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帆赛的举办给青岛城市文化与奥运文化交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带给青岛一笔丰富的奥运文化遗产。后奥运时代城市文化建设应积极吸收和整合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凝练以齐鲁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为主导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传统,打造以诚信博大和谐卓越为人文特色的城市精神,构筑以海洋文化为背景的风土人情和以体育、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活方式,积极培育以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发展蓝色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强市,必须重视发展蓝色文化,以打造蓝色文化强市为中心推进滨海现代文化名城建设。建设蓝色文化强市应确立由做大到做强再到名城三步走的战略,主要策略包括:深度发掘海洋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突出滨海特色,做大做强青岛旅游文化;充分利用奥运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帆船之都"建设;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繁荣蓝色主题艺术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3.
最近,青岛市四方区提出了全力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目标,开始了以文化实力的提升引领城区功能的再造,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的具体实践。以文化引领城区发展未来,通过文化实力的提升推进城区功能的再造,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在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诸多模式中可谓是创新之举。青岛市四方区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后发优势的现实基础。在当前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背景下,在宜商宜居宜创业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在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目标下,四方区应跳出老问题的束缚,将思想的焦点和重点放在宜商宜居宜创业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的发展上,以全新的思路形成全新的对策措施。相信通过青岛中央文化区的打造,不久的将来,青岛市四方区将以山、海、城相互交融和自然、人文、社会互为促进的崭新面貌绽放新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只有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体现特色的文化精髓,才会更具吸引游客的魅力,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宁乡旅游资源根据其文化主题,可以概括为历史名人、宗教文化、保健疗养、文物遗址、新城建设和儒学传统六个方面.将宁乡打造成文化旅游名城须:大力强化政府引导;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力打造提升平台.  相似文献   

5.
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大建港口和铁路,施行有效的土地政策,加强交通、照明和排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把青岛建成模范殖民地,德占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如发行报刊、发展教育和建立现代通讯设施等,促进青岛城市文化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型。综合考察发现青岛文化转型有着自己的特点:西方文化成为德占时期青岛的主流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速度相对较快;海洋文化特色较为鲜明等,这对以后青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文气息浓厚、历史积淀厚重、崇尚理想追求是六合的观念性文化资源。当前弘扬六合文化的瓶颈制约,一是文化投入的总量不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文化,二是地理区位的边缘化制约文化旅游的推广力度,三是文化产品的分散性制约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四是产业园区动力不足制约文化品牌的辐射效应。以青奥会为契机,弘扬六合文化的路径选择包括以文化理念创新为中心,挖掘文化资源内涵;以青奥文化城建设为亮点,提升六合文化整体层次;以青奥文化产品为载体,实现本土文化元素与青奥的融合;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实现青奥经济与文化的双赢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看待文化“三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提升对文化发展作用、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责任担当的高度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正确看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外国文化三种文化;实现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键,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是根本依靠力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动力。  相似文献   

8.
从发展理念和地位作用上来看,"文化青岛"建设是一个关系到青岛未来发展全局性和方向性的新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战略。从基本要求和特色目标来看,就是要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品位高尚、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设施完备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从实现的基本途径来看,要大力培育和弘扬青岛城市文化精神、全面推进各种文化载体建设和着力打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环境日益改善,后劲不断增强,规模和实力得到不断扩充等。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投入低,基础设施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将青岛打造成山东半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商娱中心与创意设计基地,进而将青岛建设成滨海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青岛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整合历史文化遗迹的发展有助于地域文化环海文化的发展,拓展海洋文明,实现资源的科学有效保护.国际化标准下青岛历史文化发展将要走出一条适合本土特色的道路,在统筹规划中整合资源,在规模化的发展中体现县域文化特色,在实践中体验文化,提炼文化主题,融合文化资源,和“一小时生活圈”相结合,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建设生态、宜居的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1.
预热青岛奥帆赛 2003年6月,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台作伙伴城市的青岛,明确提出了打造"帆船之都"的构想,引进世界顶级帆船赛事就是实现这一构想的一项重要举措.正是青岛方面把奥运筹备与打造"帆船之都"同步筹划、同步宣传、同步推进,使得青岛成为参与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首座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2.
本土文化对外交际的原则与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给本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文化对人以及社会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弱势传播的中国本土文化更应自觉地在多种文化并存的环境中,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本土文化的对外交际过程中,我们既要批判借鉴强势文化中积极肯定的成果,又要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文化主权。中国文化弱势传播的事实决定了我国的对外交际实践以文化间性主义为理论指引,以融入国际主流文化为基础,来推进本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有鉴于此,本土文化对外交际实践应找准切入点、提高亲和力、明确传播方向、做好文化创新并全面提升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一江 《工会论坛》2010,16(4):70-71
构建先进高速公路文化,必须打造先进的高速公路精神文化,为构建和谐高速提供内在动力;打造先进的高速公路制度文化,为构建和谐高速提供基础保证;打造先进的高速公路物质文化,为构建和谐单位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提升体现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代表国家文化力量的主流文:化。其着重点包括:增进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满足大众文化普遍需求的协调统一;强化主流文化原创性和共享性的紧密结合;实现主流文化民族精神与世界眼光的辩证统一;增强主流文化市场吸引力与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打牢社区文化发展的基础,包括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环境建设等;二是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突出社区文化的引领促进作用,包括开展节庆文化、消夏晚会周、亲情共建活动等;三是努力打造品牌,发挥社区文化的规范激励作用,包括打造优质服务、亲情服务、爱心品牌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探索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庆为例,提出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即地域特色文化的弘扬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城市精神和形象的塑造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等,从而为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法治实践离不开诉讼文化的范导和支持 ,我国乡村法治的前提之一在于乡村诉讼文化品位的重塑与提升。无讼和非讼观念仍然困阻着乡村法治的进程 ,民间“习惯法”大有吞并置换国家“制定法”之势 ,诉讼救济或曰法律救济尚未成为乡土中国利益实现的主渠。依法治国这一伟大方略的实现有赖于找准“现代”与“本土”的接点 ,进而着力于乡村诉讼文化的批判性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把“发展海洋经济”写入《公报》意味着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蓝色新引擎”开始启动。这对致力于发展蓝色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强市的青岛市来说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文化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创新蓝色文化是把青岛打造成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的精神动力支持,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托。鼓励、支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之需,也是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联,它的发展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在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今天,重在探讨:文化是民生之魂,要通过关注和发展文化民生,实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和文化富民,从而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积蓄强大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