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以及党民族工作的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最高政治伦理和价值追求。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相似文献   

2.
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我国的民族理论.是现实提出的任务.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我国认识和研究民族所使用的概念工具、选择的立场,以及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等,都需要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调适.同时,加强中华民族建设,也是反思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民族理论的发展,是政治学者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宗教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和宗教理论.这些认识以及经验,必将对新世纪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宗教问题提供借鉴,必将对新世纪再创我国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着眼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要认真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坚持好、完善好,把这一道路的优势和作用运用好、发挥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提供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要始终坚持和认真落实党的基本民族理论、政策。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基石的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理论政策,是我国民族工作的生命线。要加大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学习宣传力度,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成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道路、理论、政策和工作要求,对把握新形势下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特点与规律,提升民族工作能力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宣传会议精神,更深刻地把握会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强化对理论政策的解读,本期我们特邀王延中、毛公宁、胡岩、青觉四位研究民族理论的知名专家,笔谈会议精神之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教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全面总结我国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工作伟大成就,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刻阐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的丰富内涵,深刻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期,邓小平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对毛泽东民族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实质进行了重新认识,形成了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和政策思想.  相似文献   

8.
高小梅 《前沿》2008,2(4):9-11
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民族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毛泽东民族问题理论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国初期,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急需回答:共和国建立的民族政策体系作何解读?民族工作的方针可要另起炉灶?民族关系的政治共识能否拆除重建?现在民族领域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今后民族政策怎样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谭敏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96-20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院)创建60年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民族学的发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学科建设、民族工作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全局,服务社会,顺应时代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几代人的潜心研究,累积了大量宝贵的学术资料,为贵州民族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发挥了智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历届领导集体在民族问题的实质、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等方面的理论及政策的分析和综合,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及政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2.
木桢 《今日民族》2006,(5):13-15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民族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规定,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坚持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和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民族关系协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明确民族关系协调工作的职责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年来 ,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 ,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 ,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新的世纪 ,民族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努力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 ,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5.
李爽 《传承》2009,(16):110-111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宗教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和宗教理论。这些认识以及经验,必将对新世纪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宗教问题提供借鉴,必将对新世纪再创我国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以及国际形势对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本文拟就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的新思想谈谈学习体会。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思想提出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总和,它是复杂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特别…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民族关系问题历来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多年来,作为协调民族关系的民族工作部门就是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来指导民族工作,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民族关系理论是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90年来不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努力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党几十年的民族工作历程,正是由于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在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民族问题是个长期的、复杂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产生于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对内实行各民族平等政策;解放后,我国推翻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一律实现了政治上的平等,建立了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20.
李贽 《桂海论丛》2008,24(5):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理论政策进入了全面调整和系统创新的时期,先后形成了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十六大以来民族理论的新发展等重大的民族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基本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2005年中发【2005】10号文件提出的“12条”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政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