球腐败治理的表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将腐败治理提高到跨国事务管理和全球性问题应对的国际法治高度,积极参与并不断提升在全球腐败治理和国际法治过程中的话语权和责任感,国际主要经济体对腐败本质、蔓延侵害、协同治理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中国的法治反腐也因此取得了国际的善意认可。(摘自《人民日报》)王子墨:管住家属须制度配套若要真正管住领导干部家属,就需要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加快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治理"的提出,表明治国理政所倡导和主张的是"治"而非"管"、更非"统"。治理的构成要素应当是基于一种可实现的"效治",一种符合文明价值的"善治",一种实现公平正义效果的"法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其核心和难点是实现法治,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及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十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之一,这揭示了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关系。深入分析和探究这一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依法治国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行了部署,这对于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这一重大改革措施,我们必须努力破解体制困境,消除机制障碍,整合监督力量,提升反腐实效,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媒体     
正人民日报:用法治打造清廉中国"法者,天下之仪也",法治是腐败的天敌。依法治国与依法反腐本质上相辅相成。一方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依法反腐的重要基础。大力推崇法治信仰,才能让风清气正的政治新常态固化下来,助益社会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也是各种社会问题不断产生和不断被解决的转型治理过程。其中,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正义优先体现了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与法律治理的一般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四中全会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治理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具体表现为: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对社会现代化和转型治理基本规律的自觉把握;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和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完善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构建;坚持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社会转型问题的系统治理;把公平正义作为坚持完善法治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和民生保障制度的逻辑主线,科学把握现代化后期转型治理的重要内容;坚持法律治理和道德治理相结合,展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治理的社会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被媒体称为“第五个现代化”.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重要内涵和根本基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征途中,时隔不到一年,四中全会就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就国家治理体系而言,一个国家在治理体系上完不完善,首先就得看法律体系是否健全.如果没有好的法律体系的支撑,国家治理就很难有基本的行动准则,进退便会失据.比如,中央领导屡次批评尸位素餐,甚至强调“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但假如没有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的出台,厘清政府哪些是“法定责任必须为”,就仍然会出现推诿责任、互相扯皮的“踢皮球”现象.且这种“隐性腐败”,也难以受到真正的惩罚.如此,“不作为”就仍有市场.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认为,反腐败就是一阵风,来势虽然很猛,但总有停下来的一天,总有刮不到的地方,总有弱下去的时候,心里老是在想着这股风什么时候能过去,琢磨什么地方更"安全",期望反腐败斗争自然"降温"、"减压"。反腐"刮风论"反映一些人的惯性思维,体现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任其蔓延,势必动摇人们对反腐败的信心,损害反腐败业已形成的良好氛围,干扰反腐败进程,危及反腐败前景,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和反击。反腐无句号,"刮风论"是对反腐败斗争性质的误判。反腐败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斗争。新一届党  相似文献   

15.
2014年的中国:腐败,依法反腐全面发力,在凌厉的攻势下,打虎拍蝇取得前所未有的战绩,周永康、徐才厚、苏荣等3名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33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处。显示出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是空前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对党的信心是空前的,反腐败面临的挑战和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空前的。本文撷取22个关键词,回顾亮点纷呈的2014反腐大年——  相似文献   

16.
法治言论     
《中国司法》2020,(3):4-5
周佑勇:法治有力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依法治国涉及国家治理各个方面。我们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具有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突出强调"全面",并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在更加全面更加广泛的层次上谋划和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7.
回顾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成果令人鼓舞。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本刊编辑部特围绕反腐败三项工作和源头治理撰写了四篇综述,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发,对反腐成果进行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8.
李静 《中国司法》2015,(3):71-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法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的中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  相似文献   

19.
正(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我们,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一致认识到,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必须治理的社会"毒瘤"。我们重申《圣地亚哥反腐败和确保透明度承诺》、《亚太经合组织圣地亚哥反腐败与提高透明度行动计划》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反腐败与提高透明度宣言》,这些文件彰显了我们在亚太地区打击一切领域内腐败现象的决心。我们赞赏反腐  相似文献   

20.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五年来党的各项工作时深刻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也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大会认为,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