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机械性窒息后,多迅速死亡,或迅速好转,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迟发性窒息死亡少见。现报道1例皮带勒颈后持续昏迷,后合并肺部感染于14天后死亡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缢死、扼死、勒死是法医检案中常遇到的案例,对其死亡机制也已阐明.而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罕见"的案例——缢、扼、勒未死案例,这种情况的发生,已有一些案例报导,本文对这些个案报导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缢、扼、勒未死之机理.本文收集缢、扼、勒未死案27例,其中21例未死,6例在缢(或扼)后2小时~16天死亡.  相似文献   

3.
脉络膜裂伤后黄斑前膜形成致盲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裂伤 (choroidrupture)常发生于眼球的钝挫伤后 ,在日常检案中较常见。其对视力的影响常因其破裂的部位、大小不同而不同。尤其是在黄斑部及视乳头部的损伤 ,对视力的影响最大。笔者在检案中遇到一例脉络膜裂伤虽不在黄斑及视乳头部位 ,但由于伤后黄斑前膜形成而致盲目 ,  相似文献   

4.
机械性窒息后,多迅速死亡,或迅速好转,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迟发性窒息死亡少见。现报道1例皮带勒颈后持续昏迷,后合并肺部感染于14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检案中,食物返流所致的吸入性窒息,常发生在意识丧失的情况下,如醉酒、一氧化碳中毒、癫癎、脑震荡等。在殴斗中颈、胸、腹等部位受外力作用引起反射性呕吐致吸入性窒息死亡的案例比较少见。笔者在实际检案中曾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许象成 《法医学杂志》1996,12(2):108-108
掐颈致罕见喉损伤1例许象成(南京市公安局技术科,江苏21001)在法医临床学检案中,因掐压颈部致喉损伤引起两侧喉返神经损伤、构状软骨脱位、声带水肿、失音、呼吸困难者尚不多见.现报道一例如下:1案例某男,31岁,某日晚被他人掐压颈部致伤.病历记载:因被...  相似文献   

7.
肺巨细胞及其在诊断窒息中的意义[英]/Betz,P.;Nerlich,A.//国际法医学杂志。-1993,106(3).-156~159 进行本研究是为了证明肺中多核巨细胞的检测是否对诊断掐颈或勒颈窒息有用,因此本文作者研究了各种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的54人的肺组织样品。在所检验的大多数肺中,发现很多有1~2核的槽形巨噬细胞。含3个或3个以上核的槽形巨噬细胞被定名为多核巨细胞。除了用塑料袋套头以致缺氧死亡的案件之外,其它各组织中都能观察到这种多核巨细胞。未能观察到其它各组之间的明显区别,特别是掐颈或勒颈案中没有出现多核巨细胞数量增多的区别。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死亡1例叶松青(福建省清流县公安局;清流365300)头部受较轻微外伤后,大量脑脊液积聚在硬脑膜下间隙,继发脑水肿、脑疝死亡的案例,在法医检案中颇为少见。笔者在法医检案实践中遇见一例,报告如下:1案例某男,71岁,1993年9月15日...  相似文献   

9.
胡寅  田露 《法医学杂志》2005,21(4):297-297
1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34例他勒致死凶杀案例由上海市刑科所2001~2002年的306例凶杀死亡检案中选取。1.2资料统计1.2.1死者性别、年龄34例他勒死者中,男性5例,女性29例,男女比例为1:5.8。死者年龄男性最小12岁,最大54岁;女性最小15岁,最大56岁。1.2.2死者被害原因34例勒死凶杀案例中,以奸情杀人最多,为15例,占44%,谋财害命的10例,占29%,家庭纠纷2例,占6%;其他7例。1.2.3死者被害方式及附加手段尸体上留有勒索物的17例,勒索物为绳索类的11例,勒索物为随身衣物的6例。勒索物打结的11例,结扣在项部的7例,结扣在颈前的4例。勒颈并附带其他伤害手…  相似文献   

10.
<正> 勒死在法医检案中是比较常见的。作者从北京地区收集了140例勒死案例,其中自勒51例,他勒89例,并对这些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尤其是自勒和他勒的鉴别,从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综合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法医损伤检案中,颅脑损伤是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是机械性损伤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实际脑损伤死亡检案中,因颅脑损伤引起的死亡占首要位置。故在检案中对作用物的推测、成伤机制的分析等方面就尤为显得重要。本文将结合检案中所遇到实际案例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探究两种脑损伤之间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林某某,女,20岁。某日被其男朋友在床上用裤子勒颈数分钟后昏迷,林某某男朋友即叫同住一出租屋的同事一起送林某某至镇医院治疗,后转至区人民医院治疗。1.2主要病历摘录患者2h前在宿舍被人卡脖子后不省人事,呼之不应伴烦躁,由他送地方区医院治疗。检体:患者急性面容,表情淡漠,被动体位,脉搏91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74/31mmHg。头面部见广泛皮下出  相似文献   

13.
勒颈窒息致植物人状态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件资料2003年10月底6日16时许,被害人王某驾驶奥拓出租车,被嫌疑人王某用绳子勒颈致昏迷,误认已死,遂弃于玉米地中用玉米秸掩盖,被害14小时后被人发现,送医院抢救。病历记载:外伤后意识不清1天,呼吸平稳,呈昏迷状态。查:脉搏10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0/60mmHg。外科情况:浅昏迷状态,压眶反射存在,呼唤无反应,面部呈紫红色,散在有点状淤斑,球结膜有少许出血,睑结膜淤血,鼻腔内可见陈旧性血迹,颈前部及两侧可见半环形宽约1.0cm条形勒痕,勒痕肿胀,淤血,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临床诊断:创伤性窒息,创伤性休克。第二日经家属同意行气管…  相似文献   

14.
刎颈死亡,系指用刀、并等锐器切割或砍击颈部造成颈部大血管、神经和气管等破裂而死亡。多见于自杀,亦可见于他杀,极罕见于意外。笔者在检案中,曾遇一例因不慎滑倒而致意外刎颈死亡,现报告如下。1案情摘要某日晚10时余,某银行职工郭某(男,26岁)家中传出一女子哭泣声。据该女子称:今晚郭某邀他至家中玩,在客厅聊天过程中,郭某去厨房倒开水,行至厨房的玻璃门前时,突然不慎滑倒,被玻璃碎片割伤颈部后倒地死亡。2尸检所见尸检在当晚进行。死者衣着尚整齐,全身染有多处血迹,一双黄色塑料拖鞋已脱落。头部未见暴力性损伤。两眼角…  相似文献   

15.
腹部暴力致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这在日常检案中并不少见,其中闭合性损伤中的尸表无明显改变而腹内脏器破裂对法医检案有一定难度,伴肺、脑损伤者更是少见,笔者在检案中遇到一例,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某男,82岁,农民,1998年4月因纠纷被人用脚踏腹部后坐在地上,即刻起来因便意上厕所时,右半身瘫痪,继而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受伤至死亡共约半小时。尸体检验:老年男性尸体,发育正常,清瘦。尸斑位于背腰部,指压退色。尸僵存在于全身大关节处;已部分缓解。头皮无损伤,颅骨无骨折。角膜轻度混浊瞳孔等大等圆,…  相似文献   

16.
脑组织中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1997,13(3):138-139
本文报道用生物发光法测定不同死亡时间狗脑组织中AT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脑组织中ATP浓度逐渐下降,这对法医在实际检案工作中推断死亡时间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1案例案例1某年9月,某区一发廊的阁楼上发现两具女尸。两死者均被床单撕成的布条或棉绳勒颈绑手足,经检验证实均为机械性窒息死亡。经Identifier试剂盒的15个常染色体位点扩增,在其中一名女尸脚部捆绑的绳索上检出男女混合基因型,除死者的基因型外,其余等位基因在现场一避孕套内精斑中亦检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窦外伤后死亡通常被归因于猝死中的抑制死.限于目前发案量稀少、相关研究不多,检案过程中如何确定颈动脉窦参与死亡过程并明确疾病在死亡原因中的地位,成为法医检案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颈动脉窦相关死亡的研究文献,系统综述了颈动脉窦神经解剖结构、颈动脉窦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及近年国内外对于颈动脉窦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婴幼儿脑组织由于含水量较高而十分脆嫩,经甲醛常规固定后仍然易于破碎,难以检验。本文作者在实际检案中摸索出一种较理想的婴幼儿脑组织固定液,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材料日常检案中婴儿尸体6具(出生后3d死亡3例,7d死亡1例,18d死亡1例,30d死亡1例)。常规剖取脑组织置盛有固定液的容器中。将脑组织沿大脑纵裂切开,大脑左右半球分别放入自制固定液与常规甲醛固定液中固定,作为试验与对照组。避免直接用手拿取未固定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悬挂体位下窒息死亡动物的膈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取悬挂双前肢体位家兔的膈肌和腓肠肌组织,以勒颈致死家兔的膈肌和腓肠肌组织为对照,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悬挂组膈肌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均有缺氧损伤的征象,其中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线粒体病变尤为严重;勒颈组膈肌的改变与悬挂组膈肌相类似,但程度上较轻微;悬挂组腓肠肌轻微病变,但肌原纤维无明显改变;勒颈组腓肠肌无明显改变。结论悬挂体位造成了膈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损伤,形成了机体缺氧的病理基础,可导致死亡;本实验的结果可为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标准提供实验性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